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读后感

秦风学老师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读后感1

  罗伯特虽然是个高1.97,重87kg的巨人。但他的的童年还是受尽了同学们的欺负。所以他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为得是报复。

  可是他遵守老师原则的人,教了37年,没有做过报复学生的行为。熬到退休后,他终于可以报复了!

  第一次报复成功了,那是一个影响他事业的孩子,第二次报复也成功了,那是一个使他饱受痛苦的孩子,第三次报复是一个曾经破坏过他唯一次恋爱使他孤独一生的女孩子,可是他没有成功,因为他被这个孩子的歌声感动了,他宽恕了她,她也向他认了错。

  这本书写得很好,特别是最后的转折得好,使我看到了美好的结局,使我看到了罗伯特这个充满恨的人的转变,使我看到宽容这个人类最伟大的美德。

  通过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小小的恶作剧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虽然恶作剧能给你一时的快乐,却给别人失去终生的幸福。这本书通过那些可笑的故事,吸引人的情节,在阅读中让你认识到了恶作剧的严重性,千莫不要作恶作剧啊!从小学生开始!

  通过这本书我还看到了音乐的伟大,它可以感动人的心灵,找回自己的爱心!我爱音乐!

  我喜欢最后一段话:罗伯特看着那他教过一千多个学生照片,友好真诚,像是异口同声对他说:“祝你退休快乐!” 人生谁没犯错,互相报复,只能是互相伤害,让爱和宽容代替报复吧!让爱和宽容充满世界吧!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读后感2

  我酷爱读书,看的书可多了,有《吹小号的天鹅》、《大林和小林》、《西游记》……其中,劳德·穆莱瓦所写的《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个小学教师,从事了37年的教学工作,常受到孩子们的欺负,身为老师,他只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退休后,他决定狠狠报复三个捉弄他、让他经历奇耻大辱的学生。

  为了报复,罗伯特计划得很周密。为了报复学生勒康,他让大狗布鲁在勒康的餐馆中捣乱,把晚餐搞得一塌糊涂;为了报复开美容院的吉约姐妹,在一次派对上,他让垃圾从天而降,客人们一个个都被搞得狼狈不堪。

  故事情节虽然滑稽,但我读到这里,始终不理解罗伯特老师,觉得他太无理取闹了,没有宽容心。怎么可以报复自己的学生呢?当我读到第三次报复时,却读懂了罗伯特的内心世界。其实,他并不是我想象中那种有仇恨的人。

  罗伯特第三次报复的人是马赛克毛毛小姐,她的'恶作剧致使罗伯特单身,也因此成了他最想报复的人。但是,最终罗伯特被她的经历和真诚所打动,以温暖和宽容原谅了这位学生。

  其实,罗伯特并非真正想报复谁,他的行为只想让学生们也体会一下他当年所遭受的狼狈。如果那些曾经的小坏蛋们都像马赛克毛毛一样,说上一句真诚的道歉,让老师原谅自己小时候的过错,那该多好!

  想想现在的我们,老师待我们如亲生孩子般,可有许多同学常常不听话,跟老师对着干,或在背后说老师坏话,也没有跟老师说声“对不起”,实在太不应该了。再想想自己,我曾经给老师取过外号,将毛毛虫放在老师的书本里,事后还沾沾自喜。现在我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我一定会找个机会向老师道歉。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懂得了做人要学会宽容。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读后感3

  今天,去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名字很好玩的书,还是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说,叫《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看着这个名字,我脑子里冒出了许多小问号:罗伯特是干什么的?罗伯特为什么要报复?他要报复谁?他是怎么报复的?在这些疑问中,我认真地读起来。

  文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小时候长得又矮又小,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取笑和恶作剧。因此,在他的童年里有许多阴影。等到了上大学,罗伯特的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九,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专业。后来,他绝望了,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打小孩,原本想要报复的心彻底地没了。没办法,不能重选,只能熬到退休。退休那一天,罗伯特一回家就把自己以前受到折磨的熊孩子的名单给一一列出来。经过筛选,他选择了三个人,其他人的帐就一笔勾销了!前两个都顺利实施了报复行动,最后一个小女孩现今已是大人了在罗伯特即将实施报复行动前向他真诚地道了歉,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小时候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罗伯特原谅了她。从此以后,罗伯特再也没有报复任何人,他甚至开始觉得孩子们是小天使了。

  也许,你们以为罗伯特是个坏人,心底狭隘,竟然还要报复自己教过的学生。但我们仔细想一想,罗伯特这一生中受到了很多熊孩子的作弄,自己的梦想被迫改变,甚至失去了爱人。而他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善待学生,他其实内心是很善良的。就像我们孩子上了小学,有些特别调皮,经常惹老师生气,老师却依然要教导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尽量要做一个好孩子。

  另外,我还很佩服罗伯特的妈妈。罗伯特自由丧父,是妈妈安抚了青少年时期饱受伤害的儿子的心灵,鼓励他坚定自己的决心,教导他正确的是非观,在关键时刻给予儿子帮助,母子俩在漫长岁月中相依为命,互相照顾,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