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其中真实质朴的文字,也因为安静二字,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是我喜欢的环境与氛围。
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魔力,它仿佛带着那么一丝诗意,让人深陷其中,我们享受安静,不仅是因为那种寂寥,大音希声的氛围,也是享受一个人。安静让人感到富足。
而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浮躁与喧嚣哪怕是在神圣校园与课堂,最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仍不能免俗,虽说年轻人应该多一些朝气,多一些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做学问,学习上也应当沉下心。年轻人也要适当地安静下来。当然,现在是很难去寻到一个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利益驱动了很多人的行为,欲望充斥了许多人,寻找一个地方属于安静变得极为不易。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安静,也不需要,他们更想要的是镁光灯,是热闹。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对于热闹的向往都存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生气满满,而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更加的沉稳,不会那么喜欢太过吵闹的场所,喜欢安静一些。向往热闹只是生命历程中某个时段的表现形式,世间的繁华喧嚷,总有尘埃落定之时。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也许也是适合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安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安静,有自己享受安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感悟。
莎士比亚对生命有有过一局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了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充实。表面的热闹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我,而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浮于表面万万不可取的。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所以,安静还是一种境界,守护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保持心灵的宁静,就是在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周国平还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
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安静注定不是一种瞬间的偶然所得,而是常年累月的提炼与积累,让内心更为充盈,使生命摆脱浮躁而趋于安静。外在的喧嚣都只是表面,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充实。
“喧闹”,是“安静”的对立面,这个观点应该说毋庸置疑。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便难免引起歧义或是反对。是说“喧闹”是“安静”的真子集?还是说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喧闹?首先,我赞赏你的见解,这么说似乎都没错;其次,我想说这只是我在读这篇《安静》之前之后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说是想法。
若说世界是一座由“安静”与“喧闹”两个托盘所构成的天平。那么,“安静”与“喧闹”究竟孰轻孰重,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安静”的一边。睡觉总得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吧?总不会有人喜欢“热闹”到大白天跑到校道旁睡觉吧!?当然,除去睡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自己的生计,或学习、或工作。就举个最贴近的例子来说吧,作为学生,难道在一间只听得见翻书“沙沙”声的教室里学习不比呆在一间热闹得像菜市场的教室高效得多么?相信大多数学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至少,我便是这样的,喜欢安静。远远看去,世界是热闹、生机勃勃的,但翻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是夜晚安静的半球。这使我不禁想问:世界真的是安静的么?
周国平的《安静》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喜欢这一段话,也喜欢文中所说的这种活法。远离人烟也许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却也难得寻求到一种全天候的安静。古时隐士选择了这种安静,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而现在的我觉得,丰富的安静是人生的一种至上的境界。安静了,便摆脱了外界名利的诱惑;丰富了,便拥有了一种内心精神世界宝藏的可能。
只是,那种境界仍远远无法达到。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免不了“喧闹一下”,都难以排斥喧闹。所以我想,安静其实应是一种态度,一种内在的追求,想追求安静、追求高效、追求一种内在心灵的充实。而我们又不得不在“安静”的外在染上“喧闹”的油漆,以求不受污染,不被视为标新立异。
安静,是喧闹的心灵寄托,喧闹在安静里。
安静与嘈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过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作者给我的印象也是安静的。初识作者的文字是在《妞妞》一书,感觉文字运用亲切又温暖。
再有机会拜读,则是在图书馆偶然看到《安静》这本书。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踌躇了许久。一是因为这是本哲学散文集,怕是自己并没有这种能力感悟出些什么。二是因为散文或许不如小说精彩,倘若半路放弃,便觉得是对先生的不尊重。
可是当我看到封面上"人生的最好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的字样,我感受到了共鸣。
人总是需要一点时间安静下来,一个人兀自处着,并不是需要刻意感悟些什么,只是在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里,需要平静的心情。盲目的跟随和追逐都会疲惫,一刻不停的奋斗和坚持都需要调整,在为了某个目标或终点奔跑的时候,总需要一点时间喘口气,停歇下来,静静地休息或是静静地思考。奔跑久了,自然会不知不觉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动作,于是便需要停下来,安静下来,找回自己。
而其实先生告诉我的不止是这点,他用文字描述着安静与相对安静,嘈杂与相对嘈杂。安静不仅只是指环境,比起环境的安静,精神上的安静更为难能可贵,它是一种精神容量的满足,它是陶渊明所述的桃花源,它是生命价值体现的形态。同样的,影响一个人的不一定是环境的嘈杂,更大部分的是内心的不平息,内心有多种声音交杂在一起,纠缠思想。
安静从另一方面是指心中的和平,对名利的淡泊,为自己创造一片恬静的空间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东西。即使物质能让我们感受到的满足感更快一点,但是精神得到的快乐却能更加长久些。那种快乐绝不是用任何东西可以买到或者交换到的。
我仿佛感受到先生对生活的执着,对丰富的安静的向往,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渴求。是的,我着实能有共鸣。因为那种安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只是,过了太多的时光,我们有这样那样更加物质化的需求引领着我们走向不同的终点,忘记了最初的想法。
我想先生想告诉我们的,不过是精神世界的拥有和保留。多庆幸,我在年少时便有幸了解这一点。
不管是从别人嘴里听见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谁都不能说了解自己,旁观者的角度是客观的相对比较清晰透彻,那谁又是跟着旁观者眼中的自己去改变?那反过说,谁又一直想着谁谁应该怎样改变然后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想法不同罢了!
