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是我最钟爱的作家之一。读他的散文,清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却不乏人生哲理。读他的小说,《红牡丹》、《京华烟云》,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书如见其人。特别是《京华烟云》,更被誉为近代版的《红楼梦》。读他的第一本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作品——《中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全面阐释,兼收并蓄,既不像辜鸿铭先生那样全盘肯定,也非全盘否定,应该说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颇有见地。
其中,在读过《京华烟云》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仍沉浸于人物故事的曲折离奇之中。林语堂先生本人比较尊崇道教,书中的姚老先生也是一位宗崇道教之人。他最欣赏的人物是书中的姚家二小姐——姚木兰。曾经说过,养女当如木兰。林语堂先生有三个女儿,无一人上过学校,但是后来每个人都成为才女,成就非凡。最可惜的是大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因性格不合而离婚。她兼具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在处理自己个人问题的时候处于矛盾之中,既不能彻底放手,又没办法挽留。中年早逝。林语堂先生曾为大女儿写过悼文,非常的悲痛。
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即便后来接受了许多的西方文化影响,但在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仍不免会转到传统文化中来寻求答案。因为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许多中国人都是外儒内道的思想。工作中要求“入仕”,忙碌的时候渴望“出仕”,从道家思想中寻找一些“宁静致远”的东西。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刺猬效应”,说的是两只刺猬想要为对方取暖,可是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得鲜血淋淋。
通常人们会认为跟一个人吵架一定是跟他感情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容易跟家人吵架,常跟情人吵架,会跟好朋友吵架。试想一下,原来常跟我们有争执的人竟然都是跟我们最亲密的人,而能够跟我们发生争执的人也对我们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有人常说“吵架”也是一种沟通,而愿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了解你的人。
花两个星期读完了《京华烟云》,的确是好书,对于我高一的阅读水平恐怕是个挑战。读完了,第一感觉是,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是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国打开一面解读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窗子。
看书前就看过新版的《京华烟云》电视剧,读过原著,才知道,电视剧改编的实在是太离谱了,简直把应有的内涵一扫而光,也许作为电视剧,要改编这样一部缺乏戏剧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来观众,恐怕也是很无奈的。对于书中关于中国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细致如怎么用凤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脚,妻妾地位的差别,怎么抽、抽白面,壮阔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这些知识的介绍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场,更大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个颇有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人物之多煞是壮观,这部小说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任务数量虽远远不及,但每一个都很成功。木兰崇尚美的事物,喜欢奇思妙想,而又通情达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聪慧,身为富家之女却毫不骄纵刁蛮,相夫教子以为乐。这两姐妹可说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了,实在让人喜爱。而立夫正直、爽朗、满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近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给陈三那一段叫我这个现代人看来都太过“现代”了。
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们生活的变迁,背后的大幕却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讲那一阶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关的。他们因战争而逃离,因政变而恐慌,正是因为发生在那个年代,故事才更具现实意义。书中的木兰想过平凡的生活,而纵观整个历史,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难者、挂念骨肉的父母、思乡的游子。正因为是从平民的视角,而非纯粹战争的描写,才更能体会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可怕,因为读者和他们一起成长,那种体会也更加深了一层。其实真正让读者觉得描写生动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让读者对遭遇恐怖的人“熟识”,仿佛他一直在你身边。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超越了一般的小说,也许还有些我现在没能深刻体会的内容,N年以后,也许我想起某一页、某一段,又会心生感慨吧!
