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是黑塞写的《悉达多》。哈哈,事先也没有看见这本书的介绍,不想先入为主,于是就傻呵呵地看下去,直到最后才知道悉达多原来就是佛祖!哎妈呀,我自己都笑了,我这是盲目地读书啊,也是自己太无知了。不过书中关于悉达多对生命、岁万事万物的思考及参悟,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和内心的活动,真的是精彩绝伦。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在黑塞的书中,乔达摩和悉达多却变成了两个人,乔达摩成了历史上的释迦牟尼,而悉达多却成了一个独自探寻真理的浪子。他经历了出家苦行的沙门生活,后来和同行的朋友果文达遇见了乔达摩佛陀,果文达皈依了佛陀,而悉达多却选择继续独行。为了探索真理,他又抛弃了沙门身份,还俗成了一名商人,最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后来他幡然醒悟,抛弃荣华富贵,找到了他内心一直要寻找的精神家园。
“没有什么过去没有什么将来,一切都是现实,一切都有本质和现时存在。”,“一切的烦恼不就是时间吗?一切自我折磨和自我恐吓,不就是时间吗?一旦克服了时间,一旦从思想里摒除了时间,世间的一切艰难困苦,敌对仇视,不也一扫而光了吗?”这句话太精辟了。时间是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咒语。无论是佛祖还是人类,丰富而敏感的内心,无止境地探索,才是幸福的终极。
我们这个地球上以及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荣华富贵、有权有势,貌似这样的拥有才是成功和荣耀,才是追寻到了“最好的自己”,可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的物质追求永无止境,这样的追求会让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陷入到一种难以自我控制的恐慌、焦虑、烦躁之中,难以自拔。这便是痛苦。
如果你读了《悉达多》,你会跟随佛祖悉达多去体会他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和痛苦的思索,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不会重复悉达多的路途,但是这本书至少会让我们停下对物质追求的脚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以及时间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
也许,你会获得一点答案,这就是生命的收获吧!
我太喜欢《悉达多》了,以至于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酣畅淋漓。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寻求真理和真我的时候遇到麻烦吧。有过自大,有过对自己的厌恶,然后有过迷失,这本书是位很好的引路人。告诉你,别害怕,去经历,去感受,去拿起,去放下。
个人最喜欢的章节是轮回。轮回这个章节太精彩了,好像就是作者画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一个圆。让悉达多从大河渡过去入世,然后返回大河出世。刚好一个轮回,一次我生我死。悉达多这个修行者,有血有肉非常丰满。充满矛盾,但是像我们每一个人。
有的读者认为,真正的修行要六根清静不理凡尘,无欲无求心无旁骛。
但是不知众生苦,怎会苦众生之苦呢?不会小爱,怎知大爱。没有我执,怎么放下我执。所以私以为,最好的修行恰恰是到尘世里,看众生观百态。只有经历尘世从尘世中走出,方叫出世。这是相对的概念。
书中的悉达多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他离家一心去追求无我的境界。对佛说的话谦卑但是他傲慢,他自以为一心向“无我”便可以真的达到最高境界。
“悉达多只有一个目标——变得空无:没有渴望、意愿、梦想、快乐和悲哀——让“我”死掉。不再有“我”,体味空无心灵的平静,体味纯洁的思想,那就是他的目标。”但是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欲,有了欲自然不会做到无我。做不到无我,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本心所看到的,完全受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他入世了。他有了自己的爱情体验,有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他不再把这一切当作一场游戏。因为他有了强大的欲,也就有了强大的惧。他害怕失去,他变得世俗。一切的山山水水都和他没有关系,他执着于自己现有的财富和华丽的生活,他看重名利为五斗米折腰,背弃了自己的修行,坠入了尘世的欲念纠葛。他有了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便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即一切都是无。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悉达多经历了尘世,放走了自己这只金丝鸟。最后在大河里悟到,不是所有以爱为名的感情都是好的对的。自己应该做的是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等他放下了对儿子的惦念,放下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就终于放下了“我”放下了小爱。小爱成了大爱,他爱每一块只是石头的石头,爱每一个世人,爱每一种苦难和幸福。
