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若琴弦》的读后感

阿林老师

关于《命若琴弦》的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1):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以前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感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杯具——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以前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但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以前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干嘛咱们是瞎子!”“就正因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它。至于怎样来理解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样看,怎样想,怎样选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这时就看你愿不愿意为自己的心弦设定两个端点了。目的本来没有,这需要我们来虚设。“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样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如果目的不明确,心弦就拉不紧,那么心曲又如何奏响呢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务必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正因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好处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瞎子那样悲哀与失望。是的,当老瞎子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绘出来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但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好处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也许你们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劳碌一生不知为何。但是你们能知道你们以前体会过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许是痛

  苦,也许是欢乐,是感动,是温暖,能知道你们能为在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也许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是你的帮忙、撒下的温暖,那就已经足够了。“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弹好了就够了”。

  这时,不禁令我们想到: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样对待它,怎样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样”。盲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害怕与失望、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将心弦绷紧,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在绝望中,找到指明灯,找到动力,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怎样才能圈住属于你的精彩呢也许我们能够在某一线段(人生的某一时期)设置两个端点

  ,完成一个再之后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小说中除了资料让我们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让我们思考外,它的结构之美也是让我们陶醉的!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理解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他本来能弹上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弹断一千根。”与“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相互映衬,从而弥散出一种悲凉与无奈,不禁让人流下同情的泪水,也深深体会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紧扣主题——命若琴弦。总的来说,《命若琴弦》给我们展示了文学之美,也为我们带来了对人生、对生命、对命运的思考……

  命若琴弦读后感(2):

  无数次的疑惑,生命的好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恍然间明悟过来,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好处,是荒诞离奇的,但是我们却能够赋予生命好处。

  如《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生命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弹琴,似一只飞蛾,用尽生命的所有精华,扑向那令人绝望的火焰。一根又一根断了的琴弦,满是他对光明的期望。在山路上,风吹雨打日晒,正因弹琴,而变得满是活力。一把三弦琴,一弹一唱,绚烂了整个山野。老瞎子的师傅留下的那张无字药方,似乎真正的揭示了残酷的现实。老瞎子为之生为之亡的东西,居然仅仅是一张白纸,或许正是最后的发现,才让老瞎子绝望吧。但是期望是不断传递的,老瞎子认真地把无字白纸放进琴匣中时,撒了一个谎,他对小瞎子说,是他记错了,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够去抓药,那时,才会获得光明。

  我想象自己,就应就是故事中的小瞎子,无知但对一切充满好奇。以一腔孤勇,去应对感情,殊不知,现实是爱人离去。为什么我们是瞎子,正因我们是瞎子。这是怎样的发问和回答啊,我无所适从。

  似乎我也应如老瞎子一般,为我的生命赋予一个好处。不断的前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生命。一笔一划的勾勒,绘成我理想中的样貌。一把三弦琴,一走一辈子,说说唱唱地度过。

  家人,朋友,那些与我有着联系的人,都与我的生命接轨。我想生命不是自私的,我从未想过做一个伟大的人,只想简简单单的帮忙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我为生命赋予的好处吧。

  但是又会幻想,若在乱世中,我绝不就应这样想。如有需要,在所不惜。老瞎子的归宿,让我明白,死亡或许是个必然,我们万不就应恐惧或害怕,但是我们就应让死亡有好处,老瞎子于悲痛中传递出的期望,是小瞎子生命的蓝图。

  有所希翼,才会不断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无好处的流逝,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价值。老瞎子的价值在于那弹断的琴弦中,我们呢?我们是否应不断的询问着自己,你弹断了多少琴弦,何时才够一千根。

  命若琴弦,易断,但是却有韧性。

  愿生如春花直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命若琴弦读后感(3):

