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1
《水浒传》一本让人耳熟能详的书,今天我读了《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武松在景阳冈前找到了一个酒店,那里的酒香醉迷人,武松喝了十八碗并不听店家的劝告向有老虎的景阳冈走去。看到这儿我不免担心起来:武松只身一人,还喝醉了酒,并向有老虎的景阳冈走去,这怎样得了。纵使武松再大胆也斗不过老虎呀!在路上果然遇到了一只老虎,武松使尽平生的力气终于把老虎打死了。看完后我不禁松了一口气,武松这一代英雄好歹没死在虎口下。我这时在为武松的勇猛感到佩服,空手打死虎,也为武松的固执感到挽惜。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具备的更应该是深厚的文化素质,而不是在武力方面有巨大的造就。现在人们所提倡的“勇”和“猛”已不是以前的“勇猛”。现在的“勇”指的是面对小偷要不慌张,与强盗对阵时要冷静,是在生活中敢于面对每一件事情,不胆怯,不懦弱,要有勇气。现在的“猛”指的是热血战士们在沙场上的飞扬,在武馆里的决斗,在马拉松赛道的飞驰,也是在警察捉捕小偷时的英姿,万马奔腾的宏伟,长江的奔腾,瀑布的飞泻,老虎的怒吼,一切有力的动体。在以前,只要打架好就叫“勇猛”。这虽不叫野蛮,最多就是类似野蛮的文明。武松的勇猛虽是蛮劲,但那也算是为民除害的英雄。每人都想有万夫不挡的勇猛,但那也是一种血腥的杀戮。我们提倡的是人文的勇猛,现代的勇猛。它是机智、力量与勇气的完美结合后的产物。它没有融入血腥和杀戮,也没有添加野蛮和暴力,它是健康与纯洁的。它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体会出来的。它不需要武松似的打斗,不需要关羽的武力,只需要一个纯真的自我和要求。
现代的勇猛是你我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朝新一代的勇猛前进!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2
很早就听说《水浒传》非常好看,张老师也觉得适宜我们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我便央求妈妈买。正好妈妈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给了我。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把《水浒》的上册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
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 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3
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最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如果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最忠心,最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4
看完《水浒》我的感触不过“义”“俗”两字。
“义”便是义气,梁山好汉相聚不过为个“义”字,而这“义”的由来却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当真的江湖侠义,有的不过被逼而产生所谓的“义”,总之各类的理由。友谊能产生“义”,被搭救而感恩能产生“义”,日久而生亦能见“义”。一百零八人不过为一个“义”聚集梁山,也因个“义”让《水浒》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爱读《水浒》,说到底就是图个看他们豪迈义气的爽快,逞逞英雄好汉的威风,满足抒发自己的豪情,以此来充实我们内心的“义”。
“义”同样是正义,是替天行道的大义、真理。一个个好汉不是被官府欺压,就是家境不好,或是冲动得动不动就拔刀相助的易怒者,总之一个个都看官府不顺眼。然后,上山的人多了便搞出一番名堂,许多人慕“义”而来,百姓也支持打官府,于是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个名震江湖的大匪团。
这“义”也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引索,情节顺这线延伸开来,最后成了这部大作,看故事的大纲,总就是个“义”字。
说完“义”之后,咱们再来说“俗”字。“俗”不是套路俗,故事题材在当时算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语言俗,通俗易懂的白话夹文言,当时已经不能叫俗,是符合故事中人物性格与背景。那“俗”在哪,应该是好汉们的思想太“俗”,故事中好汉的思想不过两种:一种守旧,一种激进。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想法太俗,一种人根本没想法,只会冲动地喊“干!”“上!”之类的不经大脑的话,对我们学生自然不是什么好教材,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也确实无益。语文书上称他们是沉着、谨慎、有智慧,或率性、真诚、重情义,说穿不过“犟”、“蠢”两字能概括。一个个要么没受什么教育,要么从小灌输的封建思想烙进骨子,除了些脑袋不灵光的李逵之流,剩下有主张的人再有智慧、才学也逃不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的“俗”,这也导致他们所做之事逃不了“俗”。最终甚至为了祖上有光做了接受招安的蠢事,宋江更为了朝廷把忠诚自己的李逵亲手解决。这样看,在他们这些好汉眼中,为朝廷伸张的大“义”,可要远胜于兄弟情谊等小“义”。我想这也就是水浒后半段令人寒心之处,也是金圣叹执意删去的原因。倘若现在仔细想想,好汉们的性格,便能发现最后起义失败的下场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归根结底,作者想反对的、不满的,或许正是这个“俗”字。一百零八人,多少人是正真齐心“干革命”的呢?每个人各怀鬼胎,表面上为相同的“义”字聚集梁山,而各自的“义”的内含却并不相同。最终“义”成了“俗”,他们中知其内含的共作不知;抱愧利用“兄弟”,相信“义”的则可悲的受到背叛,成为他们实现大“义”,投向“俗”的垫脚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这样貌合神离的队伍所谓的“义”着实有些寒碜,作者写时是否带有些讽刺的意味呢?不禁令我这样想。
抛开作者的意图与文章中心、线索、深刻内含不谈,读者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真”,不过是“爽”,不过是随心所欲,斩开束缚,而水泊梁山,大概就是所谓“桃花源”之处。令我感受最深的不过是好汉的豪气、匪气,和无所畏惧的气势。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结尾处的话“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也许《水浒》的最精彩、最成功之处,就是这样一种潇洒,这样一种“帅气”吧。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5
读了《水浒传》已经七年过去了,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能说出来,就是一种痛快的感觉,是指前半部,人物:鲁智深,这个人疾恶如仇,自身又武艺高强,打死镇关西之前是提辖,后来他打死人,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了,就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当时连续很多天晚上读这本书,感觉生活中的那些烦心的琐事在心里的份量都减轻了。
当然书中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比如说:书中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有数的几个,比如说宋江、杨雄,都是老婆出轨,而宋与杨也由此成了杀人犯,亡命江湖,所以说书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活得潇洒,实际上是以背叛整个社会体系作为代价的。
