乐育堂的道医实用秘本语录

莉落老师

乐育堂的道医实用秘本语录

  篇五:经典养生

  顺天地之自然是养生的最基本方法:“保养又非别有法也。凡事应得恰好处,得最当,我无喜也,亦无忧;无好也,亦无恶。即顺天地之自然,极万物之得所生,须任理而行,听天安命可矣。”“心神畅遂,气息悠扬,不假一毫人力作为,自然神无生灭,息无出入,俱是安闲自在。”——清·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调和五味:五脏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胃气壅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由“善,人道也;德,天道也”、“道者,天道也”、“天,乃德也已”建立起“阴阳主运、五德终始”之泛阴阳五行论。

  养生备于理:“人生百年经”(丹道养生腾讯道学宁业高2015-10-19 16:37)

  《黄帝内经》“人生百年经”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颁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气血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注释

  人生十岁:人发育成长到10岁左右。五脏:心、脾、肺、肝、肾5个脏器官合称为“五脏”,这里是用以代指整个身体。始定:指功能初步稳定。血气:血脉和气脉。血,由食物精华通过气化作用而造成的一种物质。它的生化之源在中焦脾胃,循环运行于脉道,以奉养全身。气,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指脏腑器官的功能,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中医学认为,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生理上相依相附,病理上相互影响,气病能导致血病,血病也往往生成气病。所以,血与气常并称为“血气”、“气血”。已通:指机能健全,渠道畅通。好:喜,爱好。走:走动。

  始盛:开始旺盛。趋:快步走。

  大定:完全定型。盛满:旺盛充足。步:跑。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6个腑器官合称为“六腑”。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主要干线。《灵枢》:“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共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部分。大盛:十分强盛。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小理、瞧理等。是身体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发颁白:头发斑白。

  肝气:肝脏的精气。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与胆相为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它的主要功能: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所以有“肝主血海”之说。主筋的运动,全身筋腱关节运动功能,全赖于肝气的滋养,肝气衰则筋不能动,肝风内动,则抽搐震颤。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能舒畅气机。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不思饮食。主谋虑,肝与精神活动有关,肝病多急躁善怒,急躁善怒又往往谋虑不周。肝叶始薄:肝脏

  的机体(其形如树叶)开始消缩薄弱。胆汁始灭:胆汁开始消减。胆附于肝,内藏胆汁,助胃消化。《脉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的`精气称胆气,胆气除分泌胆汁外,还能主持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虚则怯,喜欢叹息,或数谋虑而不能决断。 目始不明:眼睛功能开始退化,看东西昏暗不清。

  心气:心脏的精气。广义泛指心脏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脏是五脏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六节脏象论》:“生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的主要功能: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心主神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机能活动是靠心气制约的。心若出现病变,血脉与神明将起相应的异常变化。心主汗,汗为心液,临床上的有些自汗、盗汗病症往往是植物神经系统某些功能紊乱,常常与心有关,须从补心治疗。心之窍为舌,舌为心之苗,心的病变往往可以从舌体上反映出来。气血懈惰:指气血功能减退,流动缓慢孱弱。

  脾气:脾脏的精气。脾脏,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在体合肉,开窍于口。脾的主要功能是: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脾统摄血液,使其能正常地循行于经脉,不使外溢;脾主四肢、肌肉的营养活动。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虚:虚弱无力。枯:干燥老化。

  肺气:肺脏的精气。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其主要功能是:肺主诸气和负责呼吸。肺吸入的清气和脾所运化的饮食精微(水谷精微)相结合,而后输送、分配、供给五脏六腑和整个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肺还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能辅佐心脏支持血液循环。因此,肺气宜清肃下降,才能保持正常的运作和发挥其功能。魄离:指魄离开其所在而游动,所谓“魄不守舍”。中医学认为,魂魄都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灵枢》:“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而并精而入者,谓之魄。”《类经》:“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魄属于本能的感觉与动作,如听觉、视觉、冷热痛痒感觉和躯干肢体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围。魄与精紧密关联,精足,则魄健。魄健。则感觉灵敏,动作准确。否则,就会记忆出错,动作失准。言:说话。善误:指记忆力差而好忘事,经常出现记忆错误和表述错误。