有句话我很喜欢,因缘而得往往求而不得。追求无上的境界本身就违背了修行的“皆空”和“无我”悉达多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找到了“我”又失去了“我”。
最后用喜欢的一句台词结束这个书评“众生之爱皆是爱。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感觉意犹未尽。故事应该从一个巧合开始,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有一个一起读书的小姐妹推荐的,当时她说,看完会让人通透,怀着期待的打开了书;当看到译者的前续时,说作者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看到了当时的社会,也看到了自己对于德国的失望,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描写战争题材的书;当看到婆罗门是,我顿时停了,也许是因为失望,觉得它不是我想要看到的,也许是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完全的吸引我,但是由于对婆罗门有一点了解,知道这是在古印度的封建等级制度中的地位较高的一个家族。
曾经一度放弃继续看这本书,但是怀着好奇,也想要了解一下古代印度,这个佛教的发源地,当时社会中,贫苦大众对于宗教的信仰到底达到何种程度。
悉达多,从一个勇敢追求新知识,新渴望的孩子,他经过自己一生的尝试,终于,在他晚年,他懂得了:自己一直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佛宣扬一切仁慈,但却不主张弟子有爱,而爱才会给给空寂的心灵以完美的寄托,突然觉得,我还不能很好,很透彻的读懂这本书,还不能如此草率的去写书评,请原谅我的鲁莽,我还想再次拿起这本书,继续深深的,一字一句的去拜读,也许我只是了解了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我却深深的爱上了它
第一次读哲学小说。听到“哲学”二字是有且抗拒和不情愿的,但接着看后且很想了解悉达多的一切行为和行为动因和背后的想法。
我觉得悉达多一路在追求的自我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他行走在时间河流中,却忘记珍惜当下,享受当下。
很久前听过一句话--顺其自然是看破红尘挣扎无果后的自我安慰。而悉达多的顺其自然是更多是对当前生活的一种坦然和释手。当悉达多和乔文达决定去见佛陀时,他说了句非常安详的话“让我们享用这一果实,并继续期待吧,乔文达。我们已经受了乔达摩的恩惠。这一恩惠就是他已呼唤我们离开沙门。至于是否还有其它更多的果实,让我们静心等待吧。”其实我有点难以理一个人能如此安详仍然执着于远方的自我,更何况处于冉冉社会的我们呢。
“我曾经常想到:是否有一天乔文达能跟随自己的内心,没有我而独立走出一步?现在,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你选择了自己的路。愿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的朋友,愿你得到救赎!”这是悉达多在准备离开乔文达时讲的一句话。想起初中的英语老师曾说过人都是非常孤独之类的话。老师对我讲的这些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生而孤独,缘始而聚,缘止而散,不管如何每一段都会是人生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体验过程,珍惜过程。
“我也希望能有如他一样的仪态,能如他一样的微笑、跌坐和行走如此潇洒、如此尊严、如此谨饬(chì)、如此坦诚,如此单纯又如此神秘。一个人只有探入了自己最深处才能有他一样的神态和举止。我也必须探入自己的最深处。”这段是悉达多对佛陀微笑的描写。从文字和脑海中对佛像的面容,瞬间感觉佛陀的微笑深不可测、别有蕴意。好像很小时看电视之类的对佛祖的容貌就有点印象,但从未好好洞悉过佛陀的微笑里包含着些什么,被作者这样一描述,感觉从前忽略的些什么。按照这番话的描述,我在想佛陀会不会也有他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应该有吧,人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片面的。
我觉得悉达多这一生是幸运而多彩的,他虽然没能寻到他很明确想要的一切,但此生中他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一切,途中尝过了其中的甘甜、辛酸等,也算没有白白来人间一趟吧。
小说故事后面的末尾让我感觉有点进展过快。我觉得乔达文在最后吻了一下悉达多前额后瞬间参透和领悟这么多事情有点奇怪,我不太理解。
“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悉达多说,“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人生像一条河,学着聆听,学着发现,学会接受,学会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遵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我、小我,无论何时请跳出肉体躯壳的束缚,思想时间的禁锢。
