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最近一期节目观后感五篇

黄飞老师

朗读者最近一期观后感1

你上次落泪是什么时候?你是因为什么流泪?你又是为谁流泪?泪有时候是咸的,有时候是甜的,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

失恋的人会哭,忍受病痛折磨的人会哭,创业失败面临绝望的人会哭,收到家书异常想念的人会哭,历经高考锤炼最终金榜题名的人会哭,相爱十年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会哭……眼泪是宝贵的,每一次哭泣都是内心情感的宣泄。希望哭过以后的你,可以一如既往地勇敢和坚定。

1.斯琴高娃在朗读《写给母亲》时,用情至深,感染力超强,让人止不住地落泪。母亲虽然已经在土地下面了,但她依然能够听到她在唱歌,依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给予她的精神力量。她很认真很认真地告诉我们:趁父母健在,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不然后悔可来不及了。有时间的话,多去陪陪父母吧,他们需要你的爱和拥抱。

2.丁一舟和赖敏的爱情是我所看到的平凡生活中最真挚也最感动的故事。他们相貌凡凡,来自农村,是生活中最普通也最常见的一个。他们没有傲人的相貌,没有富人的奢华,但他们拥有一颗最炽热的心,他们在用心感受着这个世界,用爱温暖彼此。原来,真的有人会不顾疾病,不顾出身,奋不顾身地爱上一个人赖敏的乐观与笑容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她是那样的明媚,那样的欢快,那样的美丽动人。她需要的从来不是装饰,她需要的是与他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3.我身边也有一位乳癌患者的亲戚,我希望她也可以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只是压力带给你太多负担,生命是脆弱的,同时也是坚强的。每个人对生的渴望都很浓烈,我相信信念和努力可以战胜一切。

4.一生奉献给青藏铁路事业的人是默默无闻而伟大的。虽然我还不曾跨越山水去领略西藏的壮美,但我谢谢这些科学家和工作者为我们创造了条件,给了我们便利的机会去亲眼目睹一望无垠的草原和沙漠。谢谢你们。

朗读者最近一期观后感2

昨晚,央视一套8点档的《朗读者》,播出柳州“走心情侣”丁一舟、赖敏的故事。赖敏现场朗读台湾作家三毛作品,催泪台下观众。

丁一舟、赖敏这对患难情侣,相信柳州人不会陌生。一辆单车、一辆轮椅、一只狗、两个人……为了让患“企鹅病”的女友在剩余生命里到处看看,丁一舟决定带着患病的赖敏,在全国地图上走出一个心形。

2月25日,丁一舟、赖敏受邀到北京,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录制。昨晚播出的《朗读者》上,丁一舟、赖敏与董卿互动,他们和大家分享了旅途中的故事,并分享了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赖敏还在现场朗读了一段女作家三毛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中《夜深了,花睡了》的片段。

赖敏说,自从2015年从柳州出发以来,都是丁一舟挣钱养活她,旅途除了快乐,还有很多艰辛。即便如此,丁一舟还是会尽量满足她各种小女人的幻想,给她买婚戒、在拉萨求婚,又在四川甘孜理塘与她举行藏式婚礼。或许他们的生活并不阔绰,但精神却非常富有。

朗读者最近一期观后感3

上一期《朗读者》播出后,王珮瑜用京剧韵白朗读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意外地在网上火了起来,观众和网友们为这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奇朗读形式而喝彩,直言古诗词用京剧韵白朗读起来特别带感。

其实古诗词在写作时并不是遵照如今的普通话发音,而来自于古音和方言的京剧语言体系反而可能更接近古人的发音,于是也就产生了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昨日,在接受全国媒体采访时,王珮瑜坦言参加《朗读者》也给了她一些启发,以此为契机今后会做更多京剧和诗词朗读相结合的策划。

京剧式朗读爆红:古音与古词的奇妙化学反应

在《朗读者》节目中,曾被人称作“小冬皇”的王珮瑜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献给了“余派最好的传人孟小冬”,抑扬顿挫的京剧韵白将这首大家十分熟悉的“课文”演绎出了全新的感觉。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这段视频并直呼:“忍不住跟着念起来,太带感了。”

与新中国成立后才确定的'普通话发音相比,来源于古音和方言的京剧韵白或许其实更接近古人的发音,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京剧韵白会和古诗词如此契合。这种新鲜的朗读方式不仅受到网友们的追捧,也给了王珮瑜不少启发:“我觉得今后可能会针对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的艺术推广,比如说中国有很多好的古诗、古词都可以和戏曲的韵白来做结合,我们可以以《朗读者》为一个契机,来做一系列这种类型的策划。”

走红是把双刃剑:新式推广也曾遭受前辈质疑

在参加《朗读者》之前,王珮瑜就曾参加过不少综艺节目,这些曝光使得她在梨园外也积攒了不少人气。如今,王珮瑜在微博上有超过12万的粉丝,这在依然传统的京剧行业里可以算上是“超级大V”了。

