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作品读后感范文

李盛老师

  席慕蓉作品读后感1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的诗,大多篇幅简短,却蕴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没有郭沫若的气贯长虹,寥寥几笔之间,却有着女孩儿细腻的情意,婉转流丽,清新动人。乡愁,青春交织在诗篇的字里行间,隐隐间,几丝忧伤,静静地从心中流淌出来,让我感到一种支离破碎的痛楚。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以我孤独 细雨霏霏 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于孤独的布鲁塞尔中,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只有心中对故乡古旧街巷的浓郁思念,在故乡的件件往事逐渐浮现眼前,作者心中的愁苦,便凝成了这样的一份感人肺腑的诗篇。

  “把青春一卷而过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 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天的水流”一样的山,一样的树,一样的星斗,一样的明月。只是人,早已不在依旧。我的眼前仿佛迷离出这样一幅唯美的画卷:在云雾朦胧的山上,一位女子轻轻走来,深邃的夜空点缀着一簇簇繁星,和那皎洁的寒月相应,洒下清冷的光,女子却悄然停下脚步,望着这熟悉的一山一木,心头缭绕着梦幻般的回忆,却再也回不了那曾经的岁月了。

  只言片语,这些对一去不返时光的精心刻画,让我不禁为之动容。眼前的画面交织重合,在空落的心里,激起千层叠浪。随着那最后一阵放学铃,六年的小学生涯,就这样离我和我那亲爱的同学们远去。

  曾经的我们,在老师的呵责下吐着舌头面面相觑。曾经的我们,因为彼此间的误会而心生不快。曾经的我们,在微风习习中畅所欲言,彼此袒露心声,间或抱怨学校刻板的规章制度。曾经的我们,在回家的那条绿木葱葱的林荫道,欢声笑语,徘徊在烧烤摊前垂涎三尺。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可爱,似乎连风都被我们的欢乐所感染。

  而如今,蓦然回首,物是人非,那份随风舞动的快乐再也回不来了。毕业考后约定,也已消失殆尽,不知何时才能兑现。或许,到了两鬓斑白,仍在古木阴中,黯然神伤?

  正如《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席慕蓉作品读后感2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一首《莲的心事》流露着淡淡的忧伤,一丝一缕,缠绕于我心。

  她的诗句,字里行间里流露着情意,没有矫情的修饰,一切都归于平淡,似古筝的声响,平淡中奏出奇丽的天籁。她那细腻的笔触,仿若正描摹着一个乡村的傍晚,静谧的阳光迷蒙昏黄,有人轻哼着一首古老的歌。遥远的故事,总能拨动起人心最底处的那根弦。《初心》序里她曾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我们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

  她的作品正如黎明时的高山,站在山下的你总能望见它的轮廓,却怎么都看不透它原来的模样,因为它的周围正缭绕着雾气,附着遥远、空灵的气息。而我已被这气息深深吸引。

  我喜欢读她的诗,那抹淡淡的忧愁的味道总令我痴迷。“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此刻,她的心是一片没有脉络的叶,永不凋落,而那思乡的愁也氤氲我心。“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此刻,她的心迷惘在沉思中,像羊羔迷惘在归家的路途,而我在青春中停住匆匆的脚步,思考着前方的路。

  她说:“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我总在没有旁人的时候想起这段话,只是自始至终不能参透,而每一次我都能触碰到那个弱小的自己,就像黑夜失去繁星似的,心生战栗。

  有人说,席慕容的诗,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内心的叹息,是写给了那无尽的岁月的。而我感受到的是那其中蕴含着的力量,是她对过往的苦涩的告白。

  此刻,我想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席慕蓉作品读后感3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乡愁,贯穿在席慕容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

  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

  席慕蓉作品读后感4

  接触她的诗歌和散文不久,要说最为熟悉的,不过也就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尽管如此,在阅读了接近十几篇作品后,我不得不称赞席慕容是一个心思细腻且文笔流畅。每每读来都会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无论读上多少遍,总是能够体会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从每一首诗里面我都能感受到她那颗炙热跳动的心,苦苦诉说着她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感情。

  席慕容用她的笔,轻轻的描绘着,勾勒出一幅幅能够触动到我们灵魂深处的画面——主人公可以为一棵为了一段缘而苦苦等待了五百年的树;可以为流着伤心泪看爱人离去,家破人亡的楼兰新娘;也同时可以为感叹时光像白驹过隙,物是人非的她自己。华丽的用词和精致的写作手法只是如在繁花旁边点缀衬托的绿叶,我所真正欣赏的,其实正是她那种不同与常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仅仅只用两只眼,一只手所创造出来的不一样的世界。

  她对这世间万物,花草树木都皆抱有着异样的情怀;仿佛它们都是活的,动的,是会有喜怒哀乐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有好多次都在想,她到底是以怎样的心情,写出这句带着三分遗憾,七分感伤的句子?她又是如何把一个植物的心理活动刻画的如此惟妙惟肖?在她的作品集里,很多诗歌都是以爱情作为主轴,用最真实的一面活生生的告诉了我们这世间的残酷。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我已经过了读公主童话长大的年龄,也开始逐渐知道和了解到想要万事达到完美无瑕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天是公平的,在给了一个人足够挥霍的财富以及显赫的身份地位的同时,也会不留痕迹的拿走一些;亦或者如同被折断翅膀的鸟儿,失去所向往的那份自由。

  想必席慕容正是看透了这群天天在街上与她擦身而过的男男女女,才故而感叹“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