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游词范文参考

刘莉莉老师

  怪不得我一上车就感觉今天的阳光特别的灿烂,原来是因为大家美丽可爱的笑容啊!看得出来大家昨晚一定是睡了一个好觉,对吧?我们导游常说客人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今天很感谢大家,您的笑容给了我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好心情!

  孔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接来自远方的朋友,带领大家游山玩水,一同分享旅游的快乐对我们导游来说就是一大乐事。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文化名城----淄博,我来自淄博青年旅行社,是一名有6年工作经验的专职导游。我姓吕,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小吕,各位在淄博这段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感受旅游的乐趣!在我旁边坐在驾驶位置上的王师傅是我的老搭档了,他是位有着十年旅游车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大家在淄博旅游的这段时间,他也将和他的爱车一起全程陪伴我们。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我们乘坐的旅游车是一辆蓝色的33座苏州金龙旅游车,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告诉大家,请大家记下我们的车牌号码鲁C12345,如果您在景区和我们走散或者想提前回去休息,记住车型和号码您会很轻松地找到它。

  我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十分珍惜这段同行的缘分,在旅途中彼此关照。我和王师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大家度过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特殊的要求,请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您解决的。

  好了,现在请大家带上快乐的心情,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快乐淄博游”吧!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是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蒲松龄纪念馆,纪念馆距离我们现在的张店区需要大约1小时的车程,大家可以边听我的讲解边欣赏路边的风景。

  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就是昨晚大家下车的淄博火车站,昨天太晚了,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火车站的模样。现在我们看到的火车站是在1903年德国人修建的车站基础上于2002年4乐28日改建而成的,站房面积5714㎡,年发送旅客300万人次,整个火车站广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于广场中央的名为“齐之风”的雕塑了,有谁能告诉我那个雕塑是一个什么字吗?对了,是大篆书的“齐”字,这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为火车站的落成量身设计制作的。在雕塑的表面刻有齐国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景象的8幅图案。如果时光倒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已经幸运地跨出了国门,来到了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之称的泱泱大国——齐国,这是因为淄博市的临淄区是齐国都城的所在地,大家不妨多留意,在以后的游览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景区的路灯、景观雕塑都是以齐国战车、车马为装饰图案。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城市,位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18万,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淄博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3000多年前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繁荣昌盛长达800年之久,因为齐国兴起的蹴鞠运动,淄博临淄还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北有“北国江南”马踏湖、中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西部有被誉为“旱码头”的周村古大街、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等等。相信淄博的好山好水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

  好了,前面就是蒲家庄了,请大家等车停稳后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我们沿着这条青石铺成的小路,走过古香古色的明清式建筑商业街,我们前面那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就是蒲松龄纪念馆,是一座具有北方居民特色的明清式格调的四合院建筑。门楣上的“蒲松龄故居”几个字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提写的。蒲松龄纪念馆是1980年在先生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的,共分为生平、著作、聊斋正房、名人书画、外文以及彩塑6个展室。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纪念馆,来了解这文学大师艰辛、坎坷的一生吧。这里是故居前院,大家面前的这尊汉白玉石雕坐像,就是蒲松龄先生了。他正在捻须沉思,似乎正在在构思聊斋故事呢。旁边这些是著名的太湖石,其中有四块非常像四个象形文字,大家不妨猜猜看能猜出来哪四个字吗?。对了,就是“山明水秀”。

  关于蒲松龄的'一生,后人用“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这8个字来概括,非常贴切。蒲松龄1640年出生在山东淄川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1715年去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除了大家熟悉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五册、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共200万字,关于这些著作大家一会在著作展室可以详细地了解。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没有出过显赫的人物,在当地也是大族,蒲松龄先生的父亲蒲磐原是读书人,但因困于屋场连个秀才也没中,遂去经商多年,家中称“素封”,到四十岁还没有孩子,对家业也不怎么治理,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因家中请不起塾师,蒲磐就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蒲松龄先生自幼聪明过人,由于勤奋聪慧深得父亲的钟爱。在他18岁的时候尊父母之命和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结为夫妻,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得当时山东学政施闰章的赏识,称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间名文颇高。大家请往这边走,此后他与同乡好友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这几张图片就是反应当时他们在淄川留仙湖、般阳河边活动的场景。在蒲松龄25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妯娌不和,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矿无四壁”,生活陷入了困境。迫于生计,31岁时应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其做幕宾,当走到了青不关时,看到两岸的山势险要由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四句是这样写的:“山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在这期间蒲松龄先生目睹宦海风云,饱尝游子之苦,再加上临近科考,仅做了九个月的幕宾,即返回了故里。在做幕宾的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是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回到家乡的蒲松龄生活无计,最后又到了西铺毕际有家设教绰然堂,从此他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的私塾生涯,直到71岁时才撤帐还乡。

