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观课报告(通用六篇)

李盛老师

  研修观课报告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而 “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呢?

  一、认真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驾驭课堂教学的根基来源于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个环节的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决定着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优劣。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教材处理、确定教法,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一)制定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为教育目标服务,所以目标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不能与幼儿的发展相悖。如果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那就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的操作性目标,而这种状况往往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在制定目标时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 其次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可测的、可评价的,切忌太空太大。同时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如果教师选择的教材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就能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有助于幼儿掌握方法、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各种技术手段,让幼儿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的学习、操作、辩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1、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某种特定的教学条件来实现它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功能、局限性,进而合理选用。不同的形式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比如认识拉力和弹力时,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幼儿什么是拉力什么是弹力,孩子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带幼儿组织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具有两种力的物体,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让孩子从实践中找出这两种力,孩子就会兴趣盎然,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孩子的受益是截然不一样的。

  2、由于幼儿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目标不同,各种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不同,教师间也存在种种差异,优势不同,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时要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所以我们要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不断变化学习形式选择方法,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创造有效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具和幼儿操作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动手操作是幼儿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教师课前根据教育目标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具和幼儿可操作材料等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准备新颖教具,吸引幼儿,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等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来确定。

  2、教师提供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讨论、探索,得出结论。

  3、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

  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以实现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和积极发展情感的课堂里,教师的课堂执教水平和能力尤为关键。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个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1、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幼儿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相信幼儿,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有的说、想说、有机会说、敢说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合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自信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要使用艺术性的语言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语言来组织教学,引导幼儿探索,实现教育目标。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语言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做到新颖、准确、清晰、规范,具体明确具有启发性,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引导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深入考虑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层次和递进难度,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用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寓于游戏之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幼儿的潜能和创造性才会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在练习平衡的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找果子的游戏——熊妈妈饿了,走过小桥,爬过山坡,跨过小河,来到树林,开始找果子,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乐意体验尝试各种体育器械,玩得开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很自然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幼儿主动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使幼儿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学会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感知、激发好奇心、保持注意力,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关切、增强幼儿的信心、获得认真学习的精神动力”。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对感兴趣的游戏百玩不厌。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幼儿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深度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融入课堂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并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积极的价值倾向,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反思和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是否吻合、幼儿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新奇蕴疑的教学情境,以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地分层递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提供机会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修观课报告2

  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到清远市参加由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年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大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广东省韶关、珠海、梅州、清远等个地级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的张永华老师上一年级《左右》,张老师在课件里呈现卡丁车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张老师从卡丁车游戏,激发兴趣——联系自身,体验左右——游戏操作,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张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分辨左右之后,还编排了“左右操”,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张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上下楼梯、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动画,体会生活中左右的相对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张春娜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的问题情境。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从“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怎样求平均每人拍多少个球?”——“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数?”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研修观课报告3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整节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听完这一节课,我的收获也满满,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教学亮点: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重点句段,培养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有方法的回顾,有方法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然后指导把这几个画面连起来,即组合画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画重点句子,思考感悟安静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畅所欲言,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发表对句子的体会。王老师正是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掌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关注细节生成,培养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王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从课题入手抓住 “触摸” 这一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当学生回答不够自信的时候,她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课堂中,她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

  二、教学建议:

  对教学重点中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而王老师的课堂朗读指导较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需要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范读、指导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对学习也是一种指导。

  研修观课报告4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师的这一堂课是《触摸春天》的第一课时,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学环节流畅,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首先是导入,先板书“春天”,询问学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而后用简单的话语导入到课文中,“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儿,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补充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触摸”,即“轻轻的摸”,提示学生也要轻轻的读课题。

  接着是初读感知。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检查词语的认读以及句子的朗读情况,检查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读“花繁叶茂”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画面。检查完词句,询问学生“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特殊的小女孩是谁了吗?”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邻居家的小女孩安静,是个盲童。”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将该句中的逗号去掉,比较两个句子情感上的变化,再带着感情朗读该句。

  然后是再读感悟。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安静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紧接着追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在讲抓蝴蝶?”指名读该段落,并课件出示。“课文用的是‘抓’字吗?”比较“抓”和“拢”二字,谈感受。你想继续了解这个女孩吗?读课文的2、3自然段,交流这个盲女孩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不同?抓住“流连”一词进行体会,引读“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饭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个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小女孩了吗?想象她在花园里干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安静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明确“神奇的灵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该自然段,自由读,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神奇的灵性。

  最后是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师配乐深情朗读,接着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安静,对于这只拢在手间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话,再谈感受,拢上双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扑腾,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有很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例如抓住“拢”一字体会安静动作的轻柔准确,抓住“流连”一词感受安静对花园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的把握,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从而使得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安静在花园中会做些什么,从而明白其“神奇的灵性”,引导学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扑腾,感受蝴蝶强大的生命力,帮助学生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三、以悟促读,以读助悟。通过想象,领悟文本蕴含的感情,进而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又进一步领悟感情。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反复朗读。从开课时的自由朗读,到指名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体会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

