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美好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
写在前面: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这个两个短语自从蹦进视野后就刻进了脑海,甚是喜爱: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向上生长,各种绽放----这不就是理想的教育,甚至是理想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吗?
我想,我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至此吧。
一、出发:朝向美好
2013年9月,任行政工作的第三年半,分管德育工作的第二年,从校长助理转为副校长,心仍惶惶:一则因为依然还是新手上路,实小曾承载的荣誉与辉煌,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在提醒我责任之重,成长之刻不容缓;二则在任校助分管德育工作的一年中,虽有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多少工作是真正对准育人目标的,是真正遵循教育规律的,而其中所谓的误差,耗去的会是教师的精力与激情,学生的成长之关键期,失误不起-----我工作方式的正确于否,将关乎很多人。
这些惶惶之感,并未因为一年的校助经历而削减,反因职位而增长。
这些惶惶之感,倒也并非坏事:其中所包含的对教育的敬畏之情,使自己能在工作的表面热火与平稳的情况下保持很大程度的警醒;对自己的不自信,倒也成了能开放自己,从不端架子摆姿态,真诚交流学习,收纳各种意见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与卓越之间差距的觉察,在造成“眼高手低”的痛苦的同时,倒也是进步的强大动机。
但惶惶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犹豫迟疑。我需要勇气,支持,和方向!
我一直很庆幸身处好的团队:经验丰富的政教祝主任,资深大队辅导员小谢同志,和一大帮有激情有责任感也有梦想的老师们,能一起群策群力,并能对我这个“新手副校”耐心等待,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与支持;而职位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能更宏观更本质地去思想教育,由此而生发了一系列求索行为:参加各种学习,阅读各类文史书籍,与更多的教师、专家交流……试图找到通向卓越之路。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一书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
不纠结于结果,对卓越本身的不懈追求就已是卓越;
不看绽放得如何,朝向美好的生长姿态就已成为美好;
因此,行动吧!
二、行动: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说:“要让学校成为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带到学校当中,让孩子们在这些事物中得到最丰富的滋养”。
(一)德育课程:让德育成为美好
德育,虽然朝向很美好,但是是最容易被做成不美好的事情了:严苛之下易出成效,但过多的斥责与惩罚非但不可爱,还有可能是对人性的背道;柔软的碎碎念,虽也许会有“唐僧效应”,但其中的烦躁与心不在焉是会取代温暖感的;而无处不在的加扣分,虽使学生惴惴,但回忆起来我想也是没有美好之感的。如何让老师们摆脱或“暴君”或“唐僧”或“城管”的角色,让德育抵达学生心灵,是我分管德育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唯有让德育进课程,让德育工作者成为课程实施者!
课程,我的理解就是有目标,有过程。不是一次次一哄而上,曲终人散的活动叠加,而互有关联,彼此衔接,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的教育行为。本学年中为此而做的努力如下:
1.年段德育课程
工作及成效:
继2012年度开展特色班级建设工作后,各班级有了班名班标等标识系统,也制定了班规等班级制度,但是如何使这些标识与制度“落地”,从教室墙上走进学生心里,2013学年中开展的年段德育课程,就是以年段学生身心特点,将德育落地所进行的尝试。
在2013学年中,开展的特色课程如下:一年级“日诵”课程,结合一年级学生行规习惯养成的每日诵读;二年级“环保”课程,从设计调查问卷到社会实践的能力养成;三年级“旅游”“电影”课程,让学生学会分享见闻及通过电影赏析来进行品德塑造;四年级“十周岁”成长课程,以“十周岁”为契机,通过宣言,成长礼等仪式和“小鬼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五年级“名着”课程,让学生在读名着、品名着、演名着的过程中渗透作品所含的价值导向;六年级“毕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中展示风采,体味成长。
与之前的学校“包办”相比,年段课程的开展给了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更适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参与兴趣盎然;与之前的年段活动日相比,活动的开展不再是一天的热闹,而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做出过程。
反思与改进:
但是仔细思考上学年中的年段德育课程,结合学期末各段长及班主任的工作汇报,还是发现如下问题:a.年段活动的育人目标体现得不明确,因此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偏离德育宗旨,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活动会成为学科类的活动;b.各年段之间的课程互不关联,没有指向共同目标,形成序列;
于是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即我们希望实小出来的孩子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再将这些素养分解成各段的德育目标,使之成为年段德育课程的中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经过多次与段长、思品组长、心理老师等德育工作团队的探讨后,提炼了如下核心品质关键词:一年级“自理”;二年级“沟通”;三年级“坚持”;四年级“关爱”;五年级“勇气”;六年级“责任”;年级段以核心品质为目标,以一本书、一首歌、一首诗、一堂班会课/思品课、一部电影、一次活动、一个仪式、一篇宣言等为载体,并列出德育工作的年段行事历,将品质培养落到实处。
2.Summer老师讲故事
工作及成效:
