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五篇

张东东老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准相关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可以细细地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过程与方法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重点:

学会8个生字,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米老鼠图片,它是谁,你喜欢它吗?那就我一起写它的名字吧。板书:米老鼠。

2、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米老鼠的动画片。播放动画片《交响乐》学生看后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全班交流。

3、你知道是谁创作了这幅动画片吗?板书:迪斯尼

强调:斯是平舌音。

4、学习“尼”和“尸字头儿”

这个字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怎么记住这个字?

讲解“尸字头儿”。说说你见过哪些“尸字头儿”的字?根据汇报,板书:尺尽尾居层屎等

5、板书“和”齐读课题。迪斯尼是怎样创作出这个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米老鼠形象呢?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把书打到71页,了解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听老师读文,只有听得仔细才会有收获。师读,并故意删去“活泼可爱”和“非常有趣”,引导学生掌握读第一段的方法。体会这两个词是可以读得强调一下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读第一段。

2、教师范读第二段,声情并茂。

3、请认真预习的同学向老师这样放开声音地读文章的第三段。

4、学生自读课文。自读后圈画出生字,同桌互相认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

“关于它的“出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认识“非常”和“故事”,重点记忆“非”字原意指“展开翅膀欲飞的意思”后来借指“不”如成语:非同小可、非亲非故、口是心非。

2、出示

“啊,它真是有意思极了!”认识“意思”和“有意思”两个词,并读好这句话,读出感叹的语气。

3、出示“渐渐地,他们互相熟悉,似乎谁也离不开谁了。”学生读通后认读“互相”和“相互”。同桌互相握手,体会“互”字的就是根据人们见面时互相握手创造出来的。最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4、出示

“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导读后,记忆“爬”字的字形,并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偶尔”指的是“有时候”。

5、出示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理解“失业”的含义。

6、出示

“于是,这只可爱的小老鼠成了他作品的主人公,《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也成了世界的动画大师。”教师引导理解“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三个词的意思,指导记忆“卡”和“片”并指导“片”字的笔顺。

四、集中学词

出示这些词,引导齐读。

非常 故事有意思

互相 似乎爬山

偶尔 失业主人公

卡通片动画大师

五、集中识字

出示

尼 非 故

思 乎 爬

尔 失 业

卡 片 师

互 主

1、同桌互读。

2、哪些字可以手牵手成为朋友?失业、失主、卡片

3、哪些字音同而字不同?学习“失”和“师”相机学习“思”正音并组词。

4、拓展,读一读这些词语:有趣、活泼可爱、束手无策,通过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

六、学习重点段。

引导:课文中还有很多好词用得恰当,用得巧妙,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重点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一找,描写小老鼠动作的词。

2、同桌交流一下,并根据你找到的词互相做一动作。

3、体会“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名做动作,评价哪一只“小老鼠”最可爱,再读这句话。

4、体会“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你可以给“美美地”换一个词吗?“甜甜地”“开心地”并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5、体会“渐渐地,迪斯尼和小老鼠成了好朋友。”“渐渐地”可以换成哪些词?

七、学习第三段。

教师简介资料拓展。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这对朋友就要分开了,小老鼠怎么样了,你能猜出来吗?学生猜后,相机引导:迪斯尼并没有丢弃小老鼠,就在公司关门的当天晚上,他把小老鼠带到附近树林里,放走了它,并在心里与小老鼠默默地道别。后来,迪斯尼画了几张小老鼠的草图给好朋友奥比看,奥比一看,乐了,这只小老鼠太像迪斯尼了,鼻子、面孔、胡须甚至走路的姿势都好像有迪斯尼的影子。这些画就是迪斯尼以自己的脸为模特画的。(出示课文的插图)不久后,《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的动画大师。

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八、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尼”和“尔”

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独立写,并注意正姿。

九、拓展。

迪斯尼笔下有《米老鼠》,安徒生笔下有《美人鱼》,吴承恩笔下有《孙悟空》聪明的你,能不能开动你的脑筋,也创造出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形象呢?把它画下来,再把你的想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附板书:

李白 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折文”。

2.理解六幅图的意思,感受幽默带来的喜悦。

3.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画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幽默的含义,体会幽默的乐趣。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图画,理解连环画的意思,体会幽默带来的乐趣。

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父与子》这本漫画集吗?你们看,今天他们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将父亲和儿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小朋友们收到过别人给你写的信吗?有一天,父亲收到了鱼儿给他写的一封信,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漫画。板书《鱼儿捎来的信》

观察图画,随图识字

1.解题:强调“鱼儿”“信”学习生字

★捎、肖:

(1)两个字可以进行比较来学习。(肖+扌就是捎,捎去掉“扌”就是肖)

(2)部件组合法:扌字旁+肖=捎

小字头+月字的变形=肖

(3)提示:在学习这个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月”字的变形,能正确写这两个字。

(4)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还认识哪些“扌”字旁的字,从而揭示“扌”字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言、信:

(1)这两个字也可以比较来学习。

(2)拼读这两个字。

(3)分别用这两个字组词,还可以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造句中的错误)

2.投影出示六幅漫画,让学生先按顺序观察,然后讲一讲连环画的内容。(提示:图上画着谁?父亲在干什么?儿子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情与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找同学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这六幅图表现了儿子通过鱼儿给父亲写信的幽默方式,阻止父亲钓河里的鱼。

(一)第一、二幅图写父亲在聚精会神地钓鱼,儿子想办法不让父亲钓鱼,从而保护小鱼,于是他写了一封信。

(二)第三、四幅图写儿子跳到水里,把信挂在鱼钩上。

(三)第五、六幅图写父亲发现鱼竿动了,以为是鱼咬钩了,拎起鱼竿,看到了“鱼儿的信”。

★今:

(1)减少笔画的方法。与“令”做比较进行区别。

(2)词:今天、今后、如今

★至、致:

(1)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

(2) 学习“攵”的写法,知道这个偏旁叫反文旁。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今、一( )、( )于、专心( )志。

再一次观察图画说一说,鱼儿的来信说了什么?读一读信上的话,想一想父亲看了信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把幽默讲完整。注意运用动作表情。

说一说你觉得这则故事幽默在哪?

