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使人知仁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一个人爱别人,才叫爱心。成就别人才是无私。“仁”也就是爱自己,世上没有只爱别人不爱自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哪里能爱别人呢?
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要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的仁义。真的仁义出自真心,所以就会真正的快乐。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伴随快乐,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名利,各项成就,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么这些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由此,我们要学孔子的快乐主义和包含的快乐人生观。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多少知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那么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并实践做人的道理,学习孔子的人生观?
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了《论语》,这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
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
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她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她们)用怎么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论语》中告诉我们的第二个人生态度就是尽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弥补遇到的遗憾。
灾害已发生、悲剧已上演、迅速地正确面对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减少损失、重新站起来。此时,支持我们站起来的是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重建后的汶川,人们一片忙碌: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重组新的家庭、修补破损的房屋、生育新的生命。通过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汶川的人们渐渐地弥合心里的伤口,去逐渐减轻心灵的苦痛,通过劳动,汶川重新获得了新生。《论语。宪问》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你心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种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悲痛是难免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
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思想修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也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再大而化之,国家的治理与安定也和为人的基本修养有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在合适的时间调动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除去统领者的特殊身份,其中有不少要素(严谨、守信、节俭、仁爱)都是与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治理国家也是从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点开始的,的确是值得重视的大事。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的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加上自己对《论语》研读,对于论语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其中所渗透的孝道的感悟也更加深切了。
课堂上,老师经常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却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还通过观看电影《孔子》,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这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根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修身之道。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平辈、晚辈。而孔子所向往的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希望自己能做到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这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孝。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就我们个人而言,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君子的品德中,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论语》中的孝义也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论语》呼吁天下的儿女尊重父母,及时行孝,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下面,让我们走进《论语》,感受其中的孝义。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在父母去世之后,依然谨记父母的教导,那他就算是孝子。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近年来流行过年出去旅游,对于这种做法,大家的观念也不同。而我认为,过年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应用更多的时间陪父母在一起,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取追悔。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通常,父母会把我们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给我们庆祝,让我们每年都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生日。然而又有几个人能记清父母的生日呢?又有几个人能在父母生日这天给他们庆祝?父母的要求不多,哪怕是一条短信、一个小礼物、一句问候、回家的一杯水、一个小举动,就能让他们非常开心。
当然,对于父母来说,生日是喜忧掺半的,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做儿女的现在还有机会孝敬他们;忧的'则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我们还能够有多少心愿真正来得及完成呢?也许,现在的我们并不能完全体会这句话,我们可以看现在父母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样子。他们更多地是担忧,因为我们能做的太少,父母能给的太多。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那一天,不管我们再怎么追悔,一切也来不及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今年来,子女不孝的丑闻也经常搬上新闻,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欠父母实在太多,唯有在我们懂事之际、父母有生之年尽足孝道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什么是孝?在我看来,能让父母天天开心就是孝。我们尽力做到父母满意,生活里多关心父母,这些并不是难事,但在父母看来,却十分欣慰。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感想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自我介绍用语大全之问候类
到山下去看树的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1200字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演讲稿
到山下去看树的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1200字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600字三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匆匆读后感集锦十五篇)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读后感范文
科学大众读后感(精选12篇)
读夏洛的网有感800字(通用十五篇))
离开的,留下的精蚜后感
陶罐和铁罐的读后感(通用六篇)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
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优秀读后感
五猖会读后感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