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刘莉莉老师

  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近期,为深入了解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更好地满足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需要,调查队对镇、镇、镇及镇等重点旅游观光镇的215户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同质化等制约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一、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市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序地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截止20xx年底,共有乡村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3A级景区2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旅游度假区1处、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处、精品村寨4处;农家乐5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1家;为乡村旅游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20xx年度市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1.7%,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9%。

  (二)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市自古便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的美誉,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优美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市紧紧围绕建设“文旅名城”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和优秀历史文化,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了年画产业基地,打造了年画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年画街坊,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等百余类与家装、生活相关的年画品种,积极打造集生态观光、游乐休闲、文化博览、文创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年画村农民小区建设时与年画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近30家特色农家乐、农家居、农家茶馆,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年画乡村旅游风景线,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年画村共发展年画企业15家,年画作坊20家,年画从业人员达400余人,年画产品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年画村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三)品牌建设逐步成形

  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成功推出以“画境”为公共品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深挖年文化内涵,先后打造了年画村国家4A级景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华年俗村、剑南老街国家3A级景区、花棚子精品民宿群、花宿花厢轻奢乡村旅游度假酒店,连续20年举办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打造了“到了就是年”的城市营销品牌。同时,挖掘优势资源,构建“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田园社区+绿道系统”的发展格局,建成萤飞谷、旅游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年文化小镇、麓棠玫瑰温泉小镇、童话小镇、山地运动小镇等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产业的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市委确定了将建设成为“高颜值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xx年11月,市入围“20xx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情况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大。在215户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6%表示发展乡村旅游后,本户家庭总收入有增长,其中133户家庭总收入较发展乡村旅游前增长了10%以上,36户增长了30%以上。从调查数据汇总来看,20xx年从事乡村旅游业农户人均旅游业可支配收入为1631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22元,占旅游收入比重为10.6%,家庭经营性净收入13637元,占83.6%、财产性收入957元,占5.9%。

  (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5%的农户从事旅游相关的自主经营,仅有5%的农户为景区、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发展新的就业方向搭建了极佳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拓广阔的空间。

  (三)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增长。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4个镇中,有3个镇通过村民参股的方式发展了乡村旅游有关项目,如冷水鱼养殖、帐篷露营等,每年按参股数每户进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每年分红所得多数在100元左右,占受调查农户的50.8%,分红所得在100元到200元区间的农户有30.4%,200元以上的农户仅有18.9%,财产净收入增收力度较小。

  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景区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少,留不住客。20xx年,市接待游客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人气越来越高,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经营的餐馆、旅店没能从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分来更大的客流量,85%的农户表示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在1000人次以下,其中年接待游客人次在500人次以下的农户占47%。一是旅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景区游览项目、娱乐项目少,游客把景点都逛完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留下继续消费。一位经营农家乐的受访户表示,有很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带着孩子一家人出来游玩,山水风景一上午就能看完,棋牌等娱乐项目只有大人感兴趣,缺少儿童娱乐项目,吸引不了天性好动的儿童,孩子吵着要走,家长也只好打道回府,无法留住游客带来更多的收益。二是游客回头率较低。景区游览项目缺乏特色,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大部分游客游玩了一次后便失去了再来一次的兴趣,不具备长期的吸引力。三是对长期疗养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多数面向的是短期游玩的旅客,对于想要在山清水秀的乡村长期疗养的游客人群来说,无法满足其在医疗、出行、通信等便捷生活方面的需求。留不住游客的脚步,也就无法产生更多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单一,吸引力不足。从农户从业情况来看,多数从事包含餐饮和住宿一体的“农家乐”,以品农家菜为主,娱乐活动以打牌、喝茶、聊天为主,提供的服务、游览的项目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从事观光农业的经营户相对较少,且多为采摘水果等观光体验项目,娱乐项目单一,能够让游客真正参与的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游客的求知、求奇、求趣的心理需求,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受调查农户中,从事住宿、餐饮或食宿结合农家乐的农户占86%,从事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观光农业的农户占比不到5%。

  (三)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曝光度不够。经营农户均为当地农民,雇工来源也多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旧阶段,缺乏系统的旅游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处于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没有树立起打造有特色、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品牌的意识,招徕游客多数靠朋友介绍等口碑效应手段,营销手段老旧、单一,市场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在每年接待的游客中,从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招揽来的占比仅有30%左右,未进行有效的市场推销。

  (四)土地政策、经营场所限制,扩大规模存在困难。调查显示,市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经营农户多为当地农民,用来经营的场所为自家建的房子,受限于空间大小,餐饮接待人次、床位等数量有限,规模小,在旅游旺季时无法接待更多的游客。调查中,多数经营户想要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扩建厨房、餐厅、住宿等,但目前农业建设用地管控严格,基本批不了建设用地指标,如果触碰红线,风险很大。调查中有经营户本来打算扩大规模的,就因为建设用地指标没法落地,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规模的发展,影响了农户收入增长。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增强旅游业发展对农民的增收力度,一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景区景点,让游客有得游。在地域特色上进行深挖,发掘市年画、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精髓,对景区房屋外观、色彩、风格等进行统一规划,保留文化独具特色的风情,进一步提升的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二是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建设,让游客方便游。市乡村旅游景区均分布在沿山一带,部分特色景点如“萤飞谷”“里”等,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或班数较少,非自驾游的游客面临去了不知道怎么回来的困扰,因此,完善交通建设十分有必要。三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舒心游。旅游出行多数是“全家总动员”,景区游乐设施“老少咸宜”也是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除了“家长”们感兴趣的爬山、钓鱼、棋牌等娱乐,儿童们的娱乐需求也不能忽视,老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更是需要得到重视,完善娱乐、公共厕所、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增强游玩趣味性、安全性,打消游客的顾虑,提高游客出行的安全感。四是向农户提供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农户融资、贷款难度,适当放宽土地政策,帮助农户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经营净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二)系统培训旅游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要将市大量的旅游客流量引入到农户家中,增加农民收入,就离不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代表着游客对这个城市的感观,也是市旅游行业发展最佳的名片,决定了游客能否转变成为“回头客”,并通过亲友口碑、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将市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规范农户的经营行为,杜绝农户在景区内为赚取游客消费进行违规经营、恶意竞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宰客等行为,扰乱景区秩序、破坏景区的观赏性,降低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二是要组织农户参加旅游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会,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礼貌礼节、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知识等旅游相关各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三是鼓励农户进行适当的创新,增加合理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节目,提高游览价值,从而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

  (三)融入“互联网+”,形成全市乡村旅游产业链

  为扩大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使农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持续获益,一是要融入“互联网+”。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将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风貌有效地宣传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综合运用网络平台,将依靠口口相传的农家乐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呈现在每位游客眼前,不仅农户能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游客也能通过网上订餐、订票、订购房间,网络平台明码标价,解除游客担心宰客、旅游旺季找不到住处等后顾之忧。三是要整合旅游资源,将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整合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链,通过政府的总体规划,改变各景区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形势,进行统筹管理,形成规模效应,铸成市独有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