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如果说是几大家族的兴衰史,不如说是反映中国一个动乱时代的跌宕起伏的历史缩影,但书里更多哲学思想观和人物的人生体验变化也让我们读者的思想跳出家族纠葛史,得到无限的升华和净化。
我喜欢姚先生的道家自然大道的人生哲学,喜欢木兰聪慧美丽大彻大悟的思想转变,喜欢立夫的激进昂扬的敢作敢为,也喜欢荪亚的豁达包容快乐简单,也喜欢开始讨人厌但伟大转变的人如素云的自我救赎,更喜欢最后新一代年轻人如阿通、肖夫的舍家为国的英雄气魄。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先生最后木兰思想升华的几句话,那是魄人心声又掷地有声的铿锵有力的回响:
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
这歌声让人热血沸腾,也看到中国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她的内心也改变了。她失去了空间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感,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分子了。
她父亲是全凭静坐沉思而获得,她现在也获得了,却是由于和广大的群众,男男女女、儿童的接触。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仍然看得见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融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
读到上面这些才感悟到本书的精神力量,让人动容,让人振奋鼓舞,也让人回味无穷,中国是伟大的民族,就如青青原上草,生生不息,长歌万里,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发奋图强,才是为家为国的好男人!
最后一个家庭,牛家。一个存在于整本书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图,马祖婆尖酸刻薄,牛怀瑜卑鄙龌龊,牛素云蛮横无理。唯一拯救了他们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辈子,骄傲着活着骄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兰比上比下出言不逊,离婚后跟哥哥误入歧途,成了当年的白面儿皇后。风光又讽刺。最后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钱,就得做为日本做不正当勾当,谋害同胞。欣慰,庆幸,素云最后的选择为她干过的所有坏事一笔勾销,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更值得庆幸的事情?牛家没落理所应当,也代表了当时的政府官员家里的斗争有多激烈。100个人里不可能全是傀儡,总要有一个黛云!
书里还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妈,一个乡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当我看到她自从儿子丢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号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陈三找到了,可是陈妈却又没了。这一对母子的阴差阳错,让人想起,那时那日的战场,有多少母子生离死别;小小的银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让人相信命运之轮的转动;陈三、环儿、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个人代表的一个世界,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一股强心力!小人物的辉煌造就了整本书的辉煌。林老细腻的笔触没有丢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有生有死,让人欣慰让人安心。
书中有一段说老北京的语句,说的很好: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学生,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战火中依然在茶馆挺细喝茶聊天,生活之计,永不停息!也许就是这种精气神儿,让北京撑到了最后,撑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个同样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没落。唯一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是站在向着未来的大队伍里,带着精神,勇敢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书,荡气回肠,把我带回那年代,感受那时那刻的精彩!
感触颇深,读后感叹,谨以为念。今后重读感悟又将是另一番。
不知怎么的,当在心情浮躁不安时,品读这本小说《京华烟云》,原来躁动的心立刻能够平静下来,也许是被书中主人公姚木兰那种稳重而又端庄的形象所吸引,被故事中青年男女在面对争吵,背叛,分离时表现出来的如何爱,如何宽恕,如何追求而感动。电视连续剧与原著相比较,故事情节有许多不同,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青睐与电视剧。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所写的长篇小说,故事讲的是牛,曾,姚三家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姚家的大小姐姚木兰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从小深受父亲道家的影响,知书达理。在小时候因为一次逃难被拐后被曾家所救。在数年之后,曾家的大公子因为风寒,危在旦夕,曾家想到了冲喜,想到了木兰,因为木兰在他们心中是完美的,但木兰没有同意,曾家只好选中了木兰的妹妹莫愁嫁给荪亚,木兰的好姐妹曼尼嫁与平亚,牛素云嫁与经亚,而就在这大喜的日子,莫愁因为误会荪亚而逃婚,曾家来姚家要人,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跪倒在地的请求,面对自己已经有了心爱之人时,木兰选择了替妹妹嫁给荪亚。嫁入曾家的木兰并不是和其他的新婚夫妇那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荪亚看到新娘不是莫愁弃她而去,她的妹妹恨姐姐替她结婚,而她却默默的面对着丈夫的背叛,木兰一再善良的忍受着,终于当她得知荪亚与另一个女人曹丽华有了孩子时,木兰选择了离婚,可这是曹丽华却死了,荪亚痛苦万分,曾太太请求木兰可以留下来,木兰看着那个孩子,也许是出于母性的角度,木兰同意了了。木兰对那个孩子当作自己的亲骨肉来看待。最后,木兰赢得了荪亚的爱与尊敬,赢得了爱情。而妹妹莫愁早已不恨她了,与立夫结为了夫妇,对于素云后来伤害过曾家和姚家,即使素云和经亚离了婚,木兰仍然以一种宽容之心原谅素云,致使再后来帮助木兰共度那关。
