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领会她的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体会居里夫人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她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透过课题 知内容
1、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主要写谁?你对她了解多少?
2、镭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二、抓住内容 理思路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三、沿着思路 悟情感
(一)学习1-4自然段,了解第一克镭的故事
1、第一克镭是谁发现的?
2、为什么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
3、出示重点语句。(出示课件一)
从句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说明居里夫妇很快就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一点儿也不犹豫。
“毫无保留”--表示居里夫妇将镭的提纯方法全部公布于众,自己没有留下一点儿秘密。
【体会】:既毫不犹豫,又毫无保留,充分表现了居里夫妇心中想着全人类,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异常平淡”--表示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技术公布于众这件事很平常,不认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体会】:将自己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而居里夫人自己却觉得“异常平淡”,可见她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啊!
“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说明居里夫人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谋利的资本,并且认为别人也不应该这样做;因为镭是属于全人类的,体现了居里夫人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
居里夫人由于放弃了专利而买不起镭,有人却因此腰缠万贯,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文第一自然段也有一处类似的对比,请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二)了解第二、第三克镭的故事
第二、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居里夫人分别用它做什么用途?
美国公众捐献的;科学研究;治疗癌症
麦隆内夫人回美国向十个女百万富翁募捐时碰了壁,“碰了壁”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遭到了拒绝;十个女百万富翁一毛不拔的吝啬与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相比,她们是多么渺小,进一步突出了居里夫人为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从美国公众捐赠的两克镭以及居里夫人的工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美国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精神的尊敬;体会到居里夫人始终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和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三)教师示范朗读7-8自然段,了解三克镭的意义:(出示课件二)
1、用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双重否定句,并改成陈述句。
2、居里夫人的“固执”表现在什么地方?
坚持放弃专利
3、“他们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其道理何在?请用双横线标示;“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是针对文中哪句话说的?其理由何在?请用双波浪线标示。
4、“这个问题”指哪个问题?两个“他们”分别指的是谁?“我”“我们”分别指的是谁?“勇于实践的人”和“梦想着”分别指的是谁?
5、细心品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利益,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创造发明者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通过专利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勇于实践的人是人类需要的。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且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认为,人类也需要这种沉醉于事业,一心为大众造福的人。(举例:居里夫妇、老师、清洁工等)
6、“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说一说,居里夫人具有怎样伟大的人格?
四、根据情感 明中心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讲了关于居里夫人的什么事?
2、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3、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她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
五、围绕中心 学写法
1、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2、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
3、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竞赛。
4、领会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六、学生写话,抒发情怀。
导语:多么伟大的人哪,多么伟大的科学家!
指名朗读1-4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仔细领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3、用“既/又”造句。
省级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明事物常用的方法。
3、学习课文1~3小节和最后一节,了解课文的结构,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1974年的春天,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生齐读课题)。
2、“陵”要读准后鼻音,陵是指高大的坟墓,秦陵就是中国历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他的陵墓中有成千上万的陪葬的陶制人像,即兵马俑,组成了一支神奇的地下军阵。
3、看,士兵多得数也数不清,读出它的磅礴气势来。(再次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近这千年的传奇。
二、感知梳理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中哪几节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
2、讨论交流
(1)出示: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这两个词语是不是重复了? 教师小结:“举世无双”突出了兵马俑的独特性,“享誉世界”则是强调了它的知名度,两者并不重复。 指导朗读。
(2)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哪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特点?
