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简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天门山风景。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的激情简介。
2、说一说:天门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望天门山。(师板题)学生读题,解题
4、题目指的是谁望天门山?(李白)你们对李白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说)师出示课件,补充简介李白。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自由地读诗
2、字正腔圆地读诗(个别读,学生评析,男女赛读,齐读)
3、画节奏线,并指导有节奏地读。
4、手舞足蹈地读诗(并提倡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5、按平仄规律读诗。(画平仄线—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小组赛读—齐读)
三、紧扣字眼,领悟诗意
1、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读百遍,画面出现,那么,这画面里边都画了些什么呢?(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①“楚江”指的是什么?(长江)请学生欣赏长江,说一说长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的天门山,配上这样的长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导朗读)
②除了天门山,除了楚江,还有孤帆呢,说到“孤帆”,让我想起:李白曾经送孟浩然去广陵时,想起了不能和孟浩然一起作诗饮酒时,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诗,读(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完后,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难过、忧伤……)
③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有感伤吗?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感伤呢?主要因为哪个字?(日)
④理解“日“字(“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温暖,有了温暖,“孤帆”就不孤了) 师: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连太阳都放射着光芒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读得高昂一些,我们在“日边来”这三个字读得重一些,大家一齐把这种感觉得出来。(指导朗读)
2、有人说,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摄影师,他的字中有景,他也能让景动起来,下面,请小朋友拿出手中的笔,画出让景动起来的词。(相机出示:中断、开、东流、回、出、来)
①“中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中断了?是哪位高手让它中断的(楚江)由此可知,这是怎样的长江水啊!(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把你的感受,送到诗句中读一读。
②就是这样的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遇到了天门山却(课件出示:至此回)“回”有许多种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课件出示:1、回旋2、返回)这么气势磅礴的长江水,因为遇到了天门山而回旋起来了,你说,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啊!那就读出它的气势来吧!(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③天门山,楚江水,因为有了这几个动作的词,变得更有生命,更有活力了,那么青山和孤帆,诗人又是怎样把它们写活的呢?(课件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座青山相对而立着,此时此刻的李白,似乎感到两座青山在欢迎他呢,如果说李白是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主人),面对这青山,这绿水,这孤帆,李白会对着天门山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李白对着天门山,————地说:“ ”)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李白的好心情一起出发吧(齐读,分组比赛读)
四、升华情感,体会豪情
1、同学们,青山碧水,孤帆日边,这在常人眼里,就是一道美景,而在李白眼里,就不仅仅是美景了。刘老师告诉你们,李白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时,把自己比作大鹏鸟,他说:“大鹏鸟总有一天会和风一起飞,直上云霄,读(课件出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时,他离开家乡,一年之后,来到天门山,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课件出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他觉得实现理想已经指日可待了,这样的心情怎样表达呢?瞧,眼前天门山的美景,给了他一个机会,读(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色,不正能代表他那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吗?读(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照应字词,新唱古诗
1、一千多年过去了,天门山依然是天门山,山里的那些景物依然是那些景物,读景物词(出示诗中的景物词,女生读)
2、(出示诗中的动词)这些字,让没有生命的景物活起来了,它传达着李白实现理想的宏伟壮志。(男生读)
3、这些字,已经来到了《望天门山》的灵魂中,它不但描绘着美景,更抒发着情感,让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歌,唱在嘴里,刻在心里,记在脑里。(新唱古诗)。
板书:
青山碧水
望天门山 由景生情 壮志豪情
帆来日出
四年级语文教学简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习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习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四年级语文教学简案3
教学要求:
1 自主学会字词,能理解本文“一技之长”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带有12的句子,感受句子的深刻含义。
3 能发挥想像,写一段队长对矿工们讲的话。
4认识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高尚品格,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老师要写(板书:秘密)同学们跟写,你们知道秘密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2、出示课题:《37共同的秘密》“共同”加重。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哪些人共同的秘密?共同的秘密是什么?这个秘密被揭穿了吗?为什么这个秘密要大家共同遵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提得很好!那么课文围绕共同的秘密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快速读读课文。
出示填空:为了 帮助矿工妻子维持生计 。12个矿工约定 每天去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 ,并且这个约定一直坚持了十几年。板书(12个矿工——约定)
2、学生交流完成填空。
现在你们知道了,这共同的秘密是什么呢?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课文1、2小节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做这个约定呢?
