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读后感范文

莉落老师

  《尼采》的读后感1

  尼采(1844-1900),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生命已经俨然站立在二十世纪的地平线上;而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与立场的不同,人们对其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常常遭到误解,以至于波达赫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笔者认为,凡是那些对尼采思想的褒扬抑或是极力的批判,都可以不加理会。作为一名读者,最重要的是你从其中汲取到了什么。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尼采,你只需要你心中的尼采。

  在读了丹尼尔的《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与尼采的《瞧,这个人》、《快乐的智慧》、《偶像的黄昏》、《善恶的彼岸》、《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等著作后,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重估一切价值体系。

  尼采说,“人们既不相信我的话,也不了解我,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业将我事业的伟大性和我同时代的渺小性之间的悬殊,明白地表现出来了。”于是他便允诺去完成最后一件事——“改良”人类。正如他所说的“我没有建立新的偶像,我只希望旧的偶像们了解所谓赋有人类双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打倒偶像然后对一切价值体系重新评估。”

  对一切价值体系重新进行评估,这是对现代性与一切业已存在并且牢不可破的社会意念、价值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批判和颠覆。这场重估运动成了尼采思想和“文明”之间的针锋相对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战争。瞧,这个叫尼采的人,这个离经叛道者正在试图摧毁一切清规戒律。

  这似乎是一种极端性的反抗,用自身的自由思想对抗社会意志。尼采抛弃了那令其不屑的过往的历史,理智也被随之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意志的抗争,尼采打算用狂热、敏锐和梦幻般的目光将旧的道德体系杀死在那温床之上,当然,他的双手也是强硬而熟练的,几乎被他自己赋予了颠倒乾坤的本领,那么,对一切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评估立马便变得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然而,重估一切价值体系是对是错呢?正如我们看见的一样,但凡存在的并非是完全合理而正确的,业已存在的旧的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存在着的一切表象都是值得审视并依靠自己进行甄别。笔者认为,对一切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是每个个体的权利,也是个体在人生路途中的义务,因为只有如此,一个人才不至于在俗世中迷失掉了自我与灵魂。

  《尼采》的读后感2

  自从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卡米耶德兰穆以一个果敢的手势打破了巴士底狱,自从那个像男孩般瘦弱的律师罗伯斯比尔让国王和教皇在他的法令飓风前颤抖,自从矮个子少尉波拿巴拿破仑凭一把宝剑任意修改欧洲疆界,眼望星空,历史冲过新世纪门槛。

  正当十八世纪的伟人们都在弥留之时,毁灭也对那些刚刚跨进十九世纪门槛的诗人、精神斗士、解放心灵者举起了屠刀,从未有过如此不屈的鲜血浸渍神的圣坛。

  这个偷听并打破诸神谎言的预言家,善妒的诸神没有杀死他,却使他处于无穷无尽的混沌梦境中,他的唇依然能开启,他衰弱的身体还能感受日耳曼民族的土地,他的目光还能无神地飞掠出窗外,却再也不能从抽动的嘴角冒出波浪般沉重而激情的思想。

  英雄的风景中没有天空,宏大的演出中没有观众,只有众人的缄默在寂静中颤抖。

  宽阔的前额刻满了沉思的皱纹,深深的眼眶下闪烁着鹰的敏锐,皮肤紧绷的脸上凝聚着超人的意志,残暴的罗马勇士般的髭须悲壮地盖住严肃的下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博兰登堡上手握缰绳、持着锋利权杖的女神。

  这个受尽折磨的人充满感激地用他伟大的颂歌感谢磨难,因为它使生活于他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更新,一种发现,充满意义。所有认识来自痛苦,病痛永远使我们追问根源,而快乐倾向于迟钝、无知的满足,在痛苦的面前,心灵的土壤被开垦了,有了耕种的空间。

  他陶醉于短暂的健康之中,他觉得健康应当是世界的意义,生活的目的,大地的尺度,一切价值的标准,现在他以高涨的激情,热烈的颂歌,生命的色彩高高挥舞着权力意志的旗帜,语言带着原始的力量从他话语的每个毛孔中流淌出来。

  不论是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还是其他哲学家,都从未有震撼人心的感觉,他如横扫的风暴,充满急剧的掉头,撒下对于伪善、教堂僧人、艺术谎言、爱国空话以及任何一种使人丧失良心的麻醉品,因此他的认识就像激越的血液,颤抖的神经,堆积成一部充满激情的心灵史。

  诚实,纯洁,这是我对尼采的评价,这个反道德的人身上积聚了如此优秀的品质,不能不使人惊讶。人们平时作为精神生活酵素来冷静地感受自己所成为的美德,这是穷人的美德,是乞求的象征,是奴隶的烙印,是冷漠甚至惰性的魔鬼——阴暗的幽灵,在尼采身上却像音乐给予人一种享受,他对于真实的热爱,壮丽的超越,雄浑的行板上升为壮阔的庄严。对于他来说,强度意味着一切,内容并无意义,对于他能去考察的地方也必须想去看,而绝不可出自一种多愁善感的宽容、胆怯,而顾左右,言其他。尼采作为哲学家,就像艺术家一样不寻求结果,不追寻那凝固在大理石上僵死的定局,他只有形而上的风格,一种道德上的人的风格,并且保持着成为真实和保持真实的强烈意志。

  他的伟大不在于建立了一种体系,而只是给出了一种气氛,一种自由、强健的空气。大自然在向更高形式进发时,否定自身,从而表现为地震,海啸,暴风,每个时代也同样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力来反抗共同性和道德的腐朽。

  重要的是永远具有活力,而不是永远活着,所有他反叛过的都似乎在那独一无二的形象中找到了情感的深度,生命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