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秋节的节日作文五篇

莉落老师

节日作文中秋节篇1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赏月、祭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米酒等,这是民间的习俗。

中秋节的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和妈妈一起去上街买月饼。我和妈妈走在路上,看到许多大人匆匆地赶往集市,可能也是忙着去挑选新鲜的月饼呢!

我和妈妈走进超市,WOW!往日这个超市里的货架都空空的,没有一点色彩,人也寥寥无几。今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空空的货架,不知什么时候摆满了月饼,我跑上前去,目不转睛地看着货架上的月饼。什么冰皮月饼、蛋黄莲蓉月饼、五仁豆沙月饼都应有尽有,还有我最爱吃的哈密瓜月饼,我很想吃。

妈妈说:“好好好!都买都买,什么味道都买上几个尝一尝”。

“对了,今天姥姥要来我们家过节,你准备送她什么礼物呢”?妈妈问我。“不告诉你”。我装神秘地回答妈妈的问话。

“那好吧,你要准备好啊!”妈妈交代我。

今天上午能够外出亲自挑选喜欢吃的月饼、买月饼,我是开心万分。

买好月饼回到家,就到中午啦!吃过午饭,我和爸爸一起抬出大桌子放到院子里,为晚上过节作准备。

我们刚布置好桌子,就听到有人敲门,我赶紧前去开门,原来是姥姥来了,我立马上前去给了姥姥一个热情的拥抱,又带姥姥来到桌旁坐下,可把姥姥乐得合不拢口。这时,妈妈也把月饼、水果端到了桌上。

天渐渐黑了下来,表哥表姐们也陆续赶来我们家聚会。人到齐时,月亮也冒出头来,像一颗淡黄色的蛋糕漂浮在天空中。

“人到齐了。”爸爸喊了一声“开吃”。我也跟着爸爸喊了一声“开吃”。接着,我一下拆了许多月饼,切了好几块,每人分了一块,我们一大家人就这样边吃月饼边赏月边说笑好开心啊!

后来,姥姥还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幸福而美好的中秋节聚会终于在晚上10点结束了,接之而来的是我们甜甜蜜蜜地进入了梦乡。

节日作文中秋节篇2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到了,我们准备回外婆家过节,今年远在重庆的舅公,舅婆也要到外婆家。国庆加中秋,路上一定很堵。我们为了不堵车,所以特意在早晨6点多出发,一上高速,才知道没有最早,只有更早,高速上车流量已经很大了。到了杭州绕城,由于道路维修加车祸,高速变成了停车场,还有人下来打羽毛球,遛狗。好在有辛劳的交警叔叔,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道路终于慢慢疏通了。后面的路停停走走,到外婆家已经11点多了,原来2个小时的路程走了4个多小时。

在外婆家,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晚餐特别丰盛,什么红烧排骨,羊肉,牛肉,想想都流口水。还有老鸭笋干煲—老鸭可是婆婆养了两年的母鸭,还产蛋呢,这次中秋大团圆,也只能牺牲它了。烧法还是传统的灶台瓦罐炖法,足足炖了一个下午。还没上桌,就已经香飘四溢,还有红烧鲫鱼—鲫鱼是姨夫昨天刚从水库钓的,是绿色有机的野生鱼。还有青菜,茭白,藕,芋艿,黄瓜,芹菜…都是外公种的,特新鲜。这些菜害的我老是围着灶台,缠着婆婆:好香啊,我好饿,什么时候开饭啊。婆婆笑着说:“小馋猫,你舅公舅婆还没来,还要再等会儿,饿不死人。”

等了好久,舅公舅婆终于来了,公公婆婆欢喜地迎上去,跟他们一一拥抱。毕竟有几年没见了。舅公舅婆看见我,也十分惊喜。他们都说我长高了,长成大姑娘了,我也是一年级暑假里去重庆玩了一个星期。

吃晚饭了,那才叫热闹。我们20多个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两个舅公因为酒喝多了,满脸通红,嘴里还散发着一股白酒的气味。我们小孩一声不吭,埋头吃大餐,吃得满嘴流油。吃不了了,站起来踮一踮继续吃。今天有这么多好菜,我们怎么会放过。大人们都笑我们是小馋猫,这么贪吃,在舅公舅婆目前丢脸了。说了一会儿,他们又去聊别的了。

晚饭后,我们每人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屋前看月亮。今天的月亮好像被云遮住了,若隐若现,像一个害羞的少女躲在大人身后不肯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赏月的兴致,反而制造了一种隐隐约约的美。蒙蒙云雾衬着皎洁的月光投射下来,加上周围的灯光,显得更加动人。淡淡的云和明亮的月,我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下了。

外婆家门口还有棵桂花树,那儿的桂花真香啊!连狗狗也来舔地上的桂花。我们小孩子采来桂花给大人泡茶。桂花泡在水里,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荷花,浮在水面上,还不忍心喝呢。

这次中秋,我过的非常难忘。就是因为舅公舅婆的到来,终于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团圆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使我感到非常温暖。

节日作文中秋节篇3

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十五的月儿似乎特别的皎洁、宁静、多情。它藏匿着丰收的喜悦,团圆的欢乐,思乡的离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院落,朦朦胧胧的,就如我此时的心情――喜悦中带着一丝惆怅。一阵微风吹过,柳条儿随风飘荡,是否我想的事情让微风、柳条也同样感到惆怅。此时,定是举国尽团圆吧,可是我那参了军、当了国防战士的哥哥,却还不能回来团聚。他说了,虽然他回不来,但他的思念,他的情感都会托它带回来。虽然我们无法团圆,但是他的付出可以让“大家”尽团圆,“大家”的团圆也是为了让每个“小家”更团圆。是啊,今晚的月儿真的很圆,很圆。

举头深望着明月,雾云早已退去,月儿更加明亮了。我想那定是哥哥守望的心,我知道他正守望着我呢。守望着这个“大家”,守望着每个“小家”,还有那隔海想望的台湾吧,希望它赶快回家。

海的那边,定也有我们大陆上的亲人,海那边的人儿定是也正思念着这边的亲人。那就让这轮明月为你们带去亲人们的思念与祝福吧。但愿有一天,这中间隔着的海峡不再成为大家相聚的阻碍,两岸的人们能用心架起一座桥,一座月亮桥,十五的月亮桥。一半连着台湾与大陆,一半从水里穿过海峡!