  肾气:肾脏的精气。肾脏与膀胱为表里。其主要功能是: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为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与肺、脾两脏共同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与调节。肾合骨,精能生髓,髓通于脑,所以说,脑、髓、骨的生长及其功能,与肾气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牙齿、头发的生长与脱落,均与肾气盛衰有直接关系。肾气旺盛,则齿硬发长,肾气衰竭,则齿堕发槁。肾寄命门之火,一水一火,所以肾有“水火之脏”之称。肾,上连肺,为元气之根,主纳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司大小便。肾气焦:肾气干竭。肾主水,若干竭,就说明要衰亡了。四脏:指除肾脏之外的心、脾、肝、肺。

  形骸独居:这里指神气已经离开了的躯体。终:终结;结束生命。

  译文

  人生长到十岁左右,脏腑功能便初步稳定,

  血气已能顺利畅通,其气在下所以好走动。

  人长到二十岁左右,血和气都已相当旺盛,

  各处肌肉开始生长,所以这时期特好快行。

  人长到三十岁左右,五脏六腑已完全定型,

  各处肌肉相当坚固,血脉盛满所以好跑动。

  人长到四十岁左右,脏腑经脉大盛而平定,

  内外腠理开始形成,荣华颓落而白发初生,

  躯体心神平衡不摇,所以这时期喜坐守静。

  人长到五十岁左右,首先是肝气渐渐衰退,

  肝叶始薄胆汁渐消,接着是视力渐渐模糊。

  人活到六十岁左右,心气开始渐渐衰弱了,

  时常苦闷时常忧悲,气血懈惰而喜欢躺卧。

  人活到七十岁左右,脾气虚弱而皮肤干枯。

  人活到八十岁左右,肺衰魄离而说话多误。

  人活到九十岁左右,脏脏经脉都渐渐虚空。

  人活到一百岁左右,神气离身而天年终尽。

  养生旨要

  上列这段经文出自《黄帝内经》,题目是本书编者拟加的。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大凡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五脏六腑、各种器官的功能盛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年龄相关相应的,但又不成正比关系,它们的生长、发育、壮盛、均衡、衰老、死亡的正常过程,所呈现出大体是一个“抛物线”图形,也就是说,人出生之后,由婴幼而童少、而青壮,体魄便由细弱而强壮、而旺盛,到了40岁左右,达到“大盛”,到了顶端,相对“平定”一定时间后,便渐渐由强盛而细弱、而衰亡。

  经文还告诉我们,人在40岁“平定”后的衰落期其年数长度,在理论上是长于强盛期,一般长到10-20年,也就是说,人类寿命,正常的情况下是在百年左右。然而,现实生活的人,其实际表现的强盛期、衰落期长短不一,或20-30年,或40-50年,或60年以上,也有更短的只有10来年,甚至只有几年的。这种差异,原因就在于各人先天所赋与后天养生情况不同而产生的。

  经文明确指出,人的自然生命力具有本来的规律与特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尊重这个规律,认清这个特征,全面把握人生历程及其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并在各个年龄段认真做好自我保健,精细地防疾病、防衰老,才能实现健康与长寿。

  经文在生理医学理念上具有一个明显的观点,那就是“神附形骸”、“神离形终”、“神形合一”,确认物质性的躯体是生命的基础,而精神性的魂魄是寿命的主导。要想健康长寿,就得保健养生,首先得养护好精神、调节好情志,神情安定了,自然就会气血通畅,气血通畅了,自然就会寿尽天年。

  经文明确指出,人的生命状态如何,直接从躯体的外形相应表现出来,这也许正是人的一种造化。读懂记熟这段经文,人们便可以通过观颜察色分析健康状况,做到自测或测他,有利于预先发现情况和及时采取相应保健。

  提请读者注意的是,这段经文以“十”划分年龄段,并以此描述人体生命力的内在资质和外部表像,这是一般意义的遵循人们以整数叙事的习惯来描述“百年人生”呢,还是从人类生理学、养生学理念揭示人类体魄成长的期段规律特征呢?如果说是后者,那么再请读读后面的《男子八字经》、《女子七字经》,融汇而思,定有新的见解,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