  四、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一段话,将课文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词教学精妙。在检查字词这一环节中,读到“花繁叶茂”这一词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通过学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是否真的懂得这词的意思;读到“极其准确”时,提示重音,读出极其准确的感觉,既是一个小小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在认读“磕磕绊绊”时,找出前面哪个词语与之意思相反,将单个的词联系在了一起,既积累了词语,也加深了理解。

  一点儿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的表述要更加准确,例如有关小女孩拢住蝴蝶,教师说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静的善意而飞到小女孩儿手中,这种表述很有诗意,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不同,这样说并没什么不妥,但老师在课堂上要一直坚持一种解读,如果两种观点变来变去,就容易导致学生犯迷糊。

  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细致的分析,一篇课文里有很多值得讲解的地方,但要有选择,挑重点来讲,例如“邻居家的小女孩安静,是个盲童。”对于这句中的“,”所传递的感情,我认为不必细细分析,因为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过细的分析既超过了学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朗读感悟。

  总的来说,胡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研修观课报告5

  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研修走进尾声,短短的几十天,我们经历了耕耘和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好的一个机会能够分享到专家们的成果、心得和经验。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观点和想法,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同仁们之间的研讨以及老师们所提供的视频和各种信息,这些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思想,同时也给我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得到同仁们的指点,真的是获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提供这个平台的老师们和参与这次培训的各学校的老师们,让大家有了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机会。下面是我的感悟和收获。

  1、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换、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的激励与鞭策也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更是时代的召唤 。十天来我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能,还收获了更多的人文精神,从专家老师认真批阅每一篇作业中,从班主任对每一个学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中,从每一位学员认真对待每一篇作业中,我进一步领悟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进取精神,远程研修真可谓是教师的精神家园。

  2、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运用这门艺术。教师要用爱心去熏陶学生,要用恒心去对待学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学生。

  3、聆听、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讨论学习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积累、内化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问题。

  4、了解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与梳理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掌握了积累的内容与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更新了思想,改变了观念。

  5、 课后反思进步的基石,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的反省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反省何来进步。每一节教案,每一节课都要反思,总结优缺点,站在课堂外看自己的课,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课堂,更重要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每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方法讲解,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我们在课堂中的每句话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6、 通过阅读、积累、内化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以充分重视和发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收益无穷。”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 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作为教师,我们要读比学生多几十倍的书,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学无止境,要想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教师应该首先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有源头活水。

  7、用心实践。研修学习,但那也只是给我们的日常教学的一个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实施?那就要靠我们将专家门的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关键是看你如何将你所学到的理论性知识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有发表观点感受的机会。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在研修中我这样不断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在学习中明白了这样一种理念:课堂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讨论、辩论等参与方式,促进了交流与分享。整个培训过程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总是让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研修的活动环环相扣,不看视频,就无法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

  在学习中激发了自己的兴趣,扩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远程研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学习远没有结束,我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感谢指导老师,,感谢所有为此次研修默默奉献的人们!

  以上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同行继续指导和交流,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收获,使我们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享受着远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在这二十多天里,我们交流出了经验,交流出感情,虽然研修结束了,但希望老师们能多交流,多联系,继续共同品味教育事业中的苦与乐!

  研修观课报告6

  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实验中学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于此,在观看本课时,我确定的观察点为“学生学习”维度中的“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张静老师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总共有13处学生活动(这里的学生活动指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从内容看,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学生活动的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0分钟,占本节课总时间的67%。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时间能占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活动形式来看,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测试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为主。本节课,集体回答26次,个体口答11人次,个体黑板演示展讲3人次,个体板演展讲4人次,小组合作交流3次,全体测试一次。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张静老师本节课的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点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后一点着重能力及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贯穿于在3和4这两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通过第二环节的自主探究中的三个学生活动实现。从学生的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活动都有利于目标达成。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总体评价: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黑板板演展讲呈现出来,让学生原始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彰显活动有效之美。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温故导航”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现实出发,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性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应该先从边的角度进行研究,张老师的数学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二、数学活动的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细木条的封闭情景问题,改编为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小明回家用细木棒钉制了一个。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向同学们展示。小辉却问:你凭什么确定这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设计让学生用熟悉的硬纸条动手操作。

  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种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新知识自然产生,既让新知识产生的魅力吸引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以教学的艺术感染了学生。

  三、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是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化来教数学,学数学。他认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学化,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中的“三个活动”设计了7人次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化的原始思维可视化中经历思维过程,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彰显了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该生采用分类的方式全面分析,对边在位置上可分为平行和不平行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讲解,考虑问题很全面。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这种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它让全班学生经历了原始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他们在数学活动的数学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还得出并记住了有关“平行四边形从边的角度的三种判定”的数学结论,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建议:

  1、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了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目标,老师还要重视发挥多种形式的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的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要有知识的总结,更要注意数学思想、分析方法等的总结。

  3、在探究式教学中,本节课的集体回答高达26次太多,有的学生就会滥竽充数,可将其改为学困生抽答,个体抢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获:

  1、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素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设计好问题的关键。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有层次,并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2、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选取素材时应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标志。素材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易适当,教师引导及时到位,教学内容适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也要注意活动数学化,还要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演示、板演展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