  他在教书、著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考取功名,曾多次应考,但屡次不第,直到晚年援例入贡,才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名。撤帐还乡后,蒲松龄开始了暮年的家居生活,同年乡里举行乡饮酒礼,蒲松龄的昔日好友李友梅、张历友被推举为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耀;蒲松龄74岁的时候妻子病逝,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两年后,也就是1715年正月22日,先生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这里展示的是从蒲松龄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酒杯、烟袋以及四枚寿山石印章,这面铜镜和耳勺是蒲松龄的夫人用的。

  大家请跟我往这边走,这座农家小院便是蒲松龄先生当年生活、居住并写下《聊斋志异》的地方-----聊斋正房。小院是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来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直到1954年才重新修建,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聊斋,感受蒲老先生的真是生活吧。

  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幅画像是蒲松龄74岁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当时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中蒲松龄身着素色官服,端坐在椅中,手捻银须,似在沉思,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露出一股浩然之正气。宛若阅尽世间冷暖沧桑,悲欢离合。真实的道出了蒲松岭难了的科举情节和他最终的人生感悟。画像上还有蒲松龄的亲笔提拔,其中一则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奕孔之羞。康熙癸己自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相貌平平,身体修长,今年74岁了,共计25000多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头发也白了,面对自己的子孙,感觉很羞愧。很显然,这是他的谦词。或许,对于科考为官、光宗耀祖来说,蒲松龄是自惭形秽的;但对于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学事业,一部《聊斋》则足以让他彪炳史册,谈何“羞”呢?另外一则是“癸己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意思是说癸巳年九月,蒲筠请朱湘鳞为我做此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之后被后人所耻笑。在这幅画象的两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画像下面条几上,摆放着的这块像正在鸣叫的青蛙的石头,据说是蒲松龄先生健身用的,此石是蒲松龄先生在毕府教书时的旧物,名为蛙鸣石。在年谱中有首诗记载为证:“我与蛙鸣兼明月,俨然鼓吹小山边”。

  西边这间偏房是蒲松龄的书房兼会客室,这里还珍存着当年蒲松龄亲手用过的故物,如雕花木桌、书架、笔砚、铜烟袋、图章……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在诉说着蒲老先生当年的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著。东边是蒲松龄的卧室,171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蒲松龄就在这盘土炕上“倚窗危坐而卒”,炕头上的锡台灯是从蒲老先生的墓里出土的。他烛照了蒲老先生最后孤高而清淡的岁月。

  我们一起去著作展室看看吧,之前给大家介绍的那些蒲松龄的著作都陈列在这里,由于蒲松龄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最初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最早的刊印本是乾隆31年出版的“青柯亭初雕本”,那时蒲松龄已经去世57年了。《聊斋志异》后来被改编成诸多戏曲、影视作品。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画皮》、《胭脂》、《古墓荒斋》等等。后面还有书画展室和彩塑展室,分别用书画和彩塑的形式表现了《聊斋志异》里的故事。

  在离故居一箭之遥,还有一处纪念蒲松龄的景点聊斋园,.聊斋园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园内有著名的柳泉,柳泉,因一口清井、一片柳林而得名。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创作素材,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免费为他们递烟送茶,询问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这些奇闻轶事正如源源不断的柳泉水一样成为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源泉。蒲松龄本人也异常热爱此地,故自号曰:“柳泉居士”。清泉的旁边还屹立着茅盾先生当年拜访蒲松龄故居时留下的手迹“柳泉”两字的石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游览蒲松龄纪念馆,不过大家下次来淄博的时候一定要去聊斋园看看。

  好了,现在留给大家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半小时后我们在纪念馆的正门集合!

  时 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俗话说“十年休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非常感谢老天让我们有缘相识,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旅程如此顺利,如果小吕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望各位多谅解。快分别了,送给大家一首歌吧,借我的歌声来表达我对大家殷殷的话语和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一首《相逢是首歌》送给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