每周给全校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年以来除出差外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坚持下来做的一件事儿。做此事之原因一是身为分管之人士,跟全体学生讲话之场合不少,而以自己的性格和讲话方式,都较难与严肃的“训话”与谆谆的“教诲”联系起来,倒是较适合故事;二是因为细思之,于小学生来说,训词与教诲也许会飘过,但故事却容易被理解与记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德育之理,可能胜于说教;
因此,每周抽一个课间操后的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坚持下来,倒也成就了“Summer老师讲故事”这一“专栏”;除此,在新生的入队仪式,期初的开学典礼、期末的结业典礼、志愿者动员大会等看似“正式”的场合,也有不那么一本正经的“Summer教师讲故事”。
虽只有一周五分钟,但正因为其短,更需精,每周五分钟的故事之后,其实也是有很多翻书上网及半夜瞪着眼想的工夫,平均一个故事背后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夸张的。但是,看到“发光体”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认同,成为他们的品德追求,“发光体”与“小冰块”之比喻能被班主任老师们运用到班级德育之中,听到学生问“Summer老师你怎么还没讲故事啊我们可喜欢听你讲故事了”等“恭维”之语,还是觉得-----值了!有一天,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看着我说“Summer老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发光体。”
那一刻,我觉得我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反思与改进:
我始终有的“惶惶之感”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反思!还是有很多问题待解决的:a.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儿其实是比较累人的,且我一个人在做,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越界包办?并且某些学生看我的眼神里我怎么觉得有那么点点“值得警惕”的“个人崇拜”倾向?怎样将更多的德育工作者“卷”进来?b.每周的故事,都需应景,并结合当时学校活动等等,但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于是,本学期做出如下改进:一为设置“发光体”征集信箱,让更多的同学和教师参与到发现周围的带“正能量”的人和事,并“默默”地“挖”出更适合讲述故事的人物,扩大“Summer老师讲故事”的“讲师团”;二为故事内容结合年段核心品质与月行规重点,使故事能形成序列,更明确地指向育人目标;
3.各种活动做出过程
工作及成效:
我有时觉得,没有过程的活动就像是调料-----有味道,但却不能滋养人。而德育部门,则是活动开展最多的部门。自2013学年以来,我们就试图将活动做出过程,有明确的目标和进程,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等,从以前的一堂课的事情,到现在的为期一周的课程:周一晨会,周三Summer老师讲故事,周四校园电视台,演习前一节课统一上关于火场/地震逃生的课;再如春游、军营体验、运动会等,都尽量使活动能有将进一周的足够的前期“预热”明确目标的过程,上学期,针对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以此方式进行了估计是州温市小学的首例“防暴演习”,收效也甚佳。
经过这样的调整,对于学生与教师不仅有了“缓冲期”,不会感觉被学校活动牵着跑;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更真切的收获;
反思与改进:
由于是全校性的活动,活动过程常常是政教部门全全策划,其中和各年段的关联性是做得不够的;本学期尝试各年段结合年段核心品质关键词,以此切入,做出过程,以“运动会”为例,全校性的过程引领只能是从“合作、竞争”等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切入,而年段操作下,如一年级,可以结合关键词“自理”,引导学生赛前怎样处理道具,怎样找到自己的场地,看台上怎样管理好自己的东西等;更适合本年段学生身心特点;
(二)志愿者工作:让学生成为美好
“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可以被称作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之一,关于“德育特色”我曾经想过,学校德育,是否一定要有特色?为何要搞特色?我的理解是:如果特色,只是为了打响品牌,为了更有区分度和知名度,那是完全可以不要这个“特色”的;而如果特色,是建立在学生群体特点和因此而生的学校育人目标上的,那这种“特色”是有意义的。实小的学生,的确是群体的某些共性,而这个共性又的确是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有别的:我们的学生群体一则多数为独生子女,二则孩子基本都是城市孩子,且父母家人对孩子相当重视;孩子们得到爱的渠道很多,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却缺失感恩之心,关怀之情与负责之念;怎样让学生有付出爱的行动?怎样让学生在习惯于被服务时也能有给他人提供服务的机会?“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正是因此而生。
工作及成效:
2013学年以来,在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上做了如下尝试:a.成立了如护绿志愿者、安保志愿者等数十支志愿者队伍,每个队伍配备指导师,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b.以志愿者代替班干部称谓,大队部同时为“志愿者服务中心”,大队委同时担任志愿者队队长,弱化学生的“干部”思想,强化“志愿者”服务理念;c.志愿者服务进作业,在寒暑假作业中体现志愿服务项目,并整合少年宫,图书馆等资源,和一些社会公益场所输出志愿服务;
反思与改进:
经一学年的实践,出现问题:a.志愿者队伍的指导相当耗费时间精力,而指导师均承担学校的很多工作,难给予具体及时的指导跟进,导致一些志愿者队伍“有名无实”,处于“瘫痪”状态;b.志愿者工作难评价,而没有及时足够的评价,学生易半途而废;c.一些志愿者服务是即时性的,难持续;
本学期中尝试如下改进:a.将志愿者服务计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栏,以质性评价为主;b.将志愿者队分为即时性志愿者与持续性志愿者两类,其中即时性志愿者包括部分校志愿者队伍,各种大型活动临时招募队伍等,由学校政教部门主管,而持续性的校志愿者队则将管理下发,二年级以上每位学生向班主任申报志愿服务,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范围为二年级学生以班级服务为主;三四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服务;五六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社会服务;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学生在申报阶段需拟定评价人,由评价人签名,知晓,在评定阶段根据学期表现,结合评价标准,在评价表上计分签名。期待评价的跟进能促进学生志愿者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三)家校互动:让家长成为美好