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课文哪一节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几节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师小结:这一节在课文中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节。 指导朗读。
(3)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 句中哪个词语和“举世无双”的意思是一样的? 板书: “”的是什么? 板书:惟妙惟肖(换词)
3、根据板书引读这三句话: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接着具体介绍了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三、研读重点
第2节
1、兵马俑规模是怎样的宏大,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
3、与“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极大,坑内兵马俑的数量众多。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面积,坑里的兵马俑数量也最多。”比较,体会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表现了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
4、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数字的作用。
5、用上这些数字介绍兵马俑的规模(个别练习,指名说)。
师:注意“近7000个”,即不到7000个,因为迄今为止,秦陵兵马俑尚未完全发掘,这是人们的估计,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6、引读:现在,一号坑上面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
(1)句中还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恢弘)
(2)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体会双重否定句的强调作用)
(3)再读句子。
7、引读:让我们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只见——。
小结:大家的朗读充分体现了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下节课我们就走近些,再走近些,去欣赏那(指板书,生齐: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板书设计: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17秦陵兵马俑 (列数字)
惟妙惟肖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省级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3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 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 “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省级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叫欧阳梦婷。
我说课的题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等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 说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
3. 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4.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读书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 默读,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 质疑法。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 思维。
3. 讨论法。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 神,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 提问法。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 点拨法。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 和思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 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 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开始,我放映“闻鸡起舞”的动画短片然后顺势引入课文。 点名朗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为下面精读课文做铺垫。 第二个步骤:研读课文,质疑解惑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要求学生为这几个故事取个简短的小标题。 (① 只身求学 ②划粥割齑 ③谢肴 ④闭门不出 )再安排三个环节逐一研读:
环节一:学习第二段。 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会要求学生找出该段中能体现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的句子,发挥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说说范仲淹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石二鸟。 环节二: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此段前,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粥割齑”的意思,并让学生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短尾最后两句话。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然后我顺势追问范仲淹对待这种清苦生活的态度,体会范仲淹的求学之勤。 环节三:学些第四至五段。
学生轻声读四至五段,小组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 范仲淹仅仅是因为担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饭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 当听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 皇上出游轰动全城,为什么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 学生回答后我稍加点拨,归纳总结。然后我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读第五段的对话。目的在于还原情境,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已经理解这四个故事都是讲述范仲淹的勤奋好学。 第三个步骤:体验情感,突破难点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六至七段,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刻苦求学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其次,评价范仲淹,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从而突破难点。 最后,讲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第四个步骤;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说说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动你。然后我以“少年强则国强”为结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饱含感情齐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展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科学合理,一目了然。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扣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描写,让学生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省级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地图 、图片、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上一单元,我们泛舟漓江,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攀登了藏龙山,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把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浓缩到一张纸上,就是祖国地图了,看,祖国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呀!出示课件,站在祖国地图前,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 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这首诗每小节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师板书
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描绘蓝图
二、 品读诗歌,感悟语言,升华情感
1、 读第一小节
(1) 诗歌是怎样写出祖国地域辽阔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3)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4) 拓展想象,看祖国地形图,结合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5) 第一小节里,你还从哪里读出了祖国土地辽阔?感悟省略号的含义以及“九百六十万,巨大摇篮”的含义。
(6) 指导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
2、 读第二小节
(1) 小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祖国哪些壮丽山河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很美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心情和感受如何?然后和同学交流,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感悟“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摩天”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3) 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对读,齐读
(4) 模仿第二小节写诗。
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风景?
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式也来赞叹祖国壮丽山河吗?练习写诗,指名说
3、 读第三小节(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4、 师读第四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相依偎在妈妈身边……,小作者对祖国那样深深眷恋,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5、 情感升华总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祖国妈妈,我爱您!”板书
三、 拓展延伸,激发爱国情感
1、 配乐朗诵诗歌 祖 国 颂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
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
哦,祖国,您是什么
你是昂首挺立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
2、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课堂教学
四、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里办一个“祖国知多少”比赛活动。
3、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祖国读诗歌。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26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85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16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445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课文说课稿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五篇
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课稿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课文说课稿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五篇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青岛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915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919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3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126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宁夏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湖南高考排名57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213分文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84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31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753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1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491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9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87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85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江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贵州高考排名7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058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高中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课专题片有感五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800字范文7篇
六年级被破坏的环境800字作文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五篇
学科教学成果叙事五篇
教师获奖教学叙事五篇
教师教学叙事范文五篇
教育教学叙事内容五篇
学校获奖教学叙事五篇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五篇
有关的教育教学叙事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五篇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