月光间儿又变得暗淡了,乌云挡在了它的前面。夜渐深,晚风愈加冷了,冷得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耳边满是风的喧嚣――还有汽笛的长鸣。不,那分明是冤魂的哀鸣与悲伤的抽泣。哦,今天恰好是新历的九月十八号,九-一八。这些因战争而丧生,变成无家可归的孤魂们也在思念故亲吗?也在渴望团圆吗?今年的中秋月为此变得更加繁琐难懂,他蕴涵了太多的情感,复杂的思绪。

故人已去,而今能活着,并与亲人团聚的人们就应更加珍惜,珍惜这份幸福。不忘过去,只为更好的活者。

乌云已不再停留,冤魂的哀鸣亦随之远去。月,依然明亮。他们也许又踏上了寻亲的漫漫长途了,在这美好的中秋,至愿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节日作文中秋节篇4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事,唠唠家常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此刻,天上的星星闪出亮光,地上的小草反射出绿光,学校红楼前的灯笼发出了微微的红光。只听天空一声巨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上天空,地上几十双眼睛,一齐投向五彩缤纷的礼花。小朋友们开心地叫了;老奶奶们微微地笑了;年轻的阿姨们叽叽喳喳地乐了。

绚丽的礼花请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灿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丽令我神思万里。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登月的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古代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月亮,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呀!月亮永远是那样皎洁,高高在上。

我好奇的呆望了月亮很长时间。爸爸见我那么出神的看着月亮,便问我:“你在望什么呢?”“我在找嫦娥和玉兔呢!我已经看到他们的影子了,旁边还有一颗桂花树,我想到月亮上去。”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笑了笑,说:“你看到的不是嫦娥和玉兔的影子!”“那月亮上的是什么呢?”我追问道。“你看到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一些环形山,而产生的视觉感!”听了爸爸的话,我还是不相信,依然坚持我的想法:“那个就是玉兔和嫦娥,《西游记》里曾经演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哈哈,你怎么那么傻呀,那些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根本就没有‘嫦娥奔月’。”妈妈在一旁说。接着妈妈又拿出有关于月球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才明白过来。

中秋之夜,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

节日作文中秋节篇5

又一个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可是看起来大家并不怎么热情。吃月饼,赏圆月的传统节目已经上演了几千年,这一成不变的模式总会让人觉得单调,免不了生审美疲劳感,心理上不麻木冷漠才怪呢。

细想来怨不得国人啊。佳肴连吃三天也会厌,更何况这年复一年的重复呢。虽然不断有知名人士愤声疾呼“救救文化!”“传统文化不可流失!”可大家对于当下的节日文化连表面上的乐趣都不曾找到,又何谈体会其深刻的内涵呢?更不用说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就这样在这股冷漠大潮中渐趋凋零,我们该如何挽救它?

都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途径,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挽救之道也在于此。唯有让中秋开出“新花”,让传统文化富有新意,才能重新焕发其魅力和生机,从而让更多国人有兴趣和热情来完成这种传承。

不要把这种创新想的太难,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实践。前几年流行乐坛上不就刮起了一阵“中国风”么?先是陶喆把《苏三起解》这段传统曲目的元素成功地融入新歌之中,让黄梅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而后又有周杰伦的一首曲词清新优美的《青花瓷》,让喜欢追赶潮流的年轻人开始对历史久远的唐“风”宋“雨”着迷。一曲Tank的《三国恋》未终,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又新鲜出炉,经典文化成为流行歌曲和影视创作以及各类专题栏目中不可忽视的题材,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耳熟能详,深深地烙在80、90后的心里。

相比于乐坛上的中国风,影响更大的便是百家讲坛及孔子学院,这位影响中国五千年的圣哲终于从尘封的古籍中鲜活地走出来,用一种新颖的谈话和学院方式直观而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历诙谐幽默且具有大智慧的小老头终于揭下了那张固定在画像上的苦瓜脸,以亲切可爱的形象驻足国人的生活。不但如此,通过“大家”生动地解读和学院地不断扩办,孔子还跨出了国门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智者,如此,儒家文化还何愁不发扬光大?

近来,听说“猪八戒网”举行了传统节日标识的征集活动,这着实要好好的赞一个。乐坛中国风仍是经久不衰,孔子更是快完成环球旅游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自然也不能落后。中秋、端午、七夕、春节等也要开出“新花”,这虽然仅是小小标识的征求,却是大大新意的首倡。像海尔、联想一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品牌意识,从而在不断探索和追求中提升文化品位,让古老文明在继承和发扬中伴我们同行,千年万代永不磨灭。

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集中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时,不妨静下心来对我们传承方式和手段多加审视。如果我们能够多加创新,翻出新意,我相信传统文化的新花,定能开满神州大地。

中秋终会开出“新花”,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