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师辞职信范文

张东东老师

基层教师辞职信范文

  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基层教师辞职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

  基层教师辞职信范文

  尊敬的县教育局和校领导:

  您们好,

  我自考入特岗教师以来,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但是现在我却要提出辞职的申请了,在这里首先表示歉意。

  特岗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是这么觉得的,自我进入这个岗位以来,也有幸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栽培,对于刚走出学校的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尽管我在精神上一直都支持这个职业,但是在现实的打击下,我还是不得不提出辞职的请求。现将我的理由呈现如下:

  第一,我还年轻,想趁着这个时候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年轻人应该有一颗敢于挑战的心,只要自己敢于闯,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点成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才不会后悔。如果我只是在这个小村里当一名人民教师,也许我可以改变很多小孩的命运,但是却不能改变我自己的命运,我一定会觉得这是一生的遗憾。年轻的我们不习惯安于现状,总是对外面更广大的世界充满好奇,只有出去见过更多的市面,这一生才不会后悔。

  第二,村里信息流通太慢,自己慢慢地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一个乡村里教书,对外面很多的信息和世界的发展都不了解,尽管现在有网络,但是还是只能够停留在纸面上,对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这样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另外,我还是希望可以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上检验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生活的压力,尽管现在教师的待遇变得比以前好很多,对教师也愈加的尊重,但是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支付起现在昂贵的物价和房价,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特岗教师,生活的压力比一般的人都要大的很多。而教师的发展是有一定空间限制的,为了自己将来有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将来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也为了今后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对这个职业做出重新的选择。

  作为一个年轻人,确实需要对把自己接受的教育传播给下一代,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一些贡献,但是我觉得,首先要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状态为前提,不管我今后做什么工作,都不会忘记是教育带给我的一切,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也一定不会因此就中断。也希望乡村的孩子今后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最终他们必定也能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个真理。希望领导们可以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年 月 日

  附:高校教师递交辞职信的十理由

  1、收入不高

  说大学老师的收入不高恐怕是没几个人相信的,在一些三线城市,大学教师的工资应该处于当地的上游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国所有大学中,大学教师的基本收入相差不是太多,把这些收入拿到一线城市那就捉襟见肘了。我有一个朋友,头顶名校博士的头衔,在一所著名院校工作,租住在北京一个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内。爱人辞职在家带孩子,朋友不得不一边看妻子、孩子嗷嗷待哺,一边还思考人类的命运问题,感觉尴尬。而回到小城市又没有相应的科研平台,于是依依不舍辞去职务,趁自己离35岁还有几年,打算先去挣点钱再返回高校。

  2、工作强度大

  这又是一个被很多人骂的话题,教师除上课外,来去自由,又有寒暑两个假期,何谈工作强度呢?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教师工作是不分时间的,不少高校教师都是晚上熬夜到一两点读书、备课、写课题。一位辞职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大学教师说道,我一开始以为在公司工作是相当苦的,但是两个月下来,感觉比当时当老师时轻松多了,而且工资还能翻四倍,很多老师不愿意辞职主要是他们猜想别的工作可能会比教师累,其实不然。

  3、大学教学模式面临改革

  诞生于工业社会的教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生源越来越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招生问题;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而回报却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以致于大学生成为需要社会帮扶的“弱势群体”;以在线教育和线下小组的学习模式将得到发展,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职业面临革新,个人转型压力增大。我身边的一个大学教师辞职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多了,学生少了,无课可上,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

  4、学术功利化

  本来学术研究应该成为社会最纯净的事业,但现实却是学术研究越来越功利化,瞄准学术期刊利益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学术论文中介越来越多,学术期刊版面费越收越贵,课题申请越来越难,职称越来越难评。学术研究也加入了社会经济体的一部分,量比质优的评判机制也驱赶着学术研究越趋功利和短期化。有的教师不愿意花钱发论文或无钱发论文,就成了学术功利化的受害者,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家境较好,砸点钱发文评职称的现象。

  5、社会融入度低

  高校老师的圈子集中在同事、同学、老乡中,缺少异质人群接触的中介平台,相应的也缺乏信息的获取通道和知识输出途径。混了好多年,都还在学校圈子打转转,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行业,缺少融入社会协作的路径。有的教师感慨做社会科学的研究,却不愿深入到基层去田野,缺乏了对现实社会的参与感,因此感觉无法解释当下社会。

  6、知识被掏空感

  一些大学教师缺乏更新知识的压力,因为几年不更换讲义也不会有学生提出意见。但是这种长时间一成不变的付出就会给教师一种知识被掏空的感觉,他们没有压力去接受更多新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去更新新的知识。教学工作年复一年,一般一个老师从事几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工作,第一次授课压力较大,需要搜集资料,建构体系,寻找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正更新。这些工作一般在刚入职,干劲十足的时候就基本完成,此后多年,甚至是一生赖此授课,基本也没有对课程进行重新整理的理由。重复性工作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也让教师感觉知识被掏空,丧失成就感。

  7、继续深造或走上仕途

  在高校也有部分教师是硕士学历,随着不少高校推行博士化工程,硕士青年教师有了压力纷纷考博离开现有工作。也有部分高校教师常年考公务员(课程),并且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名辞职去做公务员的教师说了一段话让人不寒而栗:现在去干公务员,老了后回高校养老。这种辞职和回归让人对高校教育的前景充满忧思。

  8、社会地位降低

  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知识的社会功能弱化,知识生产者的教师社会地位也无形中被降低,社会话语权被削弱,知识无力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教师也无法独善其身,社会地位成为教师群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职业因素。此外,不少教师被污名化为“砖家”、“叫兽”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大部分教师的群体形象。有些教师表示,以前和别人提起职业总有一种崇高感,现在则不愿提起自己的职业。

  9、教学量化和被监督

  教学应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但是高校管理者似乎越来越对教师不放心,教学不断被量化和监督化,讲课比赛、学生评教、期末考核、专家监督等各种手段并行,老师的不信任感增加,个性淡化,教学趋于一致。还有的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对老师实行打卡上班,把思想的产生禁锢于一个近乎工业化厂房的环境中,也是很多教师倦怠的原因。

  10、课堂掌控力降低

  以前老师作为专业知识的拥有者,享有课堂的权威,但是教师在课堂的掌控里越来越弱。一方面,学生占有和老师相同甚至比老师还要丰富的信息渠道,某一领域的知识范围要超越老师;另一方面,手机成为老师课堂的最大争夺者,“低头一片”成为课堂常态,很对时候老师成为自言自语者,于是不少教师上课时感觉到“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