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孙小飞老师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1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2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潜意识里,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大学生跳楼、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导致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调查目的:

  (1)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2)大学生自杀或被同学投毒导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调查方式:采取的是对武汉大学学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

  1、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认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因为林来自农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最终因为与室友关系不和,而导致自我与他人的毁灭。

  2、还记得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金属铊盐中毒的事件吗?如今因为复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风尖浪口上,但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四、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分析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37.50%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 68.7%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性格不内向;问及“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么?”68.7%的人选了愿意,另外31.3%的同学也选了视情况而定,没有人选择“不愿意”和“没想过”。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还是比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性去结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只要我们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有机会让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大学生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偏少 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短信和上网聊天来联系朋友。所以设置了关于短信发送量和上网时间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短信发送量在300条以下。你可能觉得这比较多,但是大学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条,只用300不到、甚至低于50条,确实说明大学生和朋友联系的不多。根据本人自身经验,大一时每月要用近千条短信,现在大二却只需150条足矣。说明随时间推移,和朋友们联系少了,心态不够积极。同家人的联系也一样,只有极少数人主动联系家人,很多人甚至极少和家人互相联系。家该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最亲近的人,都应该记得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互相问候和关心也好。大学生能比较好的适应寝室的生活 寝室是除了教室和图书馆,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学校里的家。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创造出比较和谐的寝室氛围。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惯,但是都能调节和互相适应。

  大学生的心理自卑和孤僻现象还比较严重,影响交往主动性 不少的学生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即使身边有室友有伙伴。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是极其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畏首畏尾,不敢主动出击,人际交往的主动性被残酷地压抑。自卑者常感不安,从而限制自己在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极少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孤僻等不良情感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性产生重大影响。孤僻表现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而使人难以接受,交往的主动性本来就不强,继而遭到交往人群拒绝的暗示或明示,在心理上造成更深的自信危机,从而愈演愈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交往的主动性变得很弱,难以自拔。

  正对大学生的自杀或他杀行为,正是由于因为嫉妒或学习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室友得关系,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

  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

  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调查 这份调查问卷调查的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问卷从大学生与同学、网友、家人的关系方面设问,考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希望能了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能够借此得出相应结论或对策。

  第1题 您的性别:

  A.男 B.女

  第2题 您的学历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 其他

  第3题 现在就读年级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第4题 您的性格是否内向

  A是B否

  第5题 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A关系不错,我很满意 B关系一般,勉强过的去 C关系很糟,觉得自己很失

  败 D 不清楚

  第6题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你是否经常怀念以前的老朋友?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D不知道

  第7题 大学里舍友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你认为:

  A差别不大,能适应 B差别大,但是能相互忍让C差别很大,无法适应

  第8题 你和朋友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A写信 B电话 C短信 D上网聊天 E登门拜访

  第9题 一个月发多少短信?(如:一般150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题 经常上网么?每天平均上多久?

  A 0-2小时 B 2-5小时 C 5小时以上 D 8小时以上

  第11题 你觉得网友与现实中的朋友相比,给你的感觉如何

  A现实中的朋友更真实可靠B网络中的朋友更开放,谈得来 C各有优点 D没有网友,不知道

  第12题 会觉得孤单和失落么?

  A经常感到孤单。只有自己一个人 B偶尔孤单失落 C很少,有很多朋友一起 D忙于学习或工作,没时间孤单

  第13题 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吗?

  A愿意 B不愿意 C视情况而定 D没想过

  第14题 除了本班的同学你还和其它专业的同学有来往吗?

  A还好,和其它专业的有些联系 B根本就不认识其它专业的人,更别说来往 C知

  道是一个院的,但具体的就不了解了 D自己班的同学都不是很熟悉

  第15题 上了大学,离家比较远,您和家人一般谁主动联系对方?

  A自己 B家人 C都比较主动联系 D很少与家人联系

  第16题 和室友关系融洽吗?

