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报告

阿林老师

湖北枝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报告

  枝城镇地处长江南岸,焦枝、枝柳铁路在此交汇,全国九大水铁联运港、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原系枝江县县城,现隶属宜都市。是宜都市的交通和工业重镇,也是全省首批明星乡镇之一。全镇面积235平方公里,辖28个村,3个居委会,188个村民小组,30910户,总人口88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445人,农业人口67045人。现有耕地面积57385亩,其中水田 34937亩,旱地22448亩。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该镇水土保持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笔者根据有关调查情况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一、水土流失现状及主要成因

  目前枝城镇水土流失面积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4%,主要集中在赤溪河、纸坊冲、花溪三条小流域。这三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是:

  赤溪河流域土地面积108.72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11亩,无明显流失面积96.12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8.41%;水土流失面积12.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13.1%。其中,强度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25.39%。

  纸坊冲流域土地面积72.8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15亩,无明显流失面积52.9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72.60%;水土流失面积19.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7.3%。其中,强度流失面积1.2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6.38%。

  花溪冲流域土地面积51.86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农业人均耕地0.8亩,无明显流失面积43.3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3.61%;水土流失面积8.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6.39%。其中,强度流失面积0.8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25.39%。

  造成枝城镇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有:

  (一)自然因素表现为:一是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丘陵占70%以上,具有多层梯状分带性特征,多属砂岩、泥质岩,岩性易分化。二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600毫米之间,每年春末夏初,暴雨频繁,冲蚀土壤。三是长江流经我镇后,河道基本属迎流顶冲微湾河形。河床边界多为砂壤土、亚砂壤土组成,抗冲能力弱,特别是大水年份,洪水加速河床及岸坡冲刷,加之境内山洪沟在雨季泛滥,冲蚀土壤和植被。

  (二)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开发轻治理思想。特别是石灰石开采,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不讲条件,不计后果,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资源的破坏。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急功近利思想,为了村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顾长远处益。三是目标单一思想,为某一方面的需要建设某一项工程,往往是兴一利,生一弊,资源利用上的单一目标,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不良循环。

  二、枝城镇治理水土流失工作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该镇主要是围绕防洪减灾、修造梯田、闸沟筑坝、多产粮食的思想开展水土流失治理。90年代后,在市水利局的指导下,该镇水土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一是在组织领导上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支持重视水利水保工作。每年植树节期间,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植树劳动,搞好荒山绿化。二是在规划上树立和谐思想,即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将水土保持治理区划分为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其中预防保护区主要措施是管护好现有植被,制止植被破坏;重点监督区是对地表土壤因受人为干扰和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实行重点监督,比如对采矿基建工程、采石场施工区以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实行重点监督管理;重点治理区是对农业生产区、工矿生产区既治理又监督,努力做到不以牺牲环境做代价来发展经济。三是在建设上,一方面向上争取项目,一方面自筹资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相继实施了纸坊冲坡改梯工程、大堰农业综合开发、赤溪河、洋溪山洪沟连江支堤治理、洋溪盛开亩甜柚基地建设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配合退耕还林和封禁治理,使全镇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一定控制。比如:纸坊冲坡改梯工程,原来属于强度侵蚀区,土壤为黄色粘土,暴雨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左右两岸综合治理,抑制了水土流失的发展,使原来的`烂泥沟、黄土包变成排灌有序、防洪抗旱两者兼顾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再如利用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枝城三畈基地种植塔柏等各类植物450亩。

  三、做好下一步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措施

  (一)明确治理方向。

  笔者认为,治理水土流失必须以涵养水源、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为目的,通过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建立以防护林为主的防止水土流失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为“政绩”搞水保。要从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讲政绩,搞好水保,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二是坚持规模治理原则,避免“撒胡椒面”。必须打破乡、村、组、户土地界限,集中劳力,集中资金,开展联乡、联村大会战,一道梁、一架山、一条河、一面坡,实行集中连片的坡改梯治理。三是坚持质量效益第一原则,反对重建轻管。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前提,治是基础,管是关键。必须实行山、水、田 、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配套结合,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应建管结合,保证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三)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沿江沿河固堤防浪林区。前年该镇在赤溪河与长江交汇处一线种植了不少意杨,长势良好,现已成林。今后还应通过多种形势,在纸坊冲、花溪、洋溪山洪沟等溪沟种植防浪林,以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部分疏林地进行补植,保护原始植被。三是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对坡对25度以上耕地全面实行退耕还林。四是以产权受益户共有制为动力,鼓励农民开展以家门口为主的堰塘、沟渠、河垱等方面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水土流失。五是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在主要交通连线、工矿生产区建立水土保持法宣传牌,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六是依法办事,严格监督,协助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水土保持监管工作。

  四、建议

  该镇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发展的思想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该镇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页岩风化土壤和紫色侵蚀区,就治理技术要求具有较大的难度。群众对水土流失治理要求十分强烈,而地方财力能用于水土保持治理的资金十分有限,建议上级给予一定支持。

  二是该镇属工业比较发达地区,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人为特征,建议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

  三是建议地方政府依法开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这两项费用是国家规定必须征收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费,凡是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凡是因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都应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治理,不治理的,必须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这两费如果得到落实,对该镇乃至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