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词三篇

阿林老师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词3篇1

  暑假,我去北京颐和园划船,划着划着,划到昆明湖中间的时候,一座桥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拿起颐和园的导游图看,知道了这座又高大又美丽的桥,叫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著名的景点之一,它飞架在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是在乾猪年间建成,是一座联拱石孔桥,还是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呢!

  十七孔桥非常雄伟,这座桥的桥面下宽十四点六米,桥面上宽六点五六米,高七米,有十七个大小不一的桥孔,横跨在一百五十米的桥面上,给人一种雄伟高大的感觉。

  这座桥非常美丽,桥面和桥基使用青白石、青石和花岗岩,护栏用汉白玉。桥栏上的.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一共有五百四十四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在这十七个桥孔中,第九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远远望去,十七孔桥犹如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我被这座桥吸引住了,开着船在桥孔下不停地钻来钻去。

  这座桥的用处非常的大,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座桥,去南湖岛和廊如亭,只能坐船过去,多麻烦啊!有了这座桥,给游客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节省了资源。有了这座桥,还可以在桥上观赏颐和园的美景,这样多好啊!

  这座桥真是一座又美丽又雄伟的大桥啊!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词3篇2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出文昌阁向南,湖滨小岛上即知春亭,因岛上遍植桃柳,最早显春意,故得此名。站立亭中远眺近望,远、中、近景一览无遗,是观全园景色的最佳地点。岸边还有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祠。再向南行,即可见全园最大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在乾隆时期,这组建筑叫“大报恩延寿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并改名“排云殿”。据说,开始时慈禧想把这里作为她的寝宫,但在刚落成时慈禧就得了一场病,她认为到可能是此殿距佛门侧境“佛香阁”太近,不适于长期居住,后来她才决定把寝宫改在乐寿堂,而排云殿只作为她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词3篇3

  颐和园俗称“皇家园林博物馆”,其中最大的一座桥就是十七孔桥。整个园林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昆明湖占了大半面积,湖中有一座小岛(南湖岛),连接昆明湖东岸和南湖岛的这座石桥,就是十七孔桥,它不仅是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道路,其本身也是一座值得品味与鉴赏的奇特建筑。

  十七孔桥长达150米,有8米宽,造型美观、气势恢宏,昆明湖宽广的水面碧波荡漾,若没有了十七孔桥的装点,倒显得太单调乏味了,有了这一座横跨水面的石桥,显得更富有生机和情趣。在阳光的照射下,桥与水中的倒影紧密相连,形态优美,似一把长弓。

  十七孔桥顾名思义,有十七个孔洞,据说之所以选中十七个孔来建造,是因为从左右两侧数到正中间最大的那个孔洞都为“九”个孔洞,而“九”,恰恰是当时帝王认为最吉利的数字。十七孔桥是清乾隆十七仿“卢沟桥”所建成的,桥上的石雕精美生动,桥的两头各有两只水兽,两侧的栏杆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石狮子,数来共有544只,比卢沟桥还多上不少。这些石狮子大小不一、姿势千奇百怪,仿佛真的一样。与石狮子照相呼应的是立于桥东面的一尊镇水铜牛,听名字我们就可以猜到是用来镇压水灾、祈求百姓平安的。

  十七孔桥上还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匾额。站在桥头,迎风而望,你是否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微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