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大篷车》法学院特色活动策划书

张东东老师

  本次《法治大篷车》栏目系列活动是法学院举办的首届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节目。该栏目遴选真实案例为题材,结合专家教授、校外嘉宾点评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达到完美的切合。栏目通过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技术运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才能,给同学们提供了专业学习与发挥才能的平台。栏目主要由启动仪式、外景调研采访、演播厅案件综合点评、栏目组工作总结汇报大会四项活动环节组成。

  一、背景解析(一)许多新生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进入到象牙塔,但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即使有如此多的理论课充实基础,但课堂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习任务艰巨,没有丰富的课余活动,以致出现了两类极端的学生群体,一是排斥现有的纯理论教育模式而不学无术,过着“有课就上课,没课宅宿舍”的生活;另一种是不甘颓废堕落,成日泡在自习室看书写作,希望通过这唯一的举动来体现四年的价值。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与我们的教学目的相背离,大学教育更应注重自身才能的发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法学院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众人才智,创特色品牌!

  二、栏目宗旨(一)加大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努力实现中国法治梦。

  (二)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以法学院为牵引,丰富大学校园的法律文化,普及法律知识,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三、栏目定位(一)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法”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是创作的立足点。离开了法,电视法制节目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栏目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热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道德价值,着重宣传*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

  (二)加强人文关怀,凸现学院特色。加强人文关怀,在栏目选材上密切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特别近期审理的案件。同时,不忘作为法学院的学生,理论功底应该是深厚的,在案件的解说以及后期工作中更要体现作为专业团队的法律素养。

  (三)善于借鉴,不盲目攀比。作为一档学生自己创办的栏目,无论在画面制作,设施设备,还是录制效果上都不能一跃赶上电视台,但应该借鉴收视率高的法制节目,如《今日说法》、《忏悔录》等。

  四、栏目组设置(一)全院分组:将全体法学院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本科四个年级的1班、2班知识产权班以及刑法学、诉讼法研究生为a组,本科四个年级3班、4班以及法硕(法学)、法硕(非法学)研究生为b组。a、b组分别由各自的指导老师带领。

  (二)学习兴趣讨论班(每组各30人):对于本次活动有浓厚兴趣,善于思考和总结,经常开展本次活动案例或者相关案例法律学习的讨论活动。每组各班级采取自由报名的方式组成兴趣班,不定期(活动过程中至少一次)自行组织形式多样的案件讨论交流会。

  (三)栏目组主要成员

  (1)总策划负责人:由资深老师担任,有大局意识、团队领导指挥能力,理论功底深厚,公关能力强,在“公检法”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2)栏目监制2人:由法学院分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院领导组织协调各个年级同学间的合作,监督本栏目各项工作的进行。

  (3)a、b组组长指导老师(各1人):首先,必须是法学院老师,责任心强,应变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较深的法学理论功底,同时对采访和拍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负责带领组员进行案件的外景采访、调研,负责组织安排本组的各项具体活动,处理在栏目制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保证本组成员在采访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4)秘书长1人:由法学院研究生担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给各组传达和落实总负责人和栏目顾问的工作安排。

  (5)小组副秘书长(每组各3人):每组由法学院2名研究生会干部和1名本科学生会干部担任,负责协助指导老师工作,统筹协调本小组各各个环节活动的分工安排和组织活动。

  (6)副组长(各班班长):由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强烈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担任,服从组长和栏目顾问及指导老师的.的指导,打理日常工作事物,对具体活动进行策划、安排。

  (7)外景调研采访记者(每组各3人):各组指导老师和副组长负责从本小组班级中遴选吃苦耐劳、口才好、思维敏捷、善于交际的同学担任。

  (8)演播厅节目主持人(各1人):各组指导老师和副组长负责从本小组班级中遴选表达能力强、普通话标准的同学担任。

  (9)摄像(各2人):能够灵活掌握摄像技术,对摄像工作有较大的兴趣,能够胜任外出采访,以男同学为宜。主要负责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10)摄影(各2人):娴熟掌握摄影技术。对摄影工作充满兴趣,能够胜任外出采访,做好有自己的单反。主要负责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11)后期制作技术人员(各2人):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按照编导和电视节目剧本(或分镜头脚本)的要求,将前期采录的节目素材资料进行编辑组合、制作“片头”和“片尾”、叠加字幕、配画外音等艺术处理,以达到播出要求的过程。

  以上9——11项工作人员由法学院新闻中心负责。

  五、案例选定

  1、两个小组的案例均来自公检法部门的真实案例。案例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必须是公检法部门均同意公开的;第二,必须是已经审结的;第三,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有较多的争议焦点、值得讨论的

  2、活动第一期的案例为一个刑事案件和一个民事案件。ab组各负责一个案例,由各组组长抽签决定案例。

  六、栏目的可行性(一)学院常年与“公检法”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并与部分单位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了对各种案源的需求,也保证栏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学院的老师法学理论功底深厚,有强烈的的责任感、使命感,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带领学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

  (三)法学院的学生多才多艺,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较为缜密,兴趣爱好广泛,部分同学还具有较强的演绎能力、策划能力,所以这就保证了栏目将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剪辑或者后期制作技术上,与法学院新闻中心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