  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那怀了一生的期望的老瞎子,只为师傅留下的那张在琴里的药方,为了能够看一眼这个明亮的世界,他坚忍地漂泊了一生,虽然中间有过迷茫,琴声烦躁不安,像是年年旷野里的风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归的脚步声。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但是,最后,他发现,这张药方是张白纸的时候,最后懂了什么是命,为什么师傅说“咱们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老瞎子的心弦断了,他不想再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他的心弦断了,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而小瞎子,心爱的姑娘嫁人,感情的火焰也瞬间熄灭。他的心里也痛不欲生,为情所伤,问老瞎子:“干嘛咱们是瞎子!”“就正因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它。不能改变,也没法改变,身理上的缺陷为他们带来多少不便,甚至感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期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能够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能够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对自己说声,坚持下去!!!人能够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但是,精神世界必须要丰富多彩,必须要强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给自己一个能够一向坚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但是,就怕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人活着有何好处?务必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正因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好处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瞎子那样悲哀与失望。是的,当老瞎子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但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好处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的生命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也许你们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劳碌一生不知为何。但是你们能知道你们以前体会过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欢乐,是感动,是温暖,能知道你们能为在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也许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是你的帮忙、撒下的温暖,那就已经足够了。“弹好了就够了”……

  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样对待它,怎样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样”。听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理解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唱的但是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奋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不开悟?但是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盼。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命若琴弦读后感(4):

  活着也需要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好处 ,有了生气。

  在读了史铁生先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后,我最后明白,那个理由是什么了。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完美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期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感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齐。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感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生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那一根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期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正因有了这个梦想,因此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越岭、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这又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期望。是琴匣里的那张白纸。它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原动力。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就源於那张白纸。人生原本就是虚无的,所谓的人生目的说穿了其实但是是自己欺骗自己。当人们有一天蓦然顿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是一张白纸时,他又该为了什么而生存呢?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拉不紧就弹不响。”要说欺骗自己才能生存下去,那就太可悲了。老瞎子的师傅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因此,无论无论你的终点是否还清晰如初,无论你自己是否还是当初的模样,你都要拉紧那根弦,想想你白纸上的“药方”。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

  为活着找个理由,只为更好的活着。

  命若琴弦读后感(5):

  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命若琴弦》告诉我:这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以前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感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杯具——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以前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但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以前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干嘛咱们是瞎子!”“就正因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它。至于怎样来理解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样看,怎样想,怎样选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这时就看你愿不愿意为自己的心弦设定两个端点了。目的本来没有,这需要我们来虚设。“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样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如果目的不明确,心弦就拉不紧,那么心曲又如何奏响呢?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务必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正因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好处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瞎子那样悲哀与失望。是的,当老瞎子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绘出来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但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好处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也许你们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劳碌一生不知为何。但是你们能知道你们以前体会过什么,得到了什么,也

  许是痛苦,也许是欢乐,是感动,是温暖,能知道你们能为在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也许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是你的帮忙、撒下的温暖,那就已经足够了。“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弹好了就够了”。

  这时,不禁令我们想到: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样对待它,怎样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样”。盲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害怕与失望、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将心弦绷紧,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在绝望中,找到指明灯,找到动力,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怎样才能圈住属于你的精彩呢?也许我们能够在某一线段(人生的某一时期)

  设置两个端点,完成一个再之后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小说中除了资料让我们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让我们思考外,它的结构之美也是让我们陶醉的!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理解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他本来能弹上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弹断一千根。”与“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相互映衬,从而弥散出一种悲凉与无奈,不禁让人流下同情的泪水,也深深体会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紧扣主题——命若琴弦。

  总的来说,《命若琴弦》给我们展示了文学之美,也为我们带来了对人生、对生命、对命运的思考……

  命若琴弦读后感(6):

  《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知道这个命其实是一种期望。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己只要弹断千根弦,就能够把自己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己就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最后到达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但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必须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正因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己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期望了,但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必须是认认真真弹的,就能够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能够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小时候,我们的那个药方就是好成绩,只要考试考好了,什么都有了。拼命发奋学习,就是要跳出农门,不再和那黄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点起床,仅仅是拣一些别人割剩的麦子,不用这儿放假,那儿就到田里点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风吹,夏天被玉米叶子割伤稚嫩的小脸蛋,那个小小的我,长得和玉米差不多高,无论怎样发奋,也无法将头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过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痒。那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停的做题目,不停的背书。

  晚上11点,全家人都在睡梦中,我依然是站在门前,看看远处的庄稼,回过头又继续学习。最后拿到那个药方了,才发现,那个药方上方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于是,我们继续发奋,继续前行,等我们最后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发现,那但是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也走过了整个人生。

  我们都是那弹琴的人,我们期盼着早日弹断那一根根琴弦,其实弦断了,我们的心也就断了,最好的生活,大概还是享受弹琴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