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XXX。
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
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
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
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XXX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
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
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
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
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
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
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
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
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
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
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房外烈日炎炎,室内哀声阵阵。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举行百岁老人张行鬯老先生与世长辞的悼念活动。
公元20xx年8月9日下午3时40分,张行鬯老先生在家中安详地逝去,享年104岁。虽然他的谢世,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油尽灯枯火自熄”的时候,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位来宾和亲戚朋友以及所有张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无限悲痛,无比怀念,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张行鬯老先出生于1910年农历六月初十日,生长在慈溪市宗汉街道潮塘村张家一户富裕的望族家庭,他是余姚云柯张氏第23世孙,谱名行鬯,字仲达,号雏鹤,又名张啸,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杨重聚至今。老先生一生生育5个儿子3个女儿,现在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加起来,直系亲属已达70多人,真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福寿双全哇。
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张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张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张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张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张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张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20xx年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xx年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张家300年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20xx年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张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张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04年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张行鬯老先生的去世,使张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张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张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应绍娜同志。
应绍娜同志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xx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应绍娜同志(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应绍娜同志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
平凡乃伟大。
自然有天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阿婆,您走好——
应绍娜同志安息吧!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日,我们以十分沉痛的心境相聚在一齐,缅怀xxx老人的懿行美德,依依不舍地送别她老人家踏上天国的路程!
xxx老人于20xx年xx月xx日零时25分不幸因病辞世,享年xx岁。
xxx老人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身经新旧两个社会,是在贫穷落后、劳累奔波中度过来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可她勤劳、坚强、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子女、亲友和周围的父老乡亲。
xxx老人命运苦难多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养育了八个子女,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疼爱他们,历经了数不尽的磨难与艰辛。
xxx老人能干好强,一生的勤劳是她最大的本分。种地再累,她从来不叫一声苦;家里再穷,她也从来不叫一声难。农村改革前,她像队里男人一样。无论是水利灭螺、堤防加固,还是开沟挖渠、建桥修路,无论是耕田使牛、抛籽育苗,还是旱地里种棉花麦子、水田里种油菜稻子,什么农活她都能干。“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她的事迹,被文艺宣传队编成文艺节目在大队演唱。农村改革后,她以一个农村女性微弱的肩膀,承担着七亩多“职责田”的耕种和繁重的家务。在水旱夹杂的地区,农时季节的矛盾显得十分忙人,起早摸黑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xxx老人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做得十分精美。每年寒冬腊月时节,她就开始着手给子女们缝做布鞋。在她的身上,最能体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情怀。她不仅仅一手针线活做得精美,家常饭菜更是她的绝活。她的每一道家常小菜都做得清香四溢,味美可口。她自制的豆瓣酱、南风盐菜、卤豆腐、榨辣椒、萝卜丁子等等,更是一道道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xxx老人心地善良。她不仅仅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也是地方有名的好媳妇、好嫂子、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她一生为人朴实善良,从不计较别人什么。她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像母女一样。她把姑嫂关系处理得那么有缘、那么亲近,始终有“长嫂当母”的感觉。她在儿媳心里,永远是最受尊敬的婆婆。她温和的性格铸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她和村组里的乡邻们关系处理得总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
对xxx老人的美行高德,我们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她和所有母亲一样,履行了一个女人的社会职责,生儿育女,但她突出自我的言行,对儿女们精心教养;她所做的事情都是那么平凡,但她把全身心的爱献给了儿女,献给了她所有的亲人,献给了她的家庭;她一生有那么多苦难和艰辛,但她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苍天俯首,寒风悲呼,哀乐低迴。敬爱的xxx老人和我们永诀了。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她老人家倾诉:xxx老人,您安息吧!您的儿女们永远深爱您!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永远怀念您!
