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身俱乐部组建的策划书

李盛老师

关于健身俱乐部组建的策划书

  一、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有了“想花钱买健康”的意识,健康生活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健身俱乐部是为大众提供全面体育服务的经营性组织,现在加入健身俱乐部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已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健康生活最佳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广泛建立,也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健身理念,使的有氧健身操、健美项目等得以广泛的发展,并从中派生出一些新的健身项目,如街舞、踏板操、拉丁健美操、爵士健美操及瑜伽、形体操等。这些新的健身项目不仅给大众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追求的时尚。

  现在在国内很多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少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但相对与这些城市的人口和消费水平来说现在的俱乐部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俱乐部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相信健身俱乐部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

  二 健身俱乐部的筹建

  组建俱乐部一般分为硬件(装修、设备购置)、软件(指人员、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组建)、管理团队是俱乐部成功的关键,其中总经理、财务人员的人选及教学团队的'组建应尽可能体现专业、敬业、团结。

  教练经理的人选是组织教练团对的关键

  教学团队指器械教练、器械服务及健美操教练,目前国内大部分俱乐部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没有固定的教学团队,缺乏敬业的专业教学管理人员。

  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缺乏教学评价。

  没有有效的培训体制及培训教师团队。

  从事教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保证俱乐部运营发展,XXX服务、XXX续会的关键,同时教学优势也是保证俱乐部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对教学团队,特别是对教练经理的人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 选择开办俱乐部的合适场地

  1、位置

  俱乐部经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俱乐部周边3—6km范围是其主要客户服务区域。俱乐部开设位置大体分为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选址应对周边人流、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后确定。

  2、物业条件

  ①场地面积

  一般需了解使用面积,通常使用面积800㎡以下为小型俱乐部,800—1500㎡为中型俱乐部,1500㎡以上为大型俱乐部。

  ②健身房的空间

  健身房的层高及柱间距离是健身俱乐部能否吸引健身者的关键。健身俱乐部以开放性的大空间为主,层高为3m以上才能保证良好的视觉感及训练空间。柱间距的大小影响健美操厅的利用效果,一般8m间距较为常见。

  ③健身房的设计

  在专业设计人员的配合下,了解有关方面的参数,以确定物业条件是否适合开俱乐部,这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四 与物业合作的方式

  租赁

  注意场租的支付方方式和是否包含物也费、水电费用等。

  流水分成

  根据俱乐部的流水收入按约定的百分比提取场地费用。

  合资经营

  以场地入股的形式共同创办俱乐部,按利润获得场地收益。以上是俱乐部与物业常见的三种合作形式,具体应根据资金实力、对当地市场的信心、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确定。

  五 组织设计装修

  俱乐部平面布局设计

  俱乐部的平面布局及各区域的面积比例是俱乐部设计乃至今后成功经营的关键。按区域大致分为:

  前台

  休息区:阅读、商品销售。

  健美操厅:根据俱乐部总体面积和教学实力设一个或多个跳操厅,内部设备应有独立音响、垫子、踏板等设备。

  器械区

  更衣区:有更衣柜、淋浴区、卫生间。

  俱乐部设备的设计

  水、暖、电、空调、消防等专业设计。

  六 俱乐部装修风格设计

  第一步、通过材料选择及主要颜色确定俱乐部的风格。

  第二步、施工招标、装修。

  第三步、内部装饰。利用壁画营造健身气氛,并设置教练介绍栏,XXX信息栏。

  七、织购置健身设备

  等重量训练设备、包括训练身体某一具体部位肌群的设备。

  自由训练设备、包括卧推架、杠铃、哑铃等。

  健美操设备、包括垫子、哑铃、踏板、健身球等。

  电脑、电视、电话、音响等设备。

  员工服装、XXX礼品、宣传品等。

  八、国内健身俱乐部执照办理的程序

  目前国内还没有有关营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完备法规和行业规定,但大致可按下列程序办理。

  俱乐部经营前应办理营业执照、体育场馆经营许可、税务登记、卫生防疫登记等相关手续。

  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

  俱乐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可完成健身卡管理(办卡、缴费、验卡、挂失、补卡等)、储物柜管理、收银管理,俱乐部的业务状况全部在计算机信息中体现,管理者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得到一手数据,从而便于管理者进行刚性控制柔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