从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大话、瞎话;不喝酒;不要用高大富贵的床;不穿豪华奢侈的衣服、首饰以及香料;不要前往娼妓之所或听靡靡之音)和八支(自律、劝制、体位、调息、制感、执持、冥想、三摩地)来看,佛教和瑜伽好像有一定的想通之处,虽然这并不代表瑜伽就是佛教。
但是佛教也确实和瑜伽有着不解之缘。
首先,瑜伽和佛教都能够引人向善,能够带领修行者去寻找内心的安宁。
其次,在佛教的六度中,除布施和般若智慧,中间的持节、忍辱、精进、禅定就相当于瑜伽敬重的八只分法的持戒、精进、体式、呼吸、制感、专注、禅定、三摩地。所以你可以说佛教中的实修方法就是瑜伽。
最后,瑜伽和佛教都产生印度,但这两样东东都属于全世界,甚至超越了人类的范畴,都是为解决世界本源问题而来。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将去向何方、我将如何寻求永恒……这是一本始于佛陀叩问的书。
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歌文达一道跟随沙门修行。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歌文达选择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则继续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甘玛拉,并通过她结识了商人卡玛士瓦密,开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他再次拋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边,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河水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他困惑于沙门们修行的方式,渴望沉进阿特曼,渴望悟得无以言表的天堂之乐;他困惑于佛陀乔达摩的彻悟,渴望离开所有的教导,希望单独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寻求解脱;他困惑于自己竟会被世俗所累,热烈地希求空寂、安宁、死亡,希求从这污秽的红尘中解脱……悉达多一直在追求自我,即灵魂,在追求灵魂的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但他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那时的他,心中充满着欲望。
船夫瓦树地瓦与那条河,带给悉达多一生中最长时间的心灵平和。在河水面前,他重新听到了那神圣的"唵",他在内心默诵,他又感知到了梵,感知到了不灭的生命,明白了所有神圣的东西,所有的、已经愈渐世俗的他已经几乎忘记的东西——
他是在历经了许多歧途之后慢慢从大人变成了孩子,是从思想者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走过的这条路是好的,纵使他沉沦过、放纵过,为了能体会到慈悲,以往的他必须去历经绝望,为了在"我"中找到阿特曼,为了生活下去,为了真正的解脱。
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同样是真实的。一个真理,如果它是片面的真理,就只能以文字表达出来,也只能局限在文字的范围内。每一样事物,要是只用思想来思考和用文字来表达,都是单方面的,都只是一半的真理,它缺乏完全、圆满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即是一种轮回,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又仿若涅槃重生。
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宽恕。在我看来,存在中的每一样都是好的——死亡同生命一样好,罪恶同神圣一样好,智慧同愚蠢一样好。每一样东西都是必需的,每一样东西所属于我们的,仅仅是我们的赞同、我们的承认、我们的理解。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真相,你看到的即是真相,即是结果,即是圆满。
悉达多经历的,正是一个具备正常人格的普通人也都要经历的。他经历了从婆罗门到沙门,再到自我,再到摆渡人的转变,最后找到了信仰,信仰世间的万物,而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教义和思想。好像不是在看小说,而是在理解一种意境、学习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学会抛开世俗的眼光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一切都中我的意,一切都与我相得。我们花费一生去找寻的真"我",在生活中某一刹那醒来,愿我们能够早日发现并热爱自己。
最初听说这本黑塞的小说《悉达多》是在慈怀读书会上,知道这不是一本传记小说。
之所以想读这本小说,是因为总是觉得自己太单纯,太简单,太肤浅,没有一点江湖经验,更不要说人生智慧!我想向佛陀——悉达多祈求,我的智慧在哪里?
