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校园欺凌现状及预防调查报告

阿林老师

驻马店市校园欺凌现状及预防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校园欺凌是近年来频频发生并引发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几乎和每一个家庭都有关系.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最高法”确定的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单位,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教育、感化、挽救校园欺凌施暴者,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11月15日上午,该院发布了“驻马店市校园欺凌现状及预防调查报告”白皮书.

  驻马店市校园欺凌现状及预防调查报告”白皮书都说了啥?看了下面数据会让许多家长“坐不住”

  近段时间,该市两级法院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调研活动,实地走访小学7所、初中8所、高中6所、中专院校3所以及派出所2所;共调研了2000余名学生、 150多位老师、100多位家长、数十名民警;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经调研,校园欺凌现象小学少见,主要发生在初中、高中以及中专,且初中尤为突出。农村留守学生校园欺凌现象严重。按照性别分类,肢体暴力现象大多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中也存在但相对较少。校外不良青年参与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产生严重后果。调查发现87.4%的学生听说且身边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16.5%的学生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事件。而80%以上遇到过欺凌的学生事后会选择沉默,对欺凌现象避而不见,不去伸出援助之手。

  欺凌类型与起因都不陌生,家长 学生多注意受欺凌的关键时间和地点

  校园欺凌主要起因是让别人拿钱供自己享受;有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以强凌弱、争强好胜等导致肢体暴力、语言威胁辱骂造谣、收取保护费、利用网络的欺凌、排挤孤立等类型。其中肢体暴力、收取保护费现象最为常见,排挤孤立类欺凌最为隐蔽,利用网络的欺凌数量虽少,但波及面广,造成后果严重。

  校园欺凌的地点一般为厕所、操场、寝室等学校监控死角;上学、放学的路上。校园欺凌的时间一般为晚上放学后。

  驻马店两级法院预防校园欺凌采取的举措往下看

  (一)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全市两级法院秉承“最好的审判是教育”的理念,通过开展“送法进校园”“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从而守法,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法治报告810余场次,覆盖了全市70%的中小学,共有80余万学生受到法治教育。今年5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院长带头开展了30余场校园欺凌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庭审教育、寓教于审。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涉及校园欺凌的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法律知识传授、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并自觉认罪伏法、积极改造。

  (三)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健康权纠纷案件中,对校园欺凌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走出被伤害的阴影;采取圆桌审判的方式,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心理距离,为案件顺利调解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庭前、庭中、庭后调解工作,从法律、道德的层面分析,帮助校园欺凌施暴者认识错误,向受害者赔礼道歉、请求谅解。

  (四)加强同其他单位或人员的沟通协调。积极参加多部门联合预防校园欺凌研讨会,为预防校园欺凌提出司法建议。定期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联系,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法治教育的效果等情况。与老师、家长联系,跟踪校园欺凌受害者、施暴者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进行帮扶教育、心理辅导。

  预防校园欺凌的这些建议,值得参考

  预防校园欺凌单单依靠法院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打好组合拳,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才能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此,提出如下倡导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一是注重陪伴教育,在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引导孩子分辨对与错、曲与直。二是传授孩子解决矛盾的方法,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二)学校方面。一是加强心理疏导。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聘任专职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二是重视道德教育。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敬畏生命,合理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清善恶。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校内监管,采用校内安全巡视及安装摄像头等方式避免校内监管死角的存在,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三)社会方面。一是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清理校园周围的“黑网吧”“黑游戏厅”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二是对互联网暴力淫秽信息打击治理,净化网络,采取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建设公益性上网服务场所为青少年健康上网创造条件。三是建立社区教育平台,解决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以及节假日未成年人的失管失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