xxx老人永垂不朽!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今日,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境深切悼念xxx老人。并向她的遗体做最终的告别。
xxx老人因患肺肠疾病,经手术医治无效,于20xx年xx月xx日上午xx点xx分在xx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xx岁。噩耗传来,xxx老人的亲属、朋友无不为之痛惜,以各种形式表达哀悼和思念之情。
xxx老人,一名平凡的妇女,一位伟大的母亲,因疾病突发,带着对子孙后辈儿的依依不舍,带着满怀的幸福,带着人间76载春夏秋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xxx老人76年的人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老人历经坎坷,身经新旧社会两重天,走过改革开放前后两阶段。老人1941年6月20日生于吉林省洮南县一个贫困家庭,先后在嫩江镇创办的托儿所和打米站、防寒毡厂等单位工作。大团体企业解体后,她又自我开办托儿所,为身边双职工家庭分忧,为家族奉献。
在她的人生中,遇上自然灾害带来的忍饥挨饿,遭受到十年动乱的政治歧视。老人虽然经历多种磨难,但从没有丧失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不抱怨。她靠自我的努力改变人生的命运。
xxx老人的76载人生是以德育后的一生。从很小起,就照顾弟弟妹妹,以瘦弱的身体扛起家庭的重担。成家后,她孝敬公婆,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携夫教子,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克服种种困难养育4个子女,把儿女一个个培养成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始终教育晚辈要坚强自力,做诚实守信、自食其力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丈夫,她是好妻子;对子女,她是好母亲;对孙子孙女,她是好奶奶。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在她的带领下,幸福美满,其乐融融。xxx老人是一个养育教育下一代的优秀长辈。
xxx老人的76载人生是与人为善的一生。她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人正直,善良热心,深受家族亲朋赞赏与爱戴。在亲友周围既德高望重,又有很大的亲和力。晚辈们在生活上都愿意与她沟通,与她说心里话,并得到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忙。xxx老人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好人,在她住院病重期间,亲友们不远千里,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探望,弥留之际,她也在处处为他人着想。
今日,xxx老人虽然与我们永别了,可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进取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松柏长青。老人给她的子女和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沉甸甸的收获。让我们大家深深地思念她老人家,缅怀她老人家,直到永远!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正当xxx老人应当尽享天伦之乐时,却突然患上了重病,无情的病魔让xxx老人带着眷恋轻轻地走了,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的思念。我们默默地祝福,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xxx老人,您安息吧。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各位父老乡亲:
今日,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境,在那里深切悼念退休老教师——XX老先生。
哀乐低回,北风哀号,云天低垂,物无光华,花无悦色,百草凋枯,万木萧条!我镇教育战线的老前辈–XX老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周老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党爱民,辛勤俭朴,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一生。他生于公元1923年农历正月初四,于20xx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周老先生1930年-1939年在本村及附近读私塾,1940年-1943年在桃树岭都昌中学读书。1944-1945年在都中附设简师读书。新中国成立之初,周老先生踊跃响应党的号召,进取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1950-1952年3月在本乡农会任文书。1952年4月-1953年4月任大沙桥文化站负责人。1953年5月-1955年7月任县总工会专职教员。1955年8月-1959年元月先后在县教育局、北山庐禁带辅导区任专职教员,1959年2月-1970年7月在阳峰辅导区教书。
周老先生也同全国许多老干部一样,未免于难,先后被下放生产劳动。这期间,由于子女幼小,妻子体弱多病,为了生计,在生产队养过猪,放过牛,在鄱阳湖撑过船,在水产场做过饭,还在龙潭湖做过坝。在那年代知识分子受磨难,往事不堪谈。经过落实纠偏政策和拨乱反正,1973年至1980年上级分配他在东山乡任教,重返了三尺讲台。1980年到龄退休,由于大沙中学领导信任,特意挽留,在中学再作了二年贡献。老先生四十余年的教书育人工作,桃李满天下。
