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莉落老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1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于1992年出版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在购书网上竟然出现了缺货登记的信息,虽然在仅有的一条读者留言中写道:“适合研究教育的人仔细品读,有些晦涩。”但是读过《2010年卷每周一读》中推荐的这本书中的引言的人一定知道缺货的原因,这位伟大的女教育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个母亲真心的体验向我们阐述了关心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关心所体现的人类道德的美好境界。我想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读,也值得每一位母亲细心品味。

  诺丁斯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在这段概括全书主要观点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关心的顺序应该是从人到环境,最后到知识学问的。这和我们中国的千年古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不是不谋而合的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在为取得一个完美的成绩而奋战题海?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得高分而费劲心力?为什么成绩不不优的学生要背负丧失自信的重创?为什么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会成为父母的奇耻大辱?成绩、分数,学生的命根、家长的自尊、教师的宝典、人才的标准……在这些墨守成规的社会准则和风潮中,中国的学生就像内尔教授说的一样在遭受着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

  很难想象美国这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状和尴尬,也许是因为世界强国不能忍受做世界第二,美国的孩子也有相当一部分列入了“我们不在乎你”的行列,所以,当美国的少女怀孕率、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急剧上升的时候,教育家开始探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阐述了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们学会关心。而这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也如久旱逢甘霖。

  关心自己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热爱生命的情感,没有关心自己的能力,最终将带给亲人和社会沉重的灾难和深深的遗憾。

  为了母亲对自己选择职业的强硬态度而自杀的青年大学生,为了家庭贫困而自杀的女研究生……近年来,多少这样年轻鲜活的生命陨落了,在无比伟大而尊贵的生命面前,这些孩子草率的选择了放弃,全然不考虑亲人会多么悲痛,社会有多么哀叹。我想死去的人儿不关心自己,亲人和社会也没有关心她们的内心需求,在人类灵魂如此需要关心的时代,关心却离我们日渐遥远,所以悲剧层出不穷。

  热爱生命是人类最最基本的需求,教育必须唤醒这种需求。关心自己同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根本,教育必须传授这些技能。

  我想数学家陈景润如果学会照顾自己,稍留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他一定可以长寿延年,为国家和世界验证更多的猜想。我想英年早逝的好干部沈浩,如果在投入的工作之余能关心自己的身体,哪怕是早晨喝一杯温开水,上午吃一个苹果,或是睡前烫烫脚,生命也许不会突然暗淡,留给人们的愧疚和遗憾挥之不去。

  我们不愿看到为了教育学生撇家舍业的教师,连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孩子都不关心的老师不是什么道德楷模;我们不欣赏孩子生病也顾不上照顾的老师,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如何去关心别人的孩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是多么爱自己的家人比背负老师如此尽心学生还不好好学习的责备要阳光的多。所以一个热爱生命关心自己的老师才会感召一批热爱生命、关心自己的学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书中介绍了很多自我保健、诊疗的方法,还把食物按照寒、凉、温、热进行分类,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介绍的很透彻,书中说只要对自己的健康稍加留意,合理饮食调理,人类的平均寿命应该超过100岁。这本书我用了2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可是对我的震撼是强烈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2

  有些词,由于说得太多用得太多,反而弄不清它的真正含义。譬如“爱”,譬如“关心”。当我读到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目录时,眼睛一亮: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明这个被岁月尘垢所蒙蔽的词语的本来面目吧!

  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学会关心的首要秘诀在于专注。专注在此并不意味着疯狂或者痴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真正关心一个人,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说:当一个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变成一种关心关系,即使这种交流的时间很有限。我专注地倾听他的问题和需要,然后认真地回答他。当他接受了我的专注、认真和答案,这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诺丁斯还批判了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伪关心(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她赋予关心全面的含义: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包括正视精神信仰问题。

  无疑,诺丁斯是在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如何具体地实践关心教育?诺丁斯告诉我们,需要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策略:或严厉或温柔;对严肃者要敬慕和尊重,对温柔随和的人可以通过拥抱;有时,关心只需几分钟的注意,有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她提醒我们,智力上的'注意力并非就能转移到人际关系中去,很多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对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教育学生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一种鼓动关心和连续性。如果希望教育成功,必须从建构信任关系开始,并且持续维护和完善这种信任关系。

  在学校里我们会过多的强调学习。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这样过多的强调就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孩子对成年人的不满。他们抱怨大人们不关心他们。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等等。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很难再花很多的时间去关心一下孩子。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遇到火灾的时候他到底会不会自己逃脱危险?

