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三篇)

王明刚老师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1

  一、指标注解:

  (一)统计分析区域:我镇的x个村(社区)。

  (二)数据统计时间:分析中所用数据均是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以来截止20xx年3月31日的数据。

  二、总体概况

  截止20xx年3月31日,10个(社区)流入人口信息系统汇总录入流入人口429人,房屋信息4772户、出租房屋58户、大型用工单位16个、流出人口804人,留守儿童21人、空巢老人12人、返乡人员12人。

  (一)流入人口基本数据:

  1、人口比例: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6480人,其中流入人口429人,占2.6%;其中流出人口804人,占4.9%。

  2、年龄结构:在所有流入人口中6岁以下的有10人,占2.3%;6至16岁的有16人,占3.7%;16至60岁的有374人,占87.2%;60岁以上的有29人,占6.8%。

  3、流入人口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为232人,占54.1%;女性为197人,占45.9%。流出人口性别:男性也多于女性;男性为428人,占53.2%;女性为376人,占46.8%。

  4、主要流入地:我镇主要流入人口本市其他地区(市)县15人,占3.5%;省内市为216人,占50.3%;省内县35人,占8.2%;省外市39人,占9.1%;省外县32人,占7.5%,本区(市)县其他乡镇91人,占21.2%;国外1人。

  5、流入事由:在10个村(社区)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务工的有324人,占75.5%;其他流入经商、服务、借读、养老等的有105人,占24.5%。流出人员中,务工的有780,占97%;其他的有24,占3%;

  6、受教育程度:在10个村(社区)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小学文化的有101人,占23.5%;初中文化的有230人,占53.6%;高中文化的有46人,占10.7%;大专文化的有23人,占5.4%;大学本科文化的有10人,占2.3%;研究生及以上文化1人。

  7、职业状况:从事加工制造的有29人,占6.8%;从事建筑行业的有36人,占8.4%;从事服务行业的有98人,占22.8%;未就业的有24人,占5.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242人,占56.4%。

  8、培训状况: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口中,流出前加入过培训的仅有32人,占7.5%,而未加入培训的有397人,占92.5%。

  9、流出人口方式:以组织输送流出的有18人,占2.2%;通过亲友介绍的有61人,占7.6%;自发流出的有725人,占90.2%。

  10、基本养老保险: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有64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有184人,参加工伤保险的有41人,参加生育保险的有23人,参加失业保险的有25人,参加非城镇综合保险的有3426人。未参加保险的流动人口有222人,占53.2%。

  11、有无婚育证明(18—49周岁女性):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口中,18至49周岁育龄女性有婚育证明的有2人,占0.6%;无婚育证明的有332人,占99.4%。

  12、政治面貌: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党员有14人,占3.4%;团员有22人,占5.4%;民主党派1人,占0.2%;群众362人,占88.9%。

  三、现状分析

  我镇的流入人口服务管理推进是处于成都市三圈层,流动人口少的地区,因而流入到我镇来服务、经商的人员相对较少,从对流入人口现状分析,我镇流入人口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流入人口多数为青壮年

  在流入、流出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流入人口的主流过到91%,且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的明显特征。

  (二)流入人口整体素质偏低

  流入、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有无技能已成为他们能否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关键。目前,流入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的占101人,初中文化占230人,高中文化的占46人,较低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了大多数年流入人口只能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种。

  四、应用分析

  (一)服务民生

  1、就业培训

  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口中,流出前参加过培训的仅有32人,占7.5%,而未加入培训的有397人,占92.5%。流出人口比例也差不多,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对流入人员有培训意向的技能培训力度。

  2、劳动保障

  在已采集的流入、流出人口中,无论是在流入地或流出地参加养老保险的有64人,而未参保的有222人。建议劳保部门加大力度切实保障流入人员参加基本保险的合权益。

  3、司法援助

  这些流入人员到我地后,人生地不熟,一但遇上矛盾、纠纷和合法权益受损害时,求助无门,建议司法部门在流入人口工作生活聚居地,大型用工单位、社区、居民小区等设立法律援动联系点、咨询点和便民卡,方便流入人员就近申请法律援助。

  4、计划生育

  在已采集的流入人员口,18至49周岁育龄女性有婚育证明的有2人,占0.6%;无婚育证明的有332人,占99.4%。建议计生部门加大对流入人口女性婚育证明的随时检查,以便督促她们在户口原籍办理好婚育证明,也使我镇便于更好管理和提供必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5、其他服务

  针对流入到我镇的外来人员情况,建议房管、工商、公安、地税、教育、卫生等部门各行其各职、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大家一同来为流入人员服好务,以真情动人,以热情待人,才能更好地吸引外来人员到我镇投资、发展、创业。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xx年01月18号至20xx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xx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xx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xx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xx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xx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民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3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xx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数量

  xx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镇,农村总人口xx人,根据20xx年xx镇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xx年全镇农村流动人员达xx人,占到全镇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22.6%。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xx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xx人。比20xx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6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

  3、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人口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xx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互联责任去并聘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一系列措施。

  2、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总结

  (1)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20xx年x月x日,xx镇工会组织召开了全镇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为我镇农民工讲政策说实例;20xx年x月x日,xx镇政府举办“三八维权周”活动,活动期间,巾帼志愿者们向广大妇女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信访条例》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同时,设立法律咨询台等活动进行宣传。据统计20xx年“两节”前后,xx镇开展法制宣传入村活动6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宣传政策教育3次,教育覆盖面达百分之八十。

  (2)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流出对象取得联系。针对我镇流动人员较多的特点,镇综治办在x个村分别成立互联责任区,并聘任村、组干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村、组干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联系人,我镇积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性,建立村、组干部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随时保持联系,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农民信息准确。全面形成了乡村组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新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家乡。20xx年x月镇党委副书记与返乡农民工代表亲切交流,介绍了20xx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途经和思路,指出未来xx镇政府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主动、周到、真诚的服务。外出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道路,引进技术、注入资金、带来市场信息,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4)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建设、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集管理、教育、服务职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3、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2)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我镇犯盗窃罪抢劫罪犯罪中,农村流动人口占80%,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