可是当我翻开这本诗一样的小说时,我震撼了,激动了!这哪里是小说,分明是诗!黑塞是一个有深厚宗教信仰和宗教观的作家,正如他自己所说“诗必须是信仰,我进行实验,把我的信仰写成了一本小说,这就是《悉达多》”所以,这是一篇自我探求智慧的书。我激动着,很多时候都是高声朗读地看的,我也想从小说里是否能找到我的智慧。
佛陀的生平世人都知道,小说巧妙的把佛陀分解成两个人——真正的佛陀加泰玛和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作品叙述了一个婆罗门贵族青年寻求人生真谛的一生,他从锦衣玉食到游学为僧,又从骄奢淫逸到摆渡济世,最后悟道成“佛”!而我要着重强调的是,所有这一条条道路的抉择,都是他自己确定的!而不像他的青年好友戈文达,那是个好好学生,是个勤奋求学的弟子。就仿佛是我们这时代那些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灌输知识和思想而不知自我领悟和探索的孩子一样。
悉达多是佛,也是人,佛说人人皆具佛相,而成佛之路,人皆不同,各有早晚曲折吧!因为人最终要走上自我之路,才能更好地感知体悟,一如悉达多。
小说的第一部中,在悉达多与圣人加泰玛对话之前,不管他是斋戒祈祷的婆罗门之子,还是森林里的游学僧人,他都在用一种主观意识在思索着,不愿意将目光投放到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去,我把这理解为唯心主义,或者说一味的向内求,闭门造车!而加泰玛要求悉达多来听听他的学说,做他的弟子的时候,悉达多讲了一大段话,指出了加泰玛没有告诉他的弟子和众生,每一个人要亲身生活的经历和感受!所以他还要继续流浪!他要“自己一人去攀登我的目标,或者去死亡。
”直到此时,也许他从加泰玛的对话中体会出了一点:亲身经历!实践!也是直到这时,我似乎也有点明白,干嘛要羡慕别人,学习别人!我就是这么简单又怎样?每个人的经历和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正应验了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当悉达多离开森林,将那位佛陀圣人留在后边,将自己的朋友戈文达留在后边时,“他才感到,他也已将自己迄今为止的生活遗留在身后的树丛之中,自己也已和它们相脱离”。他走向了觉醒之路,证悟之路!
接下来出现的美女卡玛拉,商人卡马斯瓦密以及那些“儿童似的人”其实都是佛陀加泰玛幻化出来以帮助悉达多思考和证悟的!当然,他的“堕落”也是自甘情愿的,这就是他的成佛之路。不惜把自己迭到尘埃里去!
最让我感动的是摆渡船夫华苏德瓦陪着他一次次的摆渡行人过河,一天天的教给他倾听河水的声音。我知道,这是佛陀最后一次的幻化,给了悉达多成佛的一剂加速度!他对于悉达多的行为和言语从不多说,只是那样温柔地默默的坐在河边倾听着,也让悉达多学习倾听,悉达多不断的向河水学习着。学习它以宁静的心境,有所期待和敞开的心灵,没有痛苦、欲望,评论和见解,静静的倾听的本领!直到此时,我已领会到这条河水,不就是我们的心之河吗?悉达多从这里领悟到“万物无过去,也无将来;世上万物只存在本质和当前。
”这是否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另一种表述?
证悟后的悉达多每天在河边倾听着生活的声音,神圣的声音,“永恒的未来的声音。”他是宁静的,幸福的!然而,佛陀加泰玛涅槃后还要给予他一次更严厉的考验!当他的亲生儿子愤然离他而去的时候,他承受着爱而不得痛苦,他的那些伟大思想毫无用处,他折磨着自己,任凭心灵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孩子是最大的桎梏!
还是华苏德瓦,用河水的声音幻化出了悉达多的每一个亲人的图像,这是要告诉他,每个人的目标都象这河水一样,流向不同地方。“他目前所见的河流不属于他或其他任何人,而是属于它自己,所有这些浪花和流水急匆匆地,痛苦地流向自己的目标,流向无数的目标……”
“但是河水的声音已经改变。它仍然探索着、充满痛苦地呜咽着,但是已经有另一种声音掺入其中,那是既欢乐又痛苦、既美好又丑陋的声音,那声音既喜笑颜开又低沉悲哀,是上百种声音,上千种声音的混合。”
这段描写我非常感动,读着有些哽咽。这即是河流的写实,也是人性的写真。追求,奋斗似乎成了一种众生的目标,但痴念和贪欲生成的目标使人痛苦!
这时候,悉达多的灵魂和河水已经融合在一起,但却不同“任何一种声音相关联,”能够随时出离。这就是我理解的和谐统一!
小说的结尾从戈文达的角度把加泰玛和悉达多统一到一起了!当戈文达最后吻了一下悉达多的额头时,他看到悉达多脸上的笑容和加泰玛活佛脸上的笑容一样,这张脸“平静地微笑着,轻轻地,温柔地微笑着,”
看完这本小说,我也徜徉在自己的灵魂之河中久久不愿出离。
也许世间就是这样,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而最后的大同净土就是那佛国!当下,我们只需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殊途同归吧!