  A好 B一般C不好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记得一位叫做戴尔,卡耐基曾的名人说: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蔡家关校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并针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借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优雅、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寝室文化,并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内容

  1、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

  2、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网络调查法

  3、文献法

  四、调查对象

  1、南通大学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已从事工作的校友。

  2、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含中专,大专,及研究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以及从事工作多年的大学生。

  五、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相互间进行的交流或联系。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信息接受者、反馈和干扰。

  分类

  人际交往按交往的规模分,有个体间交往、个体与群体间交往、群体间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径分,有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按交往组织结构分,有下行、平行和上行三种交往方式。

  人际交往的功能

  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体现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信息功能

  人际交往是实现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信息交流、信息增值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是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维。同时,人际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认识中的盲点,具有比书本上获得信息,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点。

  自我认识功能

  人对自我的认识并非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所说的镜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镜子,我们只有通过交往,通过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他人那里的反映,才能更加恰当地或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孔子也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有善于与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平上进行人际交往,才能是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获得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不少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曾对孤独感做过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哈类等人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猴子置于不锈钢的房子里,温度事宜、空气流通、清扫和喂养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动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研究发现,被隔绝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情况下的孩子有更强的恐惧反应,它们在情绪和交往行为上收到损害,精神上是不

  完善的。健康的人际交往使人心情舒畅、快乐愉悦,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尤其是遇到苦闷、困惑、恐惧等情绪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获得亲朋好友的同情、理解开导和帮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抚慰,相反人际关系受阻,会使人压抑、失落和孤独。

  行为协调功能

  人际交往执行着协调人们行为的作用。没有交往,就没有关系,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准则,就没有行动的协调和一致,社会的共同活动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人际交往促成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联合的强大能量,创造着人间的各种宏伟奇迹。友好的将往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形成,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报复心、社交恐惧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大学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现为交往中比较忧郁、悲观、孤僻、自我封闭、言行被动,在社交场合拘谨、避让、退缩。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学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绪影响的大学生一般具有敏感与虚荣性、掩饰性等心理特点。

  应对策略有:

  一、正确认识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扬长避短。自卑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具体做法有:一是自我举例法;二是征求意见法;三是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想标准的确立应当以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为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

  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这是一种纯心理学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体验过去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确信能够获得成功。

  三、学习自信行为,自卑的大学生还应当在交往中学习自信行为。比如锻炼自己在说话时做到声音洪亮,不吞吞吐吐,当对方声音超过自己时,学会故意将声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动权;练习自己能径直向对方走去,讲话时敢于与对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变不合理观念,学会放下,从社交阴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认识上大都受这种观念之害,要学会改变观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颗平常心。

  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大学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现为在交往中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这种嫉妒感具有潜隐性、对等性、行为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虚荣心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应对策略有:一、纠正认知偏差,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嫉妒者在别人成功时,总以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有碍于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别人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努力,荣誉是他努力的报酬,嫉妒者不应该把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

  二、学会对比方法,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升华。在看到别人优点的同时,要善于看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的一面,平衡自己的内心,遏制嫉妒心理的产生。

  三、充实自己的生活,善于调整目标。大学生无论多么意气风发,无论多么足智多谋,如果不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脚步,吸取成长的养分,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渐渐就会在嫉妒他人、抱怨环境中丧失斗志,忘却梦想,枉费青春年华。年轻的大学生更应满怀渴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设计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修养,经常反省,完善个性。当代大学生应当端正学习目的,做到心胸广大,志向宏远。惟其如此,才能宠辱不惊,不患得患失,才能为同学朋友的成功与荣誉感到高兴,分享别人成绩的同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进行了概括,并从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人际交往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的沟通。“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社会,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力图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当他们摆脱了中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步人环境相对宽松、轻松的大学校园,那种渴望了解和被了解、渴望参与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大学生们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为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

  深入考察发现,这些交往行为上的偏差,源于他们对人际交往认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自卑心理 ,恐惧心理,封闭心理,冷漠心理 ,嫉恨心理。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

