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通用五篇)

王明刚老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所以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习、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

  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

  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在书里,陪伴也是一种爱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对于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虽然身为教师,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在向家长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时,作者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用心之深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在干什么?

  现在想来,恐怕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认为对孩子的陪伴不那么重要。现在更深切的明白: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攒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心灵还感受不到物质的重要。他们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拥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需要父母给与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当自己失败时、受挫时、父母会在家里等着他,给他安慰,而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承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深感愧久,自从有了闺女,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她的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太少了,总认为闺女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常对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虽说也不错,但在儿子心里也许不这样,总认为妈妈不管我了。有段时间儿子到家就发小脾气,我批评他,老大不小了,怎么能那样。后来才想,原来这是儿子在发泄心中的不平,细想是自己的不对,这些曰子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应该多些时间陪陪这个小孩。

  现在懂得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用钱,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全文,文中的很多观点给了我启发和共鸣,也让我深深的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再顽皮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如何发现它。邵思文是从小就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几个男孩子上课打闹,被老师请到教室外反省,没想到,这几个男孩子居然跑到走廊尽头的小屋子里去撒尿。DANNY老师发现后,当然是气炸了,但他没有马上批评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想要上厕所,而教室外没有厕所,不得已选择了那间屋子。DANNY老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上厕所”这个问题解决方法,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他首先表扬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做错的事情自己解决——拿着拖把去打扫了屋子,最后让大家想想这个事件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发言很踊跃,也想出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在孩子貌似铁定被批的行为下,DANNY老师发现了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放大这个闪光点,独立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实教育就是发掘孩子闪光点,并引导孩子把闪光点扩大,成就更多闪光点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一生,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跟学历无关,即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就是好的自学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看了书就是看了,没有感悟没有收获没有提高;而有些人,不光看书,连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都会总结会积累会成长。只要我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题就可以解决,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书中给我很多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很实用,很有效。

  所以,让我们放低期许,放慢脚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5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