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春节所见作文五篇

莉落老师

春节所见作文1

【乡愁寄新春】

春节,是镶嵌在每个人心中最浓厚的乡愁。无论在哪里,大年三十,在外的游子大多会如同归巢的燕,大包小包带着礼物、带着牵挂、带着乡愁回到家乡。

在我印象中,乡愁可能是红红火火的春联。在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起床,蹲在炉子边看父亲往锅里一边加面粉和水,一边搅拌成米白色的浆糊用来贴春联。父亲总会赶我去将门上已经发白的旧春联清理干净,然后我们一起换上新春联,辞旧迎新。他还特地把福字倒过来贴,取谐音意为“福到了”,可真应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所谓贴春联,贴的便是对新春的寄语。

乡愁也可能是熙熙攘攘的年集。说到新年,最无法忘却的就是赶年集了。小时候,父亲总开着他的三轮车载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我去赶年集,路上偶遇到邻里乡亲,总会热情地捎他们一程。到了集上,脚步声、吆喝声、笑声掺杂在一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蹦蹦跳跳,大人们则忙着讨价还价、货比三家,临走时满满当当的年货已经堆满了每个人的后车厢。所谓赶年集,赶的便是对新年的期盼。

乡愁抑或是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在我们家,母亲和姐姐是准备年夜饭的主力。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响起时,饭菜的香气也弥漫开来,这时候父亲总会温上一壶好酒,大家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听父母讲述他们幼时的不易和如今的变化,感叹时代的变迁和如今的好政策,展望未来要更加努力。所谓吃年夜饭,吃的便是那一抹对*的展望。

乡愁或许是络绎不绝的问候。大年初一,鞭炮声早早响了起来,“过年好!”一句句问候声此起彼伏,邻里近亲笑意盈盈地带着祝福进门。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不管是零食还是压岁钱,兜里往往是鼓鼓囊囊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拜年不拘于形式,相距千里的亲人可以一个视频电话打过来互道祝福,手机微信发消息、家庭群里发红包进而成为了拜年的主流方式。所谓拜年问候,问的便是那一份对新年新气象的祝福。

乡愁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家乡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结,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春节则是内心深处最久远最深刻的记忆,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随着腊月的到来,节日的到来,淡淡的思乡愁绪就悄悄弥漫到眼前。

春节所见作文2

“开饭了!”妈妈在餐桌前喊道,所有人听到了,都围望着桌上有啥菜,因为今天是除夕,所有人都想知道有什么菜。

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有我最爱吃的——鱼,我开心极了。迫不及待下了筷子,妈妈一看,大叫一声“慢着”。

首先,我们家的传统是在吃饭前要先烧钱祭祖,让后得等祖先先吃饭,吃完后才能吃。

为开始烧钱了,舅舅用打火机点出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我们恭恭敬敬的烧钱,并点香,祝福祖先在冥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并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人幸幸福福、平平安安。

做完工序以后,全家人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饭来,我觉得鱼实在太好吃了,味道一级棒。

饭后,全家人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面的小品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看完春晚后,我又再看了一部电影才睡觉,这是已是凌晨3点了。

春节所见作文3

春节到了,大街上的灯笼红红火火,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真有过年的气氛啊!

说到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走亲访友等。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吗?因为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农历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农历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一年的除夕到了,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一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就传开了。

我喜欢春节,更喜欢春节有趣的传说。

春节所见作文4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妈妈交代我和舅舅:贴春联,我俩欣然领命。

来到桌子前拿了对对联,他负责贴双面胶,我负责把对联贴在大门口上;接下来,拿起福字,舅舅把福字倒着贴上去,舅舅问我:“你知道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吗?”我想了想,说:“因为福字倒着贴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气。”说完,舅舅为我竖起大拇指,说:“对了,你太聪明了。”我问舅舅:“到底为什么除夕家家户户要贴春联呢?”

舅舅告诉我:“相传天上有一个叫做“年”和一个叫做“夕”的神仙。年十分勤劳,得到玉帝的厚爱;而夕却经常在天庭上惹事生非,玉帝大怒,把夕送到了凡间,夕到了凡间,变成了怪兽,自从夕变成怪兽时,就任意破坏掉。”

原来过年贴春联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春节所见作文5

【过年的味道——油烙圆子】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老家的街上,爸爸停好车,叫我们都下来。

天气寒冷,虽然仅仅是吹着微风,也把人冻得发抖打颤。店铺里挂满对联、灯笼,摆满窗花以及各种年画。街上行人手拉着手,或是搭着肩,或是两手提着满满的年货,讨论着自己家里为过年准备了什么东西,给孩子买了什么颜色的新衣服。每个人都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幸福。

街道上一排都是卖油烙圆子的小摊,这是我们老家湖南永州的特色美食。自从到广东念书,只有过年爸爸妈妈才会带我回湖南老家,所以油烙圆子成了我一年中最牵挂的美食。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迅速穿过马路,把朦朦胧胧的睡意丢到了九霄云外。

“好多钱一串?”爸爸用方言问摊主奶奶。

“一块钱五串。”奶奶抬起头笑着说。妹妹跳着说她也要,并拉着爸爸的手摇了摇。爸爸从口袋里抽出钱包,翻开拿出一张十块钱递给老奶奶,“那给我拿十块钱的吧。”

奶奶开始忙碌起来,她揭开锣筐的盖子,把昨天晚上提前和好的糯米团拿出来。奶奶一手拿着面团,一手揪出跟棒棒糖差不多大的小剂子。用龟裂的双手揉搓着,把小剂子揉成圆润的小球,三两下就好了。把它们沿着锅的边缘,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下去,遨游在金黄色的油锅里。炸这个必须是小火,不然会糊的,不一会儿就全部揉好下到锅里面去了。老奶奶年纪大了,弓着腰用锅铲温柔地翻动团子。

那些团子在锅里滚来滚去,一会儿浮上来,一会沉下去,又翻身,打个滚。它们雪白的身体都被盖上了浅浅的金纱。奶奶吃力地扭开装冰糖的盖子,用勺子挖了几勺冰糖,放进锅里,用锅铲轻轻搅动着。团子游累了,融化的糖也躺在团子上睡着了,团子浮上来,穿着金黄的外套出来见世面了。

奶奶用大漏勺将团子都舀出来,放在一个大盆里,趁那糖还有粘性,撒上白芝麻,晃动着盆子,让团子沾满芝麻,最后把它们都装在盒子里,刚装好妹妹就扒住爸爸的手要吃。

盒子里一串串油烙团子摆得整整齐齐,圆滚滚的,外壳金黄漂亮。我也迫不及待尝了一串,吃起来外酥里嫩,还有些空心,甜而不腻,热腾腾又软软糯糯。或许是太久没有吃到这让我魂牵梦萦的油烙圆子,霎时我感觉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远处鞭炮声响起,小孩儿赶忙捂紧耳朵,白烟缓缓升上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