  (一)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在校的大学生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甚至是溺爱,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爱、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长时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无法体昧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自卑、自闭、抑或是过分自尊等消极性格。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给子女一定的心理压力,一旦期望不能实现,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另外,家长的知识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的社会属性、经济状况都是影响子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长良好的知识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会培养子女良好的性格,反之,则会对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起示范效应。家长对自家社会属性和经济状况正确理解并对子女正确引导,能培养子女富贵不骄、贫贱不馁的良好性格,反之亦反。其次是环境因素。进人大学,原来相对稳定、相对熟悉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学里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管理氛围对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一种考验,大学里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人际环境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是一种考验,大学里各种各样的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他们的参与能力是一种考验。

  大学,实际上是一个融人社会的准备期。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去应对全新的环境,然而正是这种“全新”,有时会令他们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而这种失败又会使得一些同学把交往视为负担,视为畏途,心理障碍由此产生。再者是社会因素。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再也不是隔绝于社会的象牙塔,大学生们常常接触的网络世界是各种信息的汇集地,尚待成熟的理解力、判断力使得他们难以对各种信息都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加之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的影响,都可能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心理障碍。

  (二)主观因素

  其一是交往理念缺失。在较长时期的应试教育的氛围里,大学之前的求学阶段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学子们自身都难以对人际交往的理念给以系统关注,进人大学,专业的不同也使得大部分同学接触到的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少之又少,以至于较难了解、把握人在交往中心理变化的原因、形式及过程,进而难以在交往中形成有效互动,当交往过程出现滞涩、卡壳等问题时,不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责难对方,甚而是逃避交往,使人际关系难以维系。久之则易视交往为畏途,形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其二是交往认知有误。大学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由成长到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还难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评价,也难以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作正确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他人,把自己和他人作不切实际的比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败、驾驭或屈从、乃至气馁、嫉恨、冲动、暴怒等心理感受,从而形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__其三是交往技巧欠缺。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的生活空间相对有限,交往范围相对狭窄,交往理念相对贫乏,交往实践相对不足,这就决定了他们交往技巧的欠缺。仅举一例:在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对于称谓(如何称呼别人)你是否运用的得心应手”,统计的结果是,有40.6%的同学选择了“是”,50.2% 的同学选择了“否”,9.2%的同学未作回答。仅仅一个称谓,就有一半强的大学生不能应用自如,更何况人际交往中繁多的礼仪礼节的规范规则等。技巧欠缺导致的交往失败往往会冰冻交往的热情,使人形成交往的“诚心不被理解”的错觉,进而逃避交往,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

  三、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思路

  (一)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

  可以在大学里开设社会心理学、交际学等相关课程,让大学生们系统地接受人际交往的理论教育,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性认知。这对于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至关重要。学校可定期请专家开设心理学、交际学等有关课题的讲座。专家们生动翔实的例证、鞭辟人里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浅出的引导,不仅可以令同学们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更可以让他们心悦诚服,从而起到细雨润物的效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针对大学生年龄段生理、心理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选择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知自己,认知他人。如此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有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人际交往实践,掌握娴熟的交往技巧

  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这段较为集中的时间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展诸如社会调查、打工务农、科普宣传等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学会如何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有效交流,还可以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生存状况,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利用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环境保护、关爱孤残儿童、敬老助老、帮贫支教、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人与人的交流实际上是心与心的沟通,有了真诚、理解和关爱,人心的隔膜就会被打破,交往的坚冰就会被融化,抑或由此,他们就能体悟出人际交往的真谛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相关课程进行人际交往的课堂实践教学。比如人际交往的情景模拟,可以给同学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动中学习交往技巧;然后进行角色互换,体会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异,锻炼不同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搬出教室,带学生到人群中去进行人际交往的实时实地演习,教师只给同学们指导性建议,至于交往目的、对象、过程等皆由同学们随境而定,如此可以引发同学们的交往兴趣,调动他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

  培养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他们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对历史、经济、政治、时尚、新闻、热门话题等等有广泛的兴趣及独到的见解,如此才能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春风化雨。滋润咨询者的心田。进行专业心理咨询。这是指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同学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教师针对咨询同学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心灵慰藉、交往理念阐释和交往技巧指导,使他们逐步消除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