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7篇

秦风学老师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河大坝调查环境情况。

  我们来到了黄河大坝,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吃完羊肉串的竹签,有吃完零食的包装袋,有吃完早餐的白色塑料袋,还有香蕉皮。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位叔叔吃完了的香蕉皮就随手扔,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把叔叔扔垃圾的景象拍了下来,并且过去对叔叔说: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才对。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 情况调查反思 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思教学问题,改进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只有我们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我设计了一份《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二、调查

  调查对象:高一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发出问卷158份,收回158份。

  调查内容:由23个单选题与两个问答题组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具体从三个方面人手:(1)学生对数学的主观认识及对数学学习目的的认识;(2)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了解;(3)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第二部分为开放式问答,作为对第一部分的补充,让学生对数学教学谈看法、提建议。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常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三、下面是我摘录的部分题目的调查结果及反映出的问题数学学习感兴趣吗?

  人感兴趣(35舞)乌券趣一般(53%)C.不感兴趣(12%)快(0%):‘婴一殆果分析:一半以上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足够兴趣。

  2.你学习数学是因为牌一。

  A.喜欢数学本身(12而而丁考试、升学需要(68%)

  C.实用(20%)D.无动机,不想学(0%)

  结果分析: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考试、升学。

  3.学完数学每一章后,你做总结吗?’

  A.一般不太会总结(34%)

  B.希望老师给予归纳总结(57%)

  C.及时复习,主动对一章节的知识进归纳总结(9%)

  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依赖老师的总结复习。

  4.你认为老师如何传授新的数学知识你的接受效果更好?

  A.老师开门见山,直接讲解(22%)B.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引人,然后再讲(49%)C.先由学生自学,合作交流讨论,然后老师再讲(22%)D.没有感受,无所谓(7%)

  结果分析:有70%的学生喜欢老师从生活中例子出发开展教学并对合作交流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兴趣。

  5.你认为你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吗?

  A.有自己的学习方法(35%)B.没有什么方法(65%)

  结果分析: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6.问答、请你将影响数学学习的下列四个主要因素按“从主到次”排列一下。

  A.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讲授的好坏B.自己用功与否

  C.数学天赋D.数学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结果:把A排第一位的有10%,把B排第一位的有38%,把C排第一位的有20%,把D排第一位的有32%。

  结果分析:关于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学生的认知虽然不同,但也具有一致性,有90%的学生并没有把教师讲授的好坏放在第一位,70%的学生把自己用功与否或数学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放在第一位,数学天赋被大半人排在了最后一位。这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把主观能动性看成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这项调查说明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才是把握航行的真正舵手。

  四、结果引发的反思及改进措施

  为了改善教学,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引生活之灵气以济数学,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增强数学学习目的性教育,从培养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比如当我在讲到本章内容对大家的专业课学习有用时,学生的注意力要相对集中。而且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中新知识的引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比他们直接接受知识本身更重要,我们需要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要从旧知的“嫩芽”上生长出“新枝”。从以上反馈我们发现学生是觉得从生活中引例的教学方式配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愿意的。因此,我们可用生活实例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课堂进行必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去,让“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不断冲击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直接兴趣。

  2.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数学学习的方法。

  (1)请数学学习优异的同学谈谈他们自己学习的方法

  (2)由我介绍一些其他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发挥网络、书本的教育功效。

  (3)由学生再思考总结,借鉴好的为己所用,在不断摸索中需求适合自己方法。

  3.以问题为纽带构建数学学习新方式

  (1)提倡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逐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在教室中,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勤于思考,善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放飞思维。

  (3)教师设置新情境与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习是无限的。

  五、在调查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老师工作的一面“镜子”。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为他们的收获是我们播种的目的,如何浇水,怎样施肥,就成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交流,需要反思。因为知识是在交流中生发.思维是在互动中升华。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 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完善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困惑。我们调查小组特地进行一次关注大学生学习压力的问卷调查行为,并且严格的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谢谢您的参与与合作!

  1.您的年级是( )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请问您的专业类型是什么? *

  A 理工类 B 文史类 C 艺术类

  3.您选择自己专业的理由是什么 ?*

  A 兴趣所在 B 就业前景好 C服从分配 D 家人要求 E 其他

  4.请问您觉得大学的学习节奏如何? *

  A 很快 B 一般 C 很慢

  5.您觉得现在的学习态度如何? * [多选题]

  A 对学习很有兴趣 B 可以应付 C 没什么感觉 D 缺乏学习动力

  6.您觉得因此是否给您带来了学习压力 ?*

  A 很大压力 B 有压力,但是并不大 C 没压力

  7.请问您学习的功课中压力最大的是哪一门学科? *

  A 数学 B 英语 C 专业课程 D 其他

  8.在处理学习压力的问题上,你觉得自己处理的如何? *

  A 处理得很好

  C 不会如何处理,会很烦恼

  9.请问您宣泄学习压力,释放自己的方式是什么? * [多选题]

  A 和家人,朋友聊天 B 上网 C 阅读 D 逛街 E 听音乐 F 散步 G 其他

  10.请问您自我感觉自己学习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 [多选题]

  A 同学比自己优秀所带来的压力 B 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C 未来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D 父母,学校和考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E 对自己所在的专业学习没有兴趣 F 找不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G 平时比较懒散,临考前压力比较大 H 只掌握了课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得不到锻炼 I其他

  11.请问您一般如何对待这样的学习压力 ?*

  A .转化为动力 B 越有压力越消极 C 有没有压力都无所谓,没影响

  12.请问您认为自己平时的作业量如何? *

  A .比较少,很轻松 B 一般般,还能应付 C 很多,应付不来

  13.请问您对自己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D 完全没有 E 不清楚

  14.觉得自己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哪里? * [多选题]

  A 将来找份好工作 B 对学习的专业有兴趣 C 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D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E实现自己的价值 F 各方面压力

  H 其他

  15.请问您平时一天花多少个小时投入学习? *

  A 半小时 B 一小时左右 C 两小时左右 D 三小时以上

  16.现在您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 *

  A 前面30% B 中间40% C 后面30% D 不大清楚

  17.您认为老师对你学习方面压力的影响有多大? *

  A 很大 B 一般 C 几乎不起作用

  18.学校的教学制度对您学习的影响是怎样的? *

  A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B 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 C 消极大于积极作用 D 影响不大

  19.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你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上? * [多选题]

  A 专业学习 B 基础科学习 C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D 学习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 E 听名师讲座 F 玩耍,享乐 G 其他

  20.请问您对自己的将来抱着怎样的希望? * A 积极乐观 B 一般 C 消极悲观,觉得未来没什么希望 D 其他

  21.面对当前激烈的的就业竞争环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是否感到学习压力?* * A 能力很强,虽有竞争,但没压力 B 能力一般,有一定压力 ,但相信通过学习能提高 C 能力不足,压力很大 D 没有考虑过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株洲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快乐学习 七彩生活”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可以看出,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株洲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株洲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9。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是教育界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有些抗拒。为了不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效果表明,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王刚,男,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 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本次调研活动以大学生消费观念为主题,主要从生活开支及来源,生活费剩余,消费结构,网上消费,消费观念四个方面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区的大学生们进行了调研,致力于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消费现状,探究出现经济问题的本质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可行度高的科学性建议。力争在我们调查报告的协助下,同学们可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合理安排自己的经济消费,拥有更舒适的生活。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

  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

  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问卷调查活动于XX年5月28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校本部进行,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为94.17%。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

  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