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湖古寺导游词范文

孙小飞老师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江门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灵湖古寺。又称灵湖寺,位于广海城东门外500米的象山。是台山最古老的一座寺宇。据清《新宁县志》记载:"灵湖寺立在广海城朝阳门处(东门),是台山最早的古寺。"山前一带,水积如湖,时称圣堂。因那里先有龙祠,后人便根据刘禹锡的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将圣堂改称灵湖(明朝时湖已干涸,今已淤浅成田),寺也因此而得名。

  寺的前身叫永庵,始建于宋朝乾道初年(1165年)。广海奇石彭城,自幼出家,僧号应玑,作有《灵湖山水之记》记道:“予之师永公,乾道之初,始辟路于龙祠之侧,树以松筠,筑庵居之。”寺原是一座三进的建筑,前座正中是观音莲座,两厢分供十八罗汉佛像,中腰是一小庭院,植有一树菩提(后来枯萎);庭院两边,是僧徒门的住处。后座是大雄宝殿,供奉三宝大佛。寺后有果园。宋朝开禧三年(1207年)改建后易名为“灵湖寺”。关于灵湖寺的建成和得名,有不少美丽的传说。相传过去有几个和尚在海边散步,一天他们忽然见到海上浮来了一个棺材,几位僧人将棺材捞起,拆开一看,只见棺内装的是金银财宝。僧人并没有贪财,决定建一座寺庙,就是后来的灵湖寺。灵湖寺之名取宋代刘禹锡的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意。加上当时寺前是宽阔的滩涂,积水如湖,故称“灵湖寺”。

  据清康熙《新宁县志》载:“南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有印僧智药三藏在新会郡地广海登陆,在乌洞手植菩提树一株,其地后建灵湖寺。”此后,智药三藏留弟子守住该处,他前往肇庆鼎湖,因此广海一直有“先有灵湖,再有鼎湖”的传说。然而,据广州光孝寺的史料记载,智药三藏大师在灵湖寺植下菩提树后,把另一棵带来的菩提树植在光孝寺。康熙年间《新宁县志》记载,其时,这棵菩提树已长到“大可数围,高六七丈”。然而,如今广州光孝寺的菩提树已不再是当年智药三藏大师手植的菩提树,广海灵湖寺的菩提树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宋初(1165年)嘉定年间,乡人在智药三藏手植菩提处建起灵湖寺。

  灵湖寺建成后,文人墨客常在些聚会,赏海吟诗,邻近的农民、渔夫也常来休息、避雨,因此僧人和村夫百姓交上了朋友。加上僧人行医济世,行侠仗义,抱打不平,邻近的`村民有难都求助于僧人,因此灵湖寺数十年来香火鼎盛。但由于后来海盗猖獗,骚扰寺门,寺中和尚逐渐移居到肇庆鼎湖庆云寺,至使灵湖寺渐渐荒废。以后历朝曾几度修葺、重建,一直保持完好。但从清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由于不断的土客纷争,致使寺宇禅堂都被焚毁,仅剩下一堆焦土。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要,重建的'发起据说是广海奇石村人彭凤桐。彭凤桐父亲彭华是个官宦,父传子业,彭华的好几个儿子都做官去了,只有彭凤桐不愿为官。分家之后,彭凤桐将自己所得的家产献了出来,发起捐款并主持重建灵湖寺,竣工后定名为“灵湖古寺”。现在保下来的古寺建筑形式,就是当年重建的。正是这次重建,也使灵湖寺扬名海外。重建后的灵湖寺,大体上保持原来的风貌,门额上横书“灵湖古寺”的金字匾,两旁有彭凤桐撰写的对联,曰:灵异访前朝说彼岸见渡江芦苇;湖山留胜迹问几人悟无树菩提。

  重建后的灵湖寺只一层,分为两进,为砖木混合结构,两进间有行廊和天井,后进前有月门,左侧有附寺和厨房。寺外右边为万安祠。房前隔一小天井。后有果园,两旁植有白玉兰树。与万安祠相间处有通巷,直通寺后果园,果园筑有石基,为防雨水冲御寺基而设,近万安祠处有石阶数级,是进寺之通道。寺中第一进正中供有观音菩萨,两厢分别供有十八罗汉。寺中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供奉三宝大佛、土地公等。寺内金碧辉煌,特别是神楼上的红日图案,金光有如阳光直射,使人目眩。寺中的十八罗汉陶像,为石湾名雕塑家文如壁所精心雕造而成,全部饰真金。民国期间,由于没有修葺,后座的上盖已经倒塌,陶像亦不存在。在抗日战争时期,歹徒、盗贼洗劫灵湖古寺,寺内神像的珠链、金泊、玉石等被劫走,寺墙多处被毁,古寺一度又沉沦于黑暗。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保存灵湖寺,1947年广海奇石建筑商余沛捐资略加维修,但此时只有最后的一个和尚独居寺中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名叫继慈的法师仍在寺内。由于灵湖古寺地处海滨、环境幽雅,1958年被改建为“工人疗养院”。后来疗养院迁走,而寺中继慈法师只靠养鸡、种菜,行医济世自给,过着平淡的生活。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湖寺和尚继慈法师,原籍番禺,俗姓陈,18岁在广州海幢寺落发为僧,两年后到鼎湖山庆云寺受戒。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受庆云寺长老派遣来到广海灵湖寺料理寺务。由于他遵规行善,法旨不违,受到各界人士赞扬,在灵湖古寺孤寂地度过了大半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继慈法师已经年到花甲,几乎丧失劳动力了。当地政府将他编列为邻近村的生产队社员,并定为“五保老人”来赡养,由校怀石生产队集体提供粮食和生活费。1959年继慈法师搬出寺外小屋居住。1968年12月25日,这位灵湖寺最后的僧人继慈法师寿终正寝,享年85岁。