周老先生退休后,本来能够简便地在家颐养天年,同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可是由于长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构成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仍然参加了大沙中小退休教师组织的学习小组,和老同志一齐坚持学习,坚持活动,坚持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社会调研,为大沙中小行政人员供给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合理提议,为高小学校供给有益的业务指导,为村民小组及家庭排忧解难,为社会礼貌建设、为建设新农村、为社会和谐构建继续发挥余热。
周老先生,热爱xxx..,热爱*,热爱村民,热爱生活,他经常用那饱含热情的笔墨和清秀的字迹,热情洋溢地歌颂社会的提高、党的正确领导、祖国及新农村的变化,继续播撒礼貌的种子,同时也不断丰富自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周老先生,品德高尚,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正如他门前亲手栽种的劲竹,常年翠绿,挺拔向上,无论严冬酷寒,仍坚韧如故。他子女多,生活负担重,工资微薄,但始终坚持勤俭节俭、细水长流的俭朴作风,没有向领导告过苦,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公私分明,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度过难关。以校为家是教师的传统,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生如子是教师的品性,这几方面,周老先生是我们行业中的楷模,异常是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周教师始终坚持高尚情操,不伸手向公家要物,不行贿向领导要职,不谋取个人私利。铮铮铁骨,刚正不阿,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周老先生,团结同事,平易近人,态度谦虚随和。无论在何种年代,何种场合,和同事们协作愉快,没有年龄界限,都愿意做知心朋友。坦诚待人,知无不言,异常是对年轻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和他在一齐共过事的教师,无不常怀敬佩之心,经他教育的学子,无不常怀感激之情。
周老先生,治家从严,教子有方。他虽然子女众多,在他的精心培育和严格训教之下,都能够自觉行正道,操正业,有梦想,有道德,有本事。长子继承了老先生的衣钵,为基础教育默默奉献。其余爱子,都能礼貌经商,童叟无欺,发家致富;两女勤俭治家,为发展家庭经济当好了贤内助。孙辈繁衍,家族庞大,无不以老先生之风范为楷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利国利民,为繁荣*经济作出了贡献。
周老先生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想见仪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学生失去了一位好教师,子女失去了好慈父,同志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可是最初的笑声与最终的逝世都是生命的必然,最初的晨曦与最终的晚霞同样光照人间,只要我们以老先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作无限追求的动力,我相信周老先生定会含笑九泉,我相信周老先生在天之灵定会保佑家人欢乐安康,家族繁荣昌盛,教育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在此衷心祝愿:一路走好!安息吧,周老先生!
尊敬的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首先,我代表我的家人衷心感激大家今日来到那里,与我们全家一齐怀着十分悲痛的心境追思过去,悼念我那为速记而奋斗一生的伟大的父亲——xxx。
我的`父亲19xx年出生于xxx省xx市,于20xx年xx月x日在xxx逝世,享年90岁。
加老人生平事迹
我父亲的一生是与xx相伴的一生,在他异常艰难的90岁人生里程中,xx是他一生的追求和精神支柱,他为xxxx作出了的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作为父亲他博爱慈善,以其博大宽厚的胸襟,培养教育每一个子女茁壮成长,人人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材,而今x氏家族四世同堂的天伦盛况,是他老人家颐养天年的最大欢乐和福份!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对慈父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万语千言诉不尽对他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安息吧,我的父亲!安息吧,伟大的父亲!您一生无愧于教育子女事业,最终一刻也长眠于子女的关怀中
您的儿女、家人和好友们将永远怀念您;您的子女将继承您的遗志,发扬光大,将永远继续完成您未尽的事业,让您含笑九泉,安息吧。
驾鹤西归的老父亲,您一路走好。
你的儿女和亲戚20xx2年12月18日浦水曲终阴雨细诉苍天无情万里云低昏鸦犹泣落日吞悲
