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意识调查报告

张东东老师

浅谈全球意识调查报告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为准绳的要求。它说明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优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传统的地理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为了附属,变得可有可无,结果是片面强化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探求新知的体验,尽管这种体验有时一无所获,但却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应当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目标强调要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随着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全球观念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当我国国门敞开之后,人们深深体会到由于国际知识的缺乏,在改革开放中走了不少弯路。当前国际经济向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必然会加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去,要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面临更广泛的国际协作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从人类已经面临的种种挑战来看,无论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还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都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范围,甚至超过了地方和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怎样使现在和未来的'年轻一代不仅具有较高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学会共处、合作与同情,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世界,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所以在地理课程目标中对全球环境发展问题、国际合作、全球意识给予重视也就成为必然。让学生较早具有国际意识,关心国际事务,对一定国际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发表评论与展望,树立国际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所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协作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十分强调树立正确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发展。如何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使全球性的资源、经济和生态与人类活动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地理教育中许多内容是有关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与发展的知识,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可持续发展意识等负有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