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五篇

阿林老师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

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种图形

2、趣味练习-摆图形卡片游戏

3、奇妙箱,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1、出示奇妙箱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2、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

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引导幼儿讨论)

3、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4、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

(3)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

(4)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

(5)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

1、教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

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

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3、游戏—摆图形卡片游戏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娃娃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园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 (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依次。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__小朋友比高了跟__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四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音乐光碟。

活动重点: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活动难点: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__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三角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正方形,还有一个上面有长方形的图形。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小朋友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中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六、活动延伸

带幼儿进入区角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或各种豆子。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5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

2、探索数封闭式排列图形的方法。(难点)

3、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用回形针做成的手链若干(长短、数量、排列不一样),数量分别是8和9。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老师用手链激发兴趣。

一、每人选一根自己喜欢的手链。

与好朋友比比、说说手链是什么样的。

(每根手链上回形针的大小、颜色、排列都不一样,有的容易数,有的不容易数,老师帮助幼儿根据难易程度找到适合自己的手链),

二、探索点数方法。(难点)

1、让幼儿自己数。老师提醒幼儿要注意数的方法。

2、请幼儿介绍不同的点数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数的?你是怎样确定开始数的那一个的?

归纳: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是从哪一个开始数起的,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数,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3、(幼儿在座位上)解开来数一数验证自己数得是否正确。

(这里注重的是点数方法的探索,因为只有幼儿寻找到了方法,就能正确的数出手链上的回形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积极动脑筋,讲了许多点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幼儿细心、耐心的操作习惯)

三、比长短。

1、与旁边的同伴比长短。

2、请两个幼儿说说是怎样比长短的。

(1)请下面的幼儿猜一猜:这两根手链用的回形针哪根多,哪根少?

(2)验证数量,并放上数字。

(3)讨论:为什么一样长的手链,用的回形针不一样多?(或者:为什么数量一样多的手链长短不一样?)与幼儿归纳:两根同样长的手链,大的回形针用的少,小的回形针用的多。(或者:数量一样多的回形针,大的回形针穿出的手链长,小的回形针穿出的手链短)(充分利用手链的数学教育因素,手链拆开来了,很自然要比一比长短,而且也是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幼儿不受物体的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数量。)

四、找手链。要求和原来手链上的回形针数量一样多。

1、介绍手链,鼓励幼儿去找比较难数的手链。

2、幼儿找手链。

教师提醒幼儿要仔细数,注意数的方法,帮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手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多找几根。也可以将找到的手链与原来的比一比是否一样长?想一想为什么?

(找手链,既是一次巩固练习,还是一次能力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他们为了找到与自己原来手链上的回形针一样多的手链,有的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有的又想出了新的方法,有的找到了不同形式的手链。)

五、检查验证。

幼儿可以主动请周围的听课老师帮助检查自己找得是否正确。

(老师有针对性地检查个别幼儿,大部分幼儿就让他们主动找客人老师帮助检查)活动延伸:

1、游戏幼儿带上自己做的手链,按数量的不同分别站在指定的圆圈上。数数圆圈上有几个人;说说是怎样数的。音乐响起,幼儿游戏。

(在生活、游戏中自然应用,让幼儿感觉到数学离我们很近。)

2、活动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种子、珠子、线、纸条等让幼儿排排、穿穿、数数、比比,进一步感知:数量的多少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