巩固练习:1.开火车读字、组词。

小老师猜字谜。

作业:1.回家给你的家人讲《鱼儿捎来的信》;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

2.介绍你所知道的幽默故事;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复习生字

指名读字、组词。

小老师领读字。

一、合作交流: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幽默故事。

二、课后习题。

1.写一写:写出几个带有“提手旁”的字:提、打、推、拍。总结规律。

讲一讲,画一画

(1)读一读,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你知道这幅图是哪个漫画集里的吗?(这只小狗的名字叫史奴比,是世界漫画〈花生集〉中的一个角色。)

(3)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图意。

(4)你觉得图中少了什么?动手画上。

作业:搜集幽默故事。

板书设计: 鱼儿捎来的信

爷爷——保护——鱼儿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4

教学重点

认识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机智。

教学手段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简笔画阿凡提)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你知道他的故事吗?(简笔画大力士)这个人是谁?大力士和阿凡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力气》这篇课文,看一看阿凡提和大力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比力气认读生字“比”并指导书写“比”的笔顺。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老师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清字的读音,同时还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变化。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理解、随文识字

4、课文那几段告诉我们大力士要和阿凡提比力气?你能读一读这几段吗?

5、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阿凡提的话。结合插图想一想阿凡提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神情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呢?谁能说出像“考验考验”这样的词?

出示“帕”字(把字卡粘在手帕上出示)引导学生理解“帕”的字义。

指导学生读准“扔”的字音。还能用扔组成哪些词?

6、大力士听了阿凡提的话,是怎样表现的?谁能试着读一读大力士的话?“嘻嘻”应该怎样读?试着带着动作来读一读“嘻嘻,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吹灰之力是什么意思?

7、大力士把手帕扔过去了吗?课文哪一句写了大力士没有扔过去,你能读一读吗?请说出像“飘飘悠悠”这样的词。

8、从那句话可以看出大力士很奇怪?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试着带着动作读一读。——指导学生朗读“咦?真见鬼!”大力士奇怪什么?

随机出示生字“灰、之、城、抓、脚”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9、面对大力士的失败,阿凡提又是怎样把手帕扔过城墙去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阿凡提扔手帕?真的是阿凡提力大无比吗?

小黑板出示: 不行吧,看我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试一试。

随机出示生字:拾、

10、找出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读一读。

11、阿凡提为什么要和大力士比力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比力气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

随机出示生字:提、咱、就、斤、答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12、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能够战胜大力士吗?我们应该向阿凡提学习些什么?

四、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看清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阿:注意“耳刀旁”的写法和在格中的位置。

比:要先写横、竖提、撇、竖弯钩。

斤: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 学生仿写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让儿童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词卡、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2个部首。

2、正确读文,感受亲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侯,都收到过什么礼物?当时你们心情怎么样?

2、那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侯,你们有没有给他们送过礼物呢?他们当时高兴吗?

学生汇报交流。

3、有一个叫笑笑的小朋友,她的爸爸远在国外工作,在他生日那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4、出示两封信,展示信的内容,问:爸爸收到的是什么礼物呢?你们对哪封信的印象比较深呢?

5、这封信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中国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读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

3、游戏——读文认字擂台赛:

(1)各小组在8分钟内读熟课文,讨论认字方法,方式自选。

(2)组间比赛,各小组可推举代表读文,也可分自然段合作读文,读得最流利、字音最准确的获胜。小组每位成员均能获一颗小星。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或你们组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组间互考(用自制的字卡),凡说出字的读音和组成的同学均可获一枚小星,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最多为优胜。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识两个新部首:“大字头”捺变点,“王字旁”横变提。引导学生了解“页”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5、评选优胜小组。

三、再读课文,检查识字。

选择喜欢的伙伴一起读课文,互考生字,也可让学生写一写生字。

四、作业

讨论:笑笑的信里为什么只有一个“笑”字?笑笑的信里只有一个“笑”字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7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奇怪、几页、兴奋、水珠、甘甜、没有。

2、说一说笑笑的信里为什么只有一个“笑”字?笑笑的信里只有一个“笑”字吗?

二、朗读课文,提升情感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感叹句,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找出课文中的其它感叹句,用心体会,同桌练读。再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

(1)好!好!写得好!

(2)妻子的信,密密麻麻好几页;女儿的信,就一个大字——“笑”!

(3)第一回见到女儿写的信,他兴奋得不得了,眼睫毛上挂露珠珠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没,甜,其中“没”左窄右宽,“甜”左右相等。

2、上下结构:页、兴,注意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书后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小组内练读词语,并总结这些词语的特点,再依照例子说说这样的词语。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说一句话。

2、读一读。

先请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再出示“奇”“没”“兴”三个字,鼓励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它们的另外一个读音并练习组词。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