木兰在每位女孩心中都是完美的,她不仅拥有才能而且拥有一份宽容之心,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评。她以一份善良,一份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人,不分贵贱。对于我们,被她那种精神而感动着,更应该学习她那种精神品质。
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几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个很挑剔读书的人,喜欢的书,看上几遍都不烦,比如《红楼梦》,不喜欢的书,就算勉强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十年前读到哪里,现在还是读到哪里。说的是北京城里几户富家的少爷小姐们在动荡年代的爱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颇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让人看了不禁赞叹,有时候给人似曾相识见红楼的感觉,比如银屏说:我又不是你们家买下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开了这里,嫁给平实庄稼户的。不是很像袭人对宝玉说的一番话吗,巧的是所处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说到木兰大婚,有四人专管杯盘碗碟,有四人专司迎宾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贾府大丧凤姐儿指挥的场景;还说到姚家买下王爷家的花园,连园景都修得像大观园似的,还有“青纱橱”,楼台水榭等等。对林先生的生平并没有研究,不过借着字里行间猜测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欢《红楼梦》,《京华烟云》里相似的场景是向曹先生致敬来着,不过仅仅猜测而已。这是我自己在读书时发现的一点乐趣,觉得很有意思。
读书真是一件可以让人平复心情的好事,虽然我说不上什么具体的道理,不过确实对我有这样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觉得实在是绝妙之极,恨不得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把好词好句收集起来,闲暇时候点评点评或做点发展扩充,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时候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现在看来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同样重要。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书中却自有一份韵味在。
林语堂一直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学着,他学贯中西,更主要的是,他总是让人觉得很和蔼,从不会板起面孔教育人。同时一本著作,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姚思安,他很显然是道教学派的忠诚信徒,道教和儒家有什么区别,从里面的三大家祖可以看出了,一个是姚家,书香门第,富有之家,生意做的很大;另一个是曾家,显然他的家族代表儒家思想的代表,为人处世,遵从礼节,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另外一家就是牛家,是追逐权贵和利益的代表,虽然也从书上学到了装饰门面的所谓“学术”,但只不过是沽名吊益的一种粉饰和手段而已。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当时属于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世事变迁中,无论那家都无法幸免于难,但在面对同样的动荡和不按时,他们的反映和最后的结果却大大不同。姚思安,道家的代表,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当一切繁华过后,一切都化为虚无,最后他很安静的离开了人士,在世人的严重,他似乎真的成了仙人,可以遇见未来,最后安然平静的离世。曾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当一切变故发生的时候,他的反映,是对世事的不满和愤恨,最后在悲哀中离开了人世。而牛家,荣华享尽,风头尽显,成了日本人的走过,最后成了人们的笑柄,日本人刀下的鱼肉,让世人耻笑。
虽然对儒家和道家理解不够深刻,但我的感觉是儒家总喜欢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告诉你如何处事,如何做人。被称之为出世的哲学,如果要工作,要入世,处处都能感到儒家的影响。而道家总是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他认为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对一切都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可以接受所有的观点,经常认为自己是错的,自己是微不足道的。历来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中间徘徊,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换选择儒家思想,而一旦受挫,会不由的选择道家文化,可以关心生活,关心自己。
信仰和爱情人类永远的主题,在人间有了男人和女人以来,男人和女人的话题一直是人们所专注的主题,无论文学也罢,现实生活也罢,对爱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无法回避的。里面的女主人翁姚木兰可以说是林语堂浓墨重彩所打造的一个形象,也是他非常喜爱的一个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于一身,既有道家的潇洒脱俗,又有儒家的锐意进取。她的爱情无疑也是作者和读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对姚木兰也是如此,因为自己无意的失踪而结识了曾家,也许在冥冥之中,这是上天的一种安排,最后她嫁给曾家的小三,曾孙亚。就在曾家到姚家提亲的时候,她的心里正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时她心里的如意郎君确实逸夫,逸夫生于贫寒人家,却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深得大家的喜爱,对于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兰来说,家教很好,对财富和金钱向来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东西本来就很少,对于积累的财富来说,如果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种拖累。所以她对逸夫的爱恋是发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亘古以来,人们对爱情的寻找,是不是都希望从中找到自我,从对方身上找到一种认可。最后她还是接受了所谓“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给了曾孙亚,在世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孙亚容貌可人,性情温和,显然是人们眼中的幸福婚姻。也不能说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里一直为逸夫留这一席之地,时刻伴随这她。一直到最后逸夫被捕入狱,她冒死相救,是什么让她有这种勇气和决心。
