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一些修佛的人会烧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经给他们去世的亲人朋友,意在帮助亡人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从而离苦得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饮食习惯的内容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青岛的清明节老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古人的诗句中,清明节不仅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是游玩踏青的好时节。4月3日,记者从岛城民俗专家了解到,前些年,青岛部分地区还流行着清明荡秋千、吃“面燕”、卷单饼等习俗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俗活动正被人淡忘。
秋千荡得高日子过得好
“清明这天,青岛有荡秋千的习俗,尤其是闺中女子,所以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介绍。
姜锋说,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据了解,秋千又称“悠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游戏。唐朝时,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中流行的游戏娱乐方式。“这都是以前的习俗。”据姜馆长介绍,由于当时青岛人都住在庭院里,空间比较大,每到清明节来临之前,都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比较宽敞的地方安置秋千,供家里的女士玩耍。但如今,这个活动就被人淡忘了。
吃面燕有种过年的感觉
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告诉记者,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
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姜馆长介绍,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平时很难吃到白面,因此吃面燕的时候就有种过年的感觉。”姜馆长说,除了吃面燕,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姜馆长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间习俗都已经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
放风筝期望除灾祛病
据了解,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青岛就有放风筝的习俗。“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青年男女、少年儿童都结伴到山间、田野上,到比较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家住沧口公园附近的王老汉今年74岁,回忆起以前清明的习俗,他首先想到了放风筝。
中国的放风筝习俗已有着XX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放风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纸鸢乘风上天,鸢上系竹哨升空,迎风哨响,其声如筝鸣,谓之风筝。沿袭至今,风筝在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有史书说,风筝最早的功能可能是与除灾祛病有关。
清明挖野菜要科学食用
清明时节,很多人到郊外踏青,会顺便将绿油油的野菜挖回家,端上餐桌。
“野菜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常吃野菜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要学会科学食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如婆婆丁等,最好的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最好放些蒜、姜,以杀菌和减少野菜的寒凉之气,身体虚弱和脾胃虚寒的人则要少吃。不认识的野菜千万不能盲目吃。
李艳玲还提醒说,清明时节外出春游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时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涨、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由于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春游时,要注意防劳累,也要注意花粉过敏。建议过敏症患者最好减少外出,或在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戴上眼镜、口罩等。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湖北高考排名227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671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022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18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539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17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645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佳木斯职业学院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80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918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2188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高考排名443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390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63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323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和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新疆工程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北京高考排名3674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
小学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光荣的劳动节手抄报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节约用水学生手抄报资料
高中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小报与孝的小报
清明节手抄报全画
学校雷锋手抄报图片
五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雷锋的手抄报内容简介
2年级雷锋手抄报
三月份以学雷锋手抄报
一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