佐藤学对“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中提到: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是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也是家长和市民参与教育实践进行连带性学习的场所。家长,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一方面,不是旁观者,抱怨者,而是“美好事物”的一部分,可将其“汇聚”到学校中,成为教育的资源,“大拇指”家长讲坛及“大拇指家长义工团”正是因此而生;另一方面,也是待成长的个体,需要向更美好生长,“大拇指”家长学堂则是因此而生;
工作及成效:
2013学年以来,我们组建了家长义工团,有讲员类(进课堂教学,协助教师教授特长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参与管理类(参与管理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春秋游活动,运动会等学生活动),有提供专业服务类(摄影师、专业评委、顾问、培训厨师等)在课堂、活动中常常可以看见家长义工的影子;改革了家长会,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各年级段均召开家长“集中学习会”,形式以听专家讲座为主,而第二学期,各年级均召开“分班交流会”,让家长与老师们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建立了“大拇指”家长学堂,形式为向全校家长开放,提前一周海报公示内容,有兴趣的家长报名参加,上学年中,共开展了计六次的“大拇指”家长学堂;
反思与改进
a.家长参与活动后的反馈不够,如家长在参加完义工工作后对学校还有哪些建议,听完讲座后有何感想等,考虑设计家长反馈表,在每次活动后及时收集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b.“大拇指”家长学堂目前由家长向班主任报名,本学期设计家长抢票系统,电脑抢票;c.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平台搭建不够,本学期计划由心理老师孙洲教师主要负责,策划“大拇指”家长工作坊,以话题为主,聚集有相同话题的家长三十人,以沙龙形式开展;d.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特点不清楚,在开展工作时会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本学年计划规范校家委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校家委会会议,校方与家长有更多的交流;
三、学习:使自己通向更好
自从分管了德育之后,接触的人、事,思考问题的视角,都从原先的学科教师中跳出,因此,看到了更多,很深的一点体会就是:教育的本源,是关乎人的,因此,跟很多人文学科有强大的相通,正如《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的那个核心,那个“伟大事物”是一致的。因此,也更深地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有问题的:说好听的,需要更新,通俗点,需要恶补!
2013年度,纵向比较,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类的,以中国近代史为主,阅读了《重寻近代中国》、《重说中国近代史》、《南渡北归》等,在一点点接近历史真相的过程中看人性在不同情境中的展现;社论类的,如《观念的水位》、,《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接触不同的观点,学习更理性成熟地看待事物;民主类的,如《民主的细节》、《坏民主》、《我反抗》、《近距离看美国》等,了解人性的不可靠,以及同时而生的权力的制衡,以及人的尊严,以及同时而生的对多样性的爱护……一年里,十几本大部头应该是有的。
此处插播:这学年,很多人问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又要洗衣拖地,哪里来时间看书?时间,真的如……靠挤的。出差的车上,娃睡了我悄悄起来的夜里或凌晨……
2013年度,我继续在很多社团里混迹:“新教室”联盟,仁莘公益学习会,电影沙龙,读书会,甚至还有桌游社团……
2013年度,我听到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讲座:经济学家的建筑设计师的网络公司的自由撰稿人的……关于经济的建筑的管理的宗教的哲学的……当我打开了自己以后,发现:而这一切的东西,只要是指向人的,其规律和本质都是相通的,都能为我所用!
思想,有时,是需要广度,才能达到深度的。规律的得出,很多时候,是需要更多的样本收集,才能更准确。不打开自己,不看到自己的匮乏,是永远不会丰盈的。
一年的副校经历,我结实地看到了自己的匮乏。也因此,我求索与联结,我不再惧怕自己的匮乏和不完美。我可以接纳,等待,和生长。
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通达吧。
各按其时,方可成为美好。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教育专业求职信三篇
会计金融专业推荐信
公司抽烟罚款通知(通用8篇)
民政部关于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
主持人辞职报告
领导班子述法报告2篇
高一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五篇)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模板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语文教师学期述职报告范文
语言类实习报告汇总六篇
关于美丽家乡的社会实践报告
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客服主管岗位竞聘报告优秀范文)
物流公司员工年终述职报告
领导述职报告锦集七篇
特级教师的述职报告范文
公司人员辞职报告三篇
实用的调查报告的作文汇编8篇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通用10篇)
个人主管述职报告三篇
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参考
大学生保安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员工辞职报告申请书十篇
高中班主任身体原因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