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秦风学老师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大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非观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习品质方面

  1、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习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习品质

  大学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大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习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习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大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大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反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大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大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大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大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习生活心态是很平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平常,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习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反映大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大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大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习生活品质方面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大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大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反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大骂或斗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大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大。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大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大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大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让大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大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为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大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大,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平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