20xx年12月6日凌晨三点零两分,三兄弟的母亲与世长辞了,年仅60岁的母亲离我们远去了,操劳一生的母亲离我们远去了,几天来,儿孙们泪水早已枯竭,悲痛难以言表。在送别母亲蓬山西去的时刻,我们兄弟三人再一次饱含深情,缅怀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慈颜已逝,德传梓里。妈妈啊,您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您三岁丧父,十岁丧母,那时,两位舅舅也仅有十几岁,缺少童年的甜蜜,没有少年的欢乐,但苦水没有泡散你对生活的期望,贫穷没有挫垮你对生活的信心,兄妹三人相依为命共同熬过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正是那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铸就了您坚韧不拔、勤俭持家的美德。1962年您和父亲成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两间破漏的土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点生活用品,家徒四壁,一穷二白。您除了手脚不停地干家务,还得背着孩子参加生产队的体力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起早摸黑,四十多年您停留过吗您休息过吗
三更树摇随鹤唳,残山剩水念好人。妈妈呀,成家以后您身板并不结实,却要支撑起一个大家庭,赡养老人、哺育小孩、照顾小姑子、团结众邻居,您勤扒苦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热情待人,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劳动妇女,您拥有中国劳动妇女所有的朴素情感。姥姥一向在念叨您的好,您把她从初中送到大学毕业,供她吃,供她穿,帮她洗衣,为她鼓气,姥姥含泪说,没有您这样的好嫂子就没有她的今日,您的大恩大德让她永志不忘。妈妈呀,黄泉路上有奶奶在迎接您,你孝敬婆婆早已成为团坊四邻的美谈,在农村,婆媳关系不好处,奶奶却逢人就夸自我有个好儿媳,那些年生活十分紧张,有了一点好吃的,您总是尽孝在先,我清楚地记得,有几次您受了奶奶的委屈,饭桌上您噙着泪水也在为奶奶夹菜添饭,奶奶晚年中了风,半身不遂卧床五年,您每次劳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病床前问寒问暖,久病有孝媳,白天,您为老人梳头洗澡,端饭熬药,晚上,您和奶奶同睡一张床,侍侯奶奶大便小便,还惟恐自我做得不好,五年过去,奶奶病逝了,您也熬坏了身体。因为过度劳累,您晚年患了腰椎骨质增生病,但您不辍劳作,我们劝您休息,您说做了一辈子,就是劳动的命,不做事就浑身不自在。直到去世的前一天,您还在操持家务。您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
倚门人去云影淡,瞻容儿悲月光寒。妈妈呀,您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但您期望每一个儿子都成人成材,您把毕生的心血都耗在家人身上,惟独忘记关心自我。从1961年9月大哥出生到此刻,整整四十年您都在为我们四兄弟呕心沥血,大哥1967年发萌读小学,小弟1998年中专毕业,连续31年您抚育三个孩子读书求学,物质的贫乏、生活的清苦、劳动的繁重、家庭劳动力的欠缺,天大的困难您都扛在肩上,您自始至终都把三个儿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节衣缩食地供养孩子上学读书,您那颗望子成材的心可与历史上的孟母争辉。我们病了,您整夜整夜地守护在医院,我们冷了,您挤出一丁一点的时间为我们缝补衣服赶做布鞋,我们饿了,您看着空空如也的家急得直掉泪,我们学习,您顶住疲惫陪在煤油灯下。您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您明白怎样在品行方面严格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校正我们的言行,大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小的时候打猪草,有一次顺手割了生产队里的几兜油菜苗,回家以后被您严厉地教育了好几天,您的言传身教时时为我们四兄弟的成长端正方向。如今,我们几兄弟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我的小家,有了自我的工作,日子逐渐好起来了,想想您一生对我们的好,弟兄几个开始思考怎样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刚刚为您
改善了住房条件,增加了一点生活设施,还想在您的晚年做更多的回报,您却匆匆地撒手而去了,就这样把无尽的悲痛留给了我们,没有完整地尽孝,这让我们几兄弟一生不安哪!难道上天注定您到这个世界上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吗苍天不公啊!
教子齐家语不闻,寸草何曾报母恩。
望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
妈妈呀,今日阴阳界上为您送行,何时才能再相见我们在泪花和松柏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我们在梦中期待着聆听您亲切的教诲,您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将永久地激励后人,应对您的遗体,我们兄弟四个对苍天无情有千万个想不通,我们只能强忍悲痛,向您老人家道一声“多谢”,除此以外,我们默然无语。
妈妈呀,伟大的妈妈,安息吧,黄泉路上请您一路走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给乌龟的悼词作文
在奶奶追悼会上的悼词
职工追悼会悼词范文
父亲追悼会悼词(8篇)
追悼会追悼词及仪程
教师去世悼词(精选六篇)
追悼词范文英年早逝
有关亲人逝世追悼词模板
子女悼念父亲的悼词
单位退休职工悼词
悼词范文精选大全
写给妻子的悼词范文
为母亲写的悼词
亲人的悼词
致某某同志追悼词(教育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