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你们好!因在此的朋友们来自祖国不同的地方,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聚在里,这就是缘份,希望各位朋友都能珍惜旅途中一起同行的缘份,能在旅游活动中彼此关照。请大家跟随我。大家来四川之前一定听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词。今天我们就先“问道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千米,距都江堰市区16千米。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通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都江堰及青城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青城山一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于自然,不加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彰显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后,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彩,作品逾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晚年自云:“看山还是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青城山著名道教宫观——建福宫。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南宋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2008年“5.12”特大地震毁坏后,今重建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
重建以前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老君阁于一九九二年秋兴建,历时三载竣工。为八百里青城圣境,又创一宏伟奇观。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谢谢大家!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青城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小×,很高兴能陪伴大家旅行,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请您全程紧跟团队,注意安全,祝您旅途愉快!
作为川中名山的青城山,背倚莽莽苍苍的千里岷山,面对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离成都仅68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早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成为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与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相距仅12公里,这一山一水相映成辉,并于2000年,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旅的精华景区。
青城山又称“赤城山”,因为传说中“赤城”乃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创始人张陵当年在青城山一带创教传教,以青城山为道教祖庭的所在地。唐玄宗时力主道教,使青城山的道教宫观有了空前的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全山有道观七十余座,现保存下来的有天师洞、上清宫、祖师殿等几座较大的宫观。青城山全山有三十六峰,峰峦如聚,林木茂盛,终年四季常青,状似绿树包围的巨大城池,故名为“青城山”。在蜀中众多名山里,青城山更是以其“幽”独树一帜,不管是参天古木还是通幽小径,无不与宫观楼阁相映成趣,幽中见奇,幽中见秀,难怪世人皆道“青城天下幽”。于是这一道一幽,就巧妙地构成了我们探访青城山的线索,让我们走进青城山,拜读道教文化,感悟幽深清静。
游客朋友们,我们一路走来,不知您是否在已感受到青城山独特的清凉幽静了呢?现在,我们来到了海拔1260米的老宵顶,而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绝顶之上的老君阁。
老君阁原为“呼应亭”,有“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后改亭建阁,而得名“老君阁”。老君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青城山所有的道教建筑,都依自然地理环境而建造,上下重叠错落有致,并都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乾坤概念。建筑上布满了绘画和浮雕装饰,表达了道家清静无为,健康长寿的思想。老君阁选择在青城绝顶上而建,上接天下连地,也正是对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当我们登阁远望,岷邛群山和天府平川尽收眼底,即使是山雾缭绕时,也能感受到天地间仿似仙境,有攀云登日之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老君阁曾遭受重创,好在修复及时,才让这绝世之作今天还能呈现在大家眼前。
老君阁的由来,是因为阁内所供奉的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请大家随我走进老君阁,一睹太上老君的风采。大家可以随我手指方向看去,眼前这座就是老君阁镇阁之宝——太上老君骑青牛像。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造像过程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堪称是自古及今绝无仅有的老君塑像。
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其原型便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据传,周昭王22年,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尹喜在城关上眺望时,看到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漂移而来,接着,风骨非凡的老子就骑着青牛出现,所以尹喜认为老子是贵人,想要挽留。但是老子去意已决,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个为难老子的办法,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不放他出关。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子仅仅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将一篇文章写给了他,于是轻松地出了函谷关。而他留下的这篇文章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道德经》,文章中阐明“道”即是宇宙之源,是万物生化规律,具有清静无为自然的本性。老子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据说是羽化成仙。后来,老子出关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和演绎着,而老子出关时的“紫气东来”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其后,张陵创建道教,拜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有趣的是,老子出关所乘坐的青牛也成为道家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成为后来神仙道士的坐骑。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已按捺不住想要等阁远眺,众览青城群山,一尝飘然成仙之感了吧?接下来我们在此作短暂的自由活动,请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四川青城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青城山虽然不高,但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脚,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灵气。
【建福宫】我知道现在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山,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山门旁的这座建福宫看看。
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建福宫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现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是东华帝君,为全真道祖师,右为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内柱上有一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山门】看过了建福宫,穿过眼前的景区大门,我们就正式进山了。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蜀王杜宇变的。“杜鹃啼血猿哀鸣”里的杜鹃啼血说的就是他。
【天然图画】从山门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图画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天师洞】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山雾缭绕,古树参天。相传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熟话说:“世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会放过。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有碑为证。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画家徐悲鸿曾来青城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作品,还送了青城道士《奔马》和《天马》图,现已制成石刻陈列。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对联。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青城山不仅有千年树,更有百岁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直径2米有余。相传乃张天师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道家视其为“镇山之宝”,连修剪枯枝都须上报相关部门。在2004年荣膺“天府十大树王”榜首。“银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试幽深”乃天师洞银杏阁上的对联。想必大家还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实还是一个长寿之乡。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师殿】大家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山缝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快到祖师殿了。
祖师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师殿。当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存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朝阳洞】前面就是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老君阁】朋友们,经过九道拐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绝顶了。眼前的楼阁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于92年兴建,历时三载竣工,共六层。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塑造而成。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站在峰顶看看风景,拍拍照,买买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上清宫】上清官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1180米。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索道和月城湖】现在我们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从高处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就形成了眼前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边有许多商店,在卖青城山的各种特产。大家可以买一些带给家人。
好了,我们本次旅游也就结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乐和相机里的美景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再见。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
福建高考排名289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1663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25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15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64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三政治复习方法
90后喜爱的个性幸福qq签名
高三物理学习技巧
马云说过的50句励志名言
东湖公园的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集合十五篇)
如皋的导游词
四川九寨沟导游词(精选十五篇)
湖北省有名景点导游词
关于颐和园导游词(十五篇)
广西高考排名441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228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41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铜陵学院和荆楚理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北高考排名749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869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563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海关学院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桂林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西高考排名275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厦门华厦学院和长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肇庆学院要多少分河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安徽高考排名1455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通用7篇)
简短的乐山大佛导游词
广西景点导游词12篇
庐山的导游词(十五篇)
莲花池导游词
五篇介绍吉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避暑山庄导游词「实用」
景德镇概况导游词
三峡导游词四篇
无锡三国城导游词7篇
银川概况导游词
文博园导游词
千山大佛寺庙导游词
济南大明湖导游词(10篇)
颐和园景点导游词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