出示(引读):课文的1、2小节
(1)理解“闭塞”、“一技之长”
(2)得知这一情况的矿工队长会怎么想呢?他会对矿工们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矿工队长想: 于是,他跟12个矿工说:“
。”矿工们听了队长的提议后,都同意了。
(3)师小结过渡
2、师: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来遵守彼此间的约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课文的3——8小节。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8小节,用浪线将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画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2)圈出关键词语,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随机)
预设:
(1)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
通过关键词语“一下”“第一天”“12个人”体会12个矿工都信守了约定,如期到来。
指导朗读,
(2)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通过关键词句“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体会矿工信守承诺,没有一个人失约。
抓“从不间断、风霜雨雪”体会到矿工们一直坚持着。(板书)风霜雨雪 从不间断)
你们试试你觉得怎么读,指导朗读
师引读第4节
理解“矿工们为什么始终不和至亲的妻子说出这个秘密”。
生交流
师小结:矿工们以工友家属可接受的方式帮助她,他们的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愿让接受帮助的人知道他们的帮助,维护了受帮助人的尊严,也体现了工友间朴素的兄弟情谊。
学习第5节:
出示第5小节
A 随机点评学生朗读,抓“弥留之际”理解
B 学生质疑、交流
C师小结、引读队长对妻子所说的话
(3)出示: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通过关键词语“不变、时光变化”体会矿工们一直在坚守着约定。
师小结:是啊,不断变幻的是——时间,不变的是——12个人的这份善良心。板书:(世间变幻 爱心不变)
指导朗读
(4)出示: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
师:为什么有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情况?女人代替了男人又是怎么回事?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出示:老矿工要退休了,他对儿子说:“ 。”于是,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一位矿工累倒了,他对妻子说:“ 。”于是,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人。
师指导体会这个秘密早已成了12个家庭的秘密
师:这个共同的秘密还仅仅是12个矿工的吗?这个秘密仅仅是每天去吃一碗馄饨吗?交流
师小结:正是有了十二个矿工12颗无私支援遇难矿友的高尚的心灵,才有了爱心的接力传承,才有了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指导朗读
(5)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师引读理解矿工们长时间坚守约定帮助遇难矿工的妻子。
(6)师:看着这几句话,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7)再次串读5句话,思考“12”代表的意义、
生交流,随机板书:真情、温暖、善良……
4、学习第7节
师:遇难矿工的妻子面对他们的倾力帮助,她又是怎样做的?
①朗读体会第7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师小结 板书:(画爱心)
四、总结全文
1、师小结(放音乐):这份共同的秘密是一种无私的援助,它源于人世间最无私的爱。这爱,支起了她简陋的馄饨摊;这爱,重新点燃了她俩生活的希望;这爱,在人们的手中接力传承;这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爱,茹星星点火,从人们心底升起,深深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索……让这个感人的故事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音乐高潮)
板书: 37 共同的秘密
12个矿工——--------------- 约定
风霜雨雪 真情 从不间断
世间变幻 12份 温暖 爱心不变
善良
……
四年级语文教学简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简单了解山水田园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泊舟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诗背景。
教授新课:
1、朗读古诗。
2、借助注解理解词句的意思。
问题一: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将星,“泊”字点出题面 上的“宿”字,而“泊烟”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 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描写羁旅客 愁作了铺垫。
问题二:“新”字的涵义?