  灵湖古寺最后一个和尚去世后,寺内更加荒凉,成了鼠雀居所,杂草丛生。原来寺中的一切都已不可见,进寺的第一进里面只有散落的石块、稻草、牛粪,供奉的十八罗汉和土地公已不见踪影,第二进的大雄宝殿、月门、天井、神台及殿上供奉的观音菩萨、三宝佛神像以及神楼的龙凤、奇花珍禽的浮雕也已不可见,如今只有断墙颓壁,杂草丛生,只见天上白云悠悠,在声声蝉鸣中诉说着岁月匆匆。

  2007年2月,灵湖古寺的修复第一期工程已经告竣。它包括:修复灵湖古的前进;在前进中建有长3米、宽1.2米、高1.4米的须弥座;正中端坐2.17米高释迦牟尼大佛,两侧为阿难尊者和迦阇尊者(三宝佛均为汉白玉塑造);殿的东北角供奉如来佛、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西北角供奉地藏王菩萨。日前,灵湖古寺正准备向游客。开放后继续修复后进大雄宝殿,并将耗4000万元人民币按规划逐步扩建其他殿堂。

  现在,常住仁伟法师主持寺内一切事务。

  据说,灵湖古寺左边还立有皇帝牌,是为纪念明朝率众与海上倭寇搏斗有功的贡生张节斋而立。

  台山广海城东象山之灵湖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寺依象山玄武,呈瑞象,左有莲花山(0青龙),右有虎头山(0白虎),前有沙堤*大小二排断中为小象(做朱雀案山供养)自然成湖,故名灵湖。源于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竺(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带两棵菩提圣树,浮海来华,因台风受阻,于广海灵湖登陆,建阿兰若居之。并在伽蓝内植下中国第一棵菩提树。智药三藏后前往广州光孝寺于戒坛上植下第二棵菩提树,并立碑预言“170年后将有一肉身菩提于这棵树下,开演无上微妙法,传佛心印,度无量众生”,之后前往韶关曲江曹溪宝林山开山创建南华寺,并再次立碑预言“176年后将有一肉身菩萨来此:演无上法宝得道者如林”。唐龙塑元年辛酉禅宗六祖惠能祖师自湖北黄梅五祖处得法南归。丙子二月初八在广州光孝寺智药三藏法师手植菩提树下剃度受戒。后前往韶关曹溪宝林山中兴南华寺并弘扬顿悟法门。因智药三藏法师两次有关六祖的预言得到印证,遂成千古颂,故名灵湖寺。留下胜因,香火益盛,寺宇塑像,堂皇古雅,莲灯长明,向有吉祥福地之称。广海城东莲花洋上大象驮小象,代代出和尚,早弛圣域之誉,历史悠久,寺之名号益显。年久代湮,殿阁灾余,金色消沉。灵湖寺初毁于宋末,元至正8年(1348年)重建,明洪武30年(1397年)重修,清咸丰6年(1856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土客纷争,寺宇被焚,仅焦土。光绪10年(1884年)广海奇石彭凤桐志慕云林主持重建。峻工后善行圆满,整座岭南建筑,布局宏伟壮观,即易名“灵湖古寺”。1937年寺又遭洗劫。1947年住持继慈法师得0檀越。奇石建筑商余沛捐香资略加维修。后由于发生震动,历史沿革,世法无常,年代变迁名寺沦为疗养院及驻军牧马之场地。

  际兹国运兴隆,宗教政策落实,灵湖寺教产归还佛教界管理。2006年7月11日原广州大佛寺常住僧人释仁伟为还乙酉仲厦梦中愿,经台山市博物馆领导介绍来寺,主持恢复,重兴祖师道场。古寺满目疮痍,师叹:“禅林凋零,梵刹之凄清”。恒蓄兴建宏愿,趁政策之修明,善因夙愿,法缘广洽,心殷圣域重光。承蒙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台山市政府、广海镇各级领导支持及海内外众善信之扶持,智药三藏祖师常寂光中加持。涓吉丙戌年观音出家吉日动土修复灵湖寺兜率内院,同年季冬26日竣工,历时数月,工程费用庞大。缘荷岭南善信居士动员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江门等地信众发菩提心、植大福田捐资建寺,数额尤巨,并得江门大檀越居士助筹香资迎请玉佛及装饰殿堂用品。灵湖有缘善信联合番禺大石众善信为灵湖寺做大须弥山。大放光明。随后东莞广海同乡会同仁发心捐殿外铜香炉铺砌180平方米花岗岩石板于寺前广场。各大善人崇圣同怀,慷慨豪举协应,共修德业,事功告成,只园再现,梵宇琳宫饰成;佛光普照,金洲宝界通明;海潮音起,磬呗响彻云宵;莲云法雨,福泽人天无涯。为褒扬德事,赞誉善人,乃备勒石。光昭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