在我工作的地方,书架的一角,一眼就看到与我性格截然相反的一本书——《安静》。说是截然相反,那是从别人客观的评价加上自己本身的性格特点——我并不安静,比较热闹,能说会道,甚至嗓门大!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却有这样的习惯——将自己的经历、想法写下,将给自己的孩子看。后我学会安安静静地沏一壶茶,选择一本书,看上一下午,以此提高自己写日记的水平,期望着自己写的这些东西能带给孩子正能量。
云朵经过天空的时候是悄然无声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看到的人知道,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朵云。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里面的内容悄无声息地划过我的大脑心房,这个经过很缓慢,最终当云朵消失也只是投进了地球的怀抱。是的,这本书的内容对我多少是有影响的,能够丰富我自己的内心,让我修身养性。而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着痕迹,可能第一印象已经难以改变,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以前的存在只是为了验证你以后的变化,不是没有了消失了,而是有了更深的内涵。
这本书让我最有触动的不是告诉你要如何修身,如何安静,如何放下暴躁的心,而是通过很多例子自然而然的让你平心静气,认真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记得里面的第二辑——《灵魂的在场》,在这一辑里面主要都是关于人们面对死亡时的'各种例子,看上去有点沉重,其实不然。
各种例子都是告诉我,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因为所有人生下就已经预示了衰弱最后死亡,所有人其实都是残疾的,没有绝对健康的人。身体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哪怕再恶劣,都应该被尊重,要对自己负责,不光是身体,也是思想!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有着很多年治疗癌症末期病人经验得医生。有一天,当他翻开《死亡与死亡过程》时,他的认识很自然地发生了一个转折,用他的话说,他到那时为止所认同的医学常识被轻易地推翻了。他从一开始就用常人的思维思考,觉得应该用瞒着癌症晚期的病人并且和病人的家属不断的安抚病人的方法争取癌症患者每一分每一秒,可是当癌症患者看到自己的病情并非如此时陷入了深度的恐慌,开始怀疑那些虚假的说明和空洞的鼓励。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和讨论这事,唯有当事人被排除在外。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那个即将死亡的人究竟是谁?最终这个医生得出结论:病人有权知道与自己的生命有关的重要信息,有权决定怎样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被告知了真想以后,病人诚然会感到绝望,但这种绝望要比那种因为被欺骗然后又识破欺骗所感到的绝望要好得多,他至少可以由于受到信任而产生出自己面对的尊严感和勇气,并且又可以在坦诚的气氛中与医生和家人进行正面的交流了。有的时候为病人争取每一分每一秒其实也是对病人的折磨,因为病人时刻被病魔折磨着,那想想安乐死有时候或许会让病人更加容易接受,固然亲人痛苦,可是患病的是患者而不是患者得亲人!后面就继续写了作者在其他书籍上看到的类似例子的感想。
我也是通过作者周国平所描写的有感而发,我从这一辑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正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比如婆媳关系,比如面对自己的另一半,比如面对自己的事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自己用怎样的心态和高度去考虑问题,然后化解问题。周国平正是通过不同的例子,告诉我正视问题,找到问题的根,去选择让当事人都能够接受的方法,这个时候就不需要隐瞒,需要的是适当的合理的沟通。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高度在摇摆,是更高了,还是更低了。没人可以准确地说看书就一定是好的,自己观念的变化可能就在一瞬间,可能需要试验过之后才能产生化学变化。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也只是我的理解,学本就没有正确答案,可能有人会说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说我根本不了解这本书要表达的意思,也可能有人会说我的年龄不该这样去理解,一知半解却又理解得过于深奥把自己都绕糊涂了,当然也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是不是有过一些不一样的阅历才有了这些见解等等。我记得相声界有名人物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阅历跟你的年龄无关,阅历只跟你经不经历有关,有的人十五岁就经历了一些事,所以他懂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有的人五六十岁了,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那他就不会真正明白去感同身受,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解读这样的经历。
而我,以后的路还很长,不管以前如何,认可自己的不认可自己的大有人在,这些都像云过天空一样,我都会听,随着我理解能力的提高,突然有一天我经历了发现别人已经经历过才跟那时候的我说些自己的见解,然后会有更深的理解以及觉悟;可能别人也没有经历过,没关系,也听,因为或许有一天真的用上了体会到了,那这种有预见能力的人更值得敬佩!
正因为不对任何事情的过于执着,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去思考该思考的问题。既然没有达到这种高度,那就以白居易"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的心境继续自己未完的阅读,从行为肢体语言去感受灵魂的在场。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应聘人力自我介绍范文
30秒应聘自我介绍范文
大学刚入学时如何自我介绍
散学典礼演讲稿范文
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500字(精选12篇)
寒假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读后感范文
阳关雪读后感(通用8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哈利波特读后感(通用11篇)
读春秋故事有感
关于羊脂球读后感(精选8篇)
关于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
做一个战士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 800字
雪豹悲歌读后感读书心得700字五篇
教育的魅力读后感
永远别指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