婚姻是什么,可以有一个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饭,睡觉,尽着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可每一个人的心里也许都装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伴侣,也许在生活中存在,也许只是一种概念,可每个人的心里是否都为这样一个虚拟或真是的人留着位置?
意犹未尽,这是我读完《京华烟云》后的第一感觉。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姚思安,主人公的父亲,他是真正读懂了“道”的人,他不拘旧习,思想进步,远非同一时代的人可比。他反对给女儿缠足,视金钱如无物,勘破生死,享受人生。他超然的见解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辈,木兰、立夫等因此都显得卓而不群。他是那个时代的圣人,那个时代真正的老神仙。
姚莫愁,主人公的妹妹,她稳重,贤惠,宽容,虽然思想略显保守,但的确是最适合持家的人。有这样一位妻子,孔立夫基本不需要为生活而再担心,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或许,立夫更喜欢木兰,但,的确,莫愁更适合他。
冯红玉,相貌出众,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从任何一个方面看,她都是翻版的林妹妹。除了名字的颜色外,再也看不出什么了。她和阿非本可以算作青梅竹马,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段事不关己的话,让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天妒英才,何况她还是红颜。
孙曼娘,木兰眼中最美的女,也是木兰最好的姐妹。她温婉贤德,尊礼仪,孝父母,她和平亚,本可算是天作之合,可惜二人均为旧理所缚,最终的结局凄凄惨惨。幼时丧父,少时丧夫,一辈子没享受过丈夫的疼爱,没生过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悲剧之中。如果她当年能大胆一些,或许,生活会好很多。
牛素云,我觉得是这里面最可怜的人之一。蛮横无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憎恶,但最后在面对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时,她番然悔悟,让人们肃然起敬,当然这也跟经亚的孩子以及姚老爷子的话有关。
当然还有平亚、经亚、荪亚、暗香、曾文璞、曾太太、桂姐、丽莲、爱莲、姚太太、冯舅爷、环儿、体仁、银屏、华太太、宝芬、陈妈、陈三……太多太多的经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他们之间的各种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虽然我觉得,最后的结局有点生硬的走了高唱爱国的政治路线,但总的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再好不过的书了。
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着,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地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说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
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又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现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绎,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曾家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的爱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了圆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就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这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人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位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了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重,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
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伤,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护士3分钟自我介绍模板合集7篇
新单位自我介绍三篇
中国移动分公司经理竞聘的演讲稿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国旗下演讲稿
缺氧读后感范文
七年级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
叩问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教育教学专著的读后感(精选五篇)
汪国真热爱生命的读后感范文200字(通用十六篇))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三篇
图书干法读后感
玛蒂娜读后感100字
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500字(精选五篇)
陈迁主编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
大宫读后感:步步红莲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
关于童年的读后感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