对王珮瑜来说,在综艺节目上的走红是一把“双刃剑”。首先提高知名度对于推广京剧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但为此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在采访中王珮瑜表示:“原来我更多的就是专注自己在专业上的一些事情,而现在会匀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接受一些媒体采访,还有筛选要不要去一些节目。”甚至走红之后,一些之前没想过的节目和代言都找了过来,这让想要坚持传统艺术和京剧演员属性的王珮瑜不禁感叹“希望自己不要太红”。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京剧毕竟是个传统行业,这种形式的走红对于一些老艺术家来说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王珮瑜也坦言,在尝试用不同方法推广京剧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老前辈的质疑,“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取悦到所有的人。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很多我们这个业界的老师们发现他们的学生和孩子有一天不在他们的规范当中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质疑。”对于这些值得尊敬的前辈的质疑,王珮瑜表示会用谦卑的态度来应对,在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京剧传统剧目传承上,再挤出时间做新的推广和传播。

不一样的“瑜老板”:会玩弹幕也喜欢流行歌

入行20多年来,王珮瑜获奖无数,深受京剧泰斗们的赏识。在京剧这个传统行当里,不到40岁的王珮瑜正值当年,资历却堪称深厚,被大家尊称为“瑜老板”。在大众面前,王珮瑜永远是一身长袍,颇有旧时代的气息。但在推广和传播京剧的方式上,王珮瑜做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和尝试——除了上《朗读者》这样的综艺节目,她还会去各地举办清音会,甚至在网站上也开了自己的直播间玩起弹幕直播。

从互联网式推广到流行音乐推广再到如今的京剧与朗读的结合,王珮瑜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让更多人接受京剧的方法,之后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咱们拭目以待。

朗读者最近一期观后感4

鸡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文化类节目制造了令人欣慰的小高潮。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朗读者》,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春天。《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发挥出高度的文化智慧,必定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节目,让观众从中受益匪浅。

虽说,电视文化类节目要成功突围,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它让我看到了在真人秀独霸荧屏的今天,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有庞大需求的。要知道,内容庸俗、格调低下已成为很多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大通病。夸张代替真实,搞笑当作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消费,综艺节目“繁花似锦”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提起电视综艺,这些年一个“霸屏”的现象就是各种明星真人秀。起初,这类节目也曾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着复制、模仿的节目越来越“滥”,就会令人感到审美疲劳。

尽管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娱乐性综艺节目之间并没有鸿沟,两者之间需要深度融合,核心价值都应该是专业素养与文化情感。但那些一味奔着庸俗、无聊而去,明星的矫揉造作、绯闻隐私成为卖点,甚至被煞有介事地过度解读的娱乐性综艺节目,裹挟着观众们眼球,让观众们的心灵逐渐变得麻木、粗糙、焦虑。综艺节目亟须重新接洽文化的源头活水,回归内心里最普通的情感悸动,在此语境下,正本清源的《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可谓正逢其时。

应该说,《朗读者》等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走红,说明观众并不是一味地“娱乐至死”,他们追求久违的纯净、美好、真诚、朴素,也充分说明,电视综艺节目亟须回归文化内涵之魂,才能真正赢得观众。在电视荧屏一片喧嚣的背景下,《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回归”,赢得各类观众的一片叫好,充分说明人文内涵是综艺节目的灵魂,只有诉诸文化与情感,电视综艺节目才能焕发生命力,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消费主义比较流行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一热点现象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朗读者最近一期观后感5

在《朗读者》里,倪萍讲述了这段苦难,泪眼婆娑。那10年为了孩子,她债台高筑,迅速衰老,拍杨亚洲的《雪花那个飘》,零下十几度,脚放在冰河里泡太久受了大寒落下的病根,她现在腰不能久坐,腿不能久站。但她说感谢有这份苦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如今,森快考大学了,倪萍有空就会去陪儿子。母子俩有时候也会聊聊未来,“我还是说你放松,你自己去选择考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应该说我们这些年的经历锻炼了我,更锻炼了他,他很坚强。这一点我挺欣慰的。”

如今儿子是倪萍的全部,她对名誉、金钱已不再有任何欲望。未来,她有两个心愿,“一是写长篇,写一个清冷的母亲。写我们姥姥,妈妈,我这一代,以她们为引子吧。我着重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受,亲情和血缘的感受。还有一个,是希望儿子身体健康,等以后让我可以帮他带带孙子……”

在一次电视访问中,倪萍曾说:“我下辈子不想要父母,不想要孩子,不想要爱情,我就自己一个人过。像苏小明一样,舒舒服服泡上一次玫瑰浴,点一支香烟,倒一杯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