前半部读起来很过瘾的,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怎么说呢?还是叫人勇敢,像鲁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那个时代总体还是鼓励这种行为和精神的,像鲁达、武松、杨志,都是杀了人,最后鲁达亡命天涯,根本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武松与杨志虽然被判了刑,最后都没有丢掉性命,尤其是杨志,甚至在服刑时还受到重用。
书中的后半部真心说是没怎么看的,觉得写得不太好,整个都是怎么征战,战争场面描写得过于笼统,思想也不够深邃,无非是宋江集团想要为国出力,四处征战,充当了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最后的结局都很悲惨。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作文6
读《水浒传》,其实读的是江湖。当朝政腐败,小人得志,民众不得安生,所有人都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时候,在远离朝政远离统治阶层的民间,有一群人,率性直爽,意气风流,最终不堪暴政欺压,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这就是一个江湖。
江湖之大,好汉不计其数,奇人异士也犹如天上星宿,繁繁茫茫。其中,有以松江为首的一百单八位好汉,梁山结义,愈战愈勇,每一对应天上的天罡地煞星宿,无不流传一段热血传说。
我读水浒倒是已经读了几遍了,每一次读,都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百看不厌,当真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之感。究其原因,大概是里面的人物大多性格鲜明,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得淋漓尽致吧。
就拿一处来说,《水浒传》写人粗鲁蛮横,就有很多不同的写法。金圣叹给《水浒传》的评注如是说道:“《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我觉得是真的一语中的。若是直接写粗鲁,那么多英雄好汉若都是同一个粗鲁法,那么读起来当然味如嚼蜡,提不起半点兴致。
《水浒传》的高明之处可不仅仅只是把一百零八条好汉写出区别而已。它懂得刻画人物形象的多元性,多重性,多面性。
正如对鲁达鲁智深的刻画。问他粗不粗鲁?当然粗鲁。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还蓄着络腮胡须,一个巴掌,打得店小二口吐鲜血,再复一拳,又打落了店小二的两颗门牙,却仅仅是因为店小二帮着郑屠看管金老,这是他的粗鲁。他去肉铺找郑屠生事,一脚把郑屠踢倒,还不忘踩住他的胸脯。一拳打歪郑屠的鼻子,一拳打烂他的眼眶,又一拳打在他的太阳穴。三拳,仅仅是三拳,便打死了一个大汉,当真是粗鲁至极。
可是,若问他精不精细呢?当然精细。鲁达在惩治郑屠之前,大早先来到客店,为金氏父女送行。他们上路后,为防止店小二给郑屠报信,他拿凳子在店门口硬是坐了两个时辰。这是他的精细。来了肉铺,让郑屠把不要半点肥肉的精肉剁成肉末,又让郑屠把不要半点精肉的肥肉剁成肉末,之后又让把不要半点肉的软骨剁成末。先先后后,折腾了郑屠一个早晨,拖延时间,好让金氏父女走得更远些,这也表现了他的精细。
这样一个鲁智深鲁提辖,既粗鲁又精细,人物形象当然更丰满,更真实,更耐人寻味了。
所以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这样一部《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各的性子,他们所行走的,当然是一百零八个不同的江湖了。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考江西中医药大学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9479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98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陕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水浒传观后感500字六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00字三篇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六篇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六篇
水浒传观后感500字六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00字三篇
水浒传观后感600字六篇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
高中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河北高考排名126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85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16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445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岛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915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919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3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126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宁夏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湖南高考排名57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213分文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84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31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753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1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491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9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87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高中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课专题片有感五篇
高中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800字范文7篇
六年级被破坏的环境800字作文五篇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六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六篇
观看辛亥革命的观后感六篇
观看百团大战观后感六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00六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六篇
观看百团大战的观后感六篇
观看长征纪录片观后感四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六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