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三篇

秦风学老师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三篇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一)

  余文森 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近期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 关于三维目标关系的阐述。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同时,指出三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哪个维度是显性的、哪个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很多新教师或者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清晰地辨别出他们的哪些教学是在完成三维目标中的哪种目标。他们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

  2. 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表达。余教授引用了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观点。江先生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还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第二个阶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如果老师过渡包办,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第四个阶段是“基本独立阶段”,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读懂75% ,此时如果老师还讲系统性、全面性,仍然事无巨细、全包全揽,教师就会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适得其反;第五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就不加区分地从“极端控制”走向了“极端放纵”.

  3. 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情境教学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也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生动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经常深入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尽管他使用的语言很平易、很朴实,但他所表达的道理却很真实、很实在,对一线教师也最有启发!这样的教育专家才是真正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使用普通老师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教育的真实。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二)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 , 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三)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这条规律告诉我们 :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 :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