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五篇

刘莉莉老师

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同学们,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2、学生谈对生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的画面,看看这些画反映的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2、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3、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4、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 (广阔、芬芳)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生活还可以怎样的广阔呢?诗人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有怎样广阔的生活呢?想想,我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

(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语: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交换一个苹果你还是得到一个苹果,可是交换一个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个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快乐的生活抒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师生评议) (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a、小组内交流讨论。 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 请你告诉老师说—— 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亮点:课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渠道。小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阅读量还很不够,我们教师应该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进行有意识地激励,补充课外读物,这样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__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__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 型:独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1949年的元旦。敋当时,国民党__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三>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A.“革命的乐观精神”指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革命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革命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通过阅读,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500年,幸得唐僧搭救方得逃脱。遂拜唐僧为师,护其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又先后收猪八戒、沙僧一干人等同去,这一路上历经坎坷,到底是如何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深山老林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1、全班齐读

2、纠正读音 骸骨 茔 擎 忖思 骷髅 战战兢兢 唆嘴 脊梁 唧唧哝哝

3、请同学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挑拨是非的猪八戒的教唆下,不明是非的唐僧绝情的赶走了孙悟空。

4、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再读感知

★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 猪八戒:搬弄是非

1、好挑事:第1节: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2、煽风点火、鼓动教唆:第2节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谗言赶走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再读品味

从文中看,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明察善恶、勇敢无畏、忠心耿耿

★火眼金金 第2段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聪明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第2段:怕师傅惩罚,还不忘向当地土地 山神说: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大仁大义 当师傅的绝情他止不住伤情: 第3节:“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好心反遭师傅误解,伤心之情溢于言表,可师傅依然不为所动,在离别之际,又不计个人恩怨对师傅款款下拜。第4节: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涂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忠心耿耿 临走仍不忘师傅的安危。第5节: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不喜欢 唐僧:胆小绝情、不明是非

1、人妖不分、胆小怕事 第2节“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2、是非不分 毫无主见 第2节正相信悟空的解释时,又听信谗言,开始念咒。

3、固执绝情 第4节“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面对孙悟空的拜别,他不理不睬,口里叽挤咕咕:“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就这样被唐僧赶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小学语文主题园地教案5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 导入

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

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

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

(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 以读促悟 自主学习

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

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

(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

(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

(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

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

4、小组交流

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

5、交流汇报

学习第1段

比较: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理解 图腾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把龙当为 图腾?

学习课文第3。4段

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大屏幕)

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 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

学习课文第5段

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6段

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 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