答:一方面说明“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 另一方面,有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的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问题三:赏析后两句诗。
答:后两句诗是对偶句,并列写景。一个是写远眺,一个是写近观 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描写的是景物是精美的、万籁俱静的, 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情淡的情思相融,浑然一体。
复习巩固:
运用联想,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的内容。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简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找2—3名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
生:《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4、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暖、很美。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你会感觉怎样? 生:很幽静。 师:好的,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刚才大家一起感受了诗中描写的意境,那作者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
(写作背景)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乘舟经过姑苏,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准备天亮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月亮渐渐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开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悠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的寂寞、忧伤。
或许是忧于国事,又或许是触景感怀,于是心有万千,这动人的诗句油然而生,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三、介绍诗人。
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四、分析诗歌
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驰名天下。枫桥,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 停泊(bó )(板书)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师:你说得很准确。
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
唐朝杜牧也写过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山行》,大家还有印象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
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9、“ 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
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乌鸦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所以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声是“呱——呱——”的粗劣嘶哑声,因此使人感到又凄凉又厌烦,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 其实乌鸦还是受国家保护的益鸟。
乌鸦的嗅觉异常灵敏,它能及时发现地上的动物死尸,还能闻得到从地下散发出的腐尸味而常在有新坟的墓地呱呱乱叫,甚至还能在房前屋后飞过时,捕捉到某个病人临死之前所散发出的特殊异味,然后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发出异样的叫声。可以说,乌鸦常常在乡间预言并见证了一个人的整个死亡过程,并且以口无遮挡的方式提前发出了各种不祥的讯息。加上乌鸦本来就一身黑羽,自然少不了以神秘阴冷的形象首先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据说,人死之前会发出一种气味,乌鸦闻到后,就会停在旁边叫,预示人将死,所以人们就恨乌鸦嘴,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听到它的叫声家里就会死人,所以用乌鸦嘴来形容对事情发展提出不好的预测的人。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我们平时形容教室很安静,常常会怎么说?“一根绣花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以绣花针的声音来衬托教室的安静。
那晚上一个人在夜半听到钟声,会是什么感觉?——静、寂寞、忧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 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断,谁愿意来读一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姑苏城外,寺庙钟声又不断地敲打着张继的心坎,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写下这意境深远的诗句。
拓展二: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 板书:毛宁的《涛声依旧》
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歌,这首歌有部分歌词是借鉴了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歌是毛宁唱的《涛声依旧》。(给学生发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的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听完歌,请同学们找出歌词中借鉴诗歌的部分进行对比。
对比: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留连的钟声)
2、歌词中描写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的爱情故事。
青春烂漫的男孩和女孩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在枫桥古镇边相遇、相识、相恋,最后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各自怀着一份对对方无尽的思念和真情分手,回到了各自的世界。
二十年后的今天,两个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又在枫桥边相遇,面对江枫渔火,古寺钟声,双方蕴积在心的二十多年的思念一下子爆发出来。经过太多的世事沧桑、太多的荣辱沉浮、太多的感情折磨,才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已一生中要苦苦等待的这个人。
一份真爱,已经错过一次,千万不能再次错过。那种久淤于心的祈盼、渴望、见到对方后的那种欣喜、以及对对方心思的猜度和心灵的感应都蕴涵在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中。
3、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饱经风霜”,这个“风霜”怎么理解?
(解释:饱:足足的,充分; 经:经历;)
举例: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风霜”:形容在岁月中经历得多,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各种艰难困苦,显得很沧伤。
4、对于现实中受到“风霜”感染、受到“涛声”影响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对于现实中饱经风霜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摆脱落寞的阴影,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精神。“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这是歌曲中表达的愿望。
拓展三: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哪些带“愁”的诗句?
1、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小结: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那你呢?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采取什么方式排解的?(学生自由回答)
倾诉、转移注意力、听歌、睡觉、吃东西、逛街、旅游、淋雨、喝酒、打球发泄……
六、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七、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听到:乌啼、钟声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26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85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16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445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四年级语文星级教案五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6课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星级教案五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五篇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青岛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915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919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3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126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宁夏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湖南高考排名57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213分文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84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31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753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1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491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9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87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85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江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贵州高考排名7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058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高中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课专题片有感五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800字范文7篇
六年级被破坏的环境800字作文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6课教案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苏教版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五篇
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五篇
四年级语文生本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五篇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下语文鼎尖教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