  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的关心。自我的身体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义自我的情感部分,精神部分和智力部分。

  关心不是孤立的,自我从来就是存在与一系列人际关系之中的。在特定的时间内,我们作为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将会影响身处的各种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要教会还学会关心他人。作者用整整的一章节文字来讲述。总结下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作者认为存在很多所有人都共同关心的领域,因而孩子在这些领域内的能力必须得到开发。第二,驾驭必须开发所有孩子都具有的某种特殊能力或者智慧,这要求我们对猛力的多元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第三,对各种关心领域的重视和能力的开发必须要考虑由于性别,民族和宗教而导致的各种差异。

  看了整本书我觉得深有感触。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我们就要不仅尊重孩子们所显示的各种才能以及他们后来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我们还要深切的关心他们。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3

  最近读了这样一本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刚看到题目就被吸引,关心,何为关心?关心就是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字面上的意思好懂,可是怎样去关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内尔·诺丁斯博士在书中就为我们做了解答。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开始,世界各个地方的教育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学前教育,到1840年,福禄倍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大家开始培养和关心孩子在学前教育时期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再到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我国也开始了自己研究和培养优秀的幼儿,近些年,国家对学前教育更加重视,大力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给孩子一个创造一个有趣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些无不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在之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很多的教学活动都偏于小学化,呆板的老师、机械化的语言,很难培养出孩子多方面发展的能力,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人文教育不是某种职业的训练,却是某些职业的训练。普通教育成了为孩子升入大学作准备的教育。这种实践的结果是,大多数孩子既没有得到任何有实际价值的知识或者技巧,也没有养成一种对未来最终要做的工作的欣赏和喜爱。相反,他们很有可能学会一种对体力劳动者的鄙视,这种鄙视也有可能指向他们自己。”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一些有负面思想的孩子呢?我想这一切都与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不够,如果想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关心他人的人,首先作为他们老师的我们,要先学会关心他们和爱护他们,并且信任他们,书中还写道“抚养孩子和教育学生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种互动关系和连续性。二者要想成功,都必须从构建信任关系开始,并且持续维护和完善这种信任关系。

  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学校功课之外,与教师们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他们如浮萍一样四处飘荡。然而同时,大多数教师们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声称他们心里装着学生。教师们也许确实愿意关心学生,这很重要。但问题在于,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学生成功沟通,建立关心和被关心的双边关系。”

  诺丁斯在书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也启发了我,让我反思,我对孩子们的关心够吗?对孩子关心的方式对吗?我是否是把他们当做我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呢?关心并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我关心你呀,我是为你好”而是真的发自内心,诺丁斯也在书中告诉我们“我们无需告诫学生去关心,我们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心。…关心他人的能力高低或许取决于有多少被关心的经历。即使一个孩子年龄太小,不能成为一个关心者,他也可以学会如何成为一个被关心者。”

  我们身边的人会因为你的态度而选择怎样对待你,那我们身边的孩子也会因为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学会对待别人。教育孩子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会多少多少的唐诗认识多少多少的字,关心孩子和让孩子学会关心,也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xx年寒假,我读了内尔·诺丁斯著作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是一本文笔独特的书,读后让我陷入久久的沉思。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阐述了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们学会关心。而这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我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

  诺丁斯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在这段概括全书主要观点的话中,我发现:原来关心的顺序应该是从人到环境,最后到知识学问的。这和我们中国的千年古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不是不谋而合的吗?

  我认为关心自己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热爱生命的情感,没有关心自己的能力,最终将带给亲人和社会沉重的灾难和深深的遗憾。我想数学家陈景润如果学会照顾自己,稍留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他一定可以长寿延年,为国家和世界验证更多的猜想。我想英年早逝的好干部沈浩,如果在投入的工作之余能关心自己的身体,哪怕是早晨喝一杯温开水,上午吃一个苹果,或是睡前烫烫脚,生命也许不会突然暗淡,留给人们的愧疚和遗憾挥之不去。我们不愿看到为了教育学生撇家舍业的教师,连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孩子都不关心的老师怎么能更好的关心别人?所以一个热爱生命关心自己的老师才会感召一批热爱生命、关心自己的学生。

  从书中我体会到如果想要得到幸福,那就应该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得到他人的关心是一种幸福,关心他人更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一起去关心他人,并因此得到幸福。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就需要互相帮助,你想,我现在帮了别人,那么以后我有困难了别人也就会来帮助我啊。

  那么就需要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都是怎么关心你,人家是怎么关心别人的,用心看,用心学,然后不自觉地自己就会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先从熟悉的人,朋友开始,和他们有了感情,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对他们好了。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自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是无度的纵容,不是华丽漂亮的言辞,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更不是物质的给予,而应是发自内心地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之上。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有一颗爱生之心,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切实做到“爱生如子”。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心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心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读了这本好书,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我会会把书中所体现的学会关心落实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