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读后感范文欣赏

孙小飞老师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有幸观看了施一公教授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颇有获益。

  首先,施一公教授提到做科研,时间的付出是必须的,也说不管是做什么的,时间的付出都是必须的,对此,我深有体会,一个人,只要他(她)不是智障(先天智力不足),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智障与天才总只是些少数人,而我们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一般人,天才都需要努力,需要付出,何况一般人呢。记得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伤仲永》,仲永天资聪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他觉得自己知道的够多了不再需要继续学习了,慢慢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

  不管是做什么,目前的科研也好,或者一个兴趣爱好也罢,都需要时间的付出,这种付出不是盲目的滥用时间,而是在正确方式、正确的心态引导下来面对期间的各种问题。

  这就需要提到施一公教授提到的批判性分析了,在科研上,失败真的是家常便饭,上周还能纯化出的.蛋白可能这周就纯化不出了,我们经常会盲目地沮丧,不去分析问题所在,只是一味丧气,这样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相反,久而久之,问题会越积越多。

  认真客观地分析失败所在,久而久之总会将我们推向正确的道路。纵观我们的整个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去努力前行,不去思考,思想和身体都只会原地踏步,乃至退化。

  关于施一公教授提到的取舍问题,我有强烈的共鸣。

  以前常跟人说,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每一天都在跟死亡更近一步,还有不知哪天就到来的意外,因此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必不可做的事,

  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自己的思想。随大流,是不自觉地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就随了大流,淹没了自我,,在目前这样一个消费、攀比、功利、形式、房车工作是标配等物质观念占主流文化的社会中,人也的确比以往更难保持人格与思想的独立,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要及时退出当代生活的想法,

  以前确实有很多科学家值得敬佩,不想举例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多少贡献的科学家,只举一些对科学真正着迷成魔的人,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居里夫人,孟德尔等,在我心目中,他(她)们真是对科学热爱的付出了热血,当然一个人出于对所从事之事的热爱并为之努力,自然会因此造福人类,但是那种以要为人民为国家怎样怎样的是为我所不耻的,在我看来,一个人除了对自己负责之外,不需要再对其他的什么人负责,只要他的行为不会危害他人,在当代社会,物质过于泛滥,消费成了主流。

  精神则贫瘠的长不出草来,我们都是泥菩萨,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呢。

  科技自然是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而今消费膨胀却不见消停的现象,当然,科学本身是没有错的,科学的出发点就像施一公教授所说,科学不过是在对自然现象规律的一种总结,以最接近最恰当的语言去描述总结自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没有绝对的真理,旧的也总会被新的推翻,因此作为一名科研人,我们要永远保持学习的、开放的心态,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果不是出于热爱,出于内心的选择,是很难专注的,专注也意味着放弃很多无关紧要还时不时来干扰诱惑的事物,这与前面提到的舍也基本一个意思,之前专注里自然就包含了舍,专注的忘乎所以自然就舍弃了很多无关紧要的。

  但是当下,前路尽是诱惑,尽是阻碍与迷茫。

  也只有边前行边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