乔达摩·悉达多为佛陀的本名,文中主人公以悉达多为名,悟爱世界之道,表现了作者对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内心中那个“我”的时候,他的人生就注定无法平静下来,直到他找到真正的那个“我”:
1、少年的悉达多主动逃离尘世,通过长久的苦修淬炼出一套思考、等待、斋戒的本领,却发现苦修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只能如酒精般短暂麻痹自己;与佛陀交谈,发现佛陀的悟是看尽了人间繁华后的大彻大悟,但却无法通过言语教导传给别人,真正的领悟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
2、青年的悉达多领悟到真理存在于“我”中,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去寻找,历经尘世之欢愉,被世事的潮水所裹挟,修行的灵魂最终被物欲的肉身所腐蚀,他忘却了思考、等待、斋戒的本领,也失却了爱,于是他再次主动逃离尘世。
3、中年的悉达多主动寻死,却在河水边聆听到“唵”的醒悟,开始重新爱世界、爱别人,并向摆渡人学习摆渡。经历情人身死,儿子的背离,恍然间好似世事轮回,并在摆渡人瓦树地瓦与河水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万物圆融统一的思想。
4、老年的悉达多在上一任摆渡人度己之后,成为了新的摆渡人,找到了万物轮回统一和要爱世界爱一切的真谛,也终于获得内心的平静……
今天把黑塞的《悉达多》读完了。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都可能犯过盲目的错。错不在错本身,错的根源源于那是自己喜爱的。
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出现危机时该怎么办?《悉达多》这本书就是讲得如何面对这种危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黑塞。这书之所以写得深刻,实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黑塞在一段时间出现了精神危机,哲学家的精神危机自是不同于常人,最后在心理学家荣格的帮助下才度过危机。
悉达多出身贵族,长相俊秀。他一心想去探索智慧的奥秘。城里来了三个苦行僧,衣不蔽体,身上有伤疤,伤疤处还留着脓水。像是人群中混进来了三只受伤的豺狼。悉达多要拜三个苦行僧为师,在自己父亲的房间里站了一夜,天明时在夜色的掩护下随苦行僧走向远方。悉达多跟着苦行僧开始在不见人烟的森林里苦修,忍受肉体上的种种痛苦,只为了找到心中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悉达多发现在这条路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时候释迦牟尼出现了,各色各样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向释迦摩尼的住处。
悉达多要辞别自己的老师,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老苦行僧发怒了。悉达多微笑着看着老师,老师慢慢垂下了头,让悉达多离开了。
悉达多在释迦摩尼那里也没找到答案。他开始堕入红尘,开始享受世间的权利和金钱。随着年岁增大,悉达多开始怀疑自己,心底的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在一个深夜,悉达多丢弃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再次踏上了求道之路。他曾试图自杀却被人救了下来。最后在一条河边和一个摆渡人住在了一起。
悉达多在这条河边学会了倾听。他每天都在听奔流不息的河流给他讲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俯身看河,河里出现了很多人的面孔,还有他父亲的。悉达多离心中的路越来越近了。老摆渡人给悉达多讲各种故事,悉达多认真地倾听着,就像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悉达多的儿子来这里过河。悉达多的儿子和悉达多住在一起,可他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他想回城里过优渥的生活。在忍无可忍后,在一天夜里偷偷回到了城里。悉达多想去城里把儿子带到这里,可他心里知道儿子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老摆渡人也劝他不要去。悉达多不听,一个人跑到了城里的郊区,徘徊再三还是没去。悉达多忽然发现现在的儿子很像多年前的自己。笑了一声,悉达多放下了心里的执念。顿觉轻松了。
世间的万物不再是一种幻影,爱世间可爱的东西。悉达多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少见的安详的光芒。
一、我就是整个世界。
我本具足,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但是似乎是最近我才真正开始对他有所认识。这么多年以来我不断的学习,跟着不同的老师,对很多理论都兴趣勃勃。可是,不知道到底是哪里不对,我总会觉得这些理论都不是我的。
跟别人学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将自己的思考、实践融入其中,他永远都不会成为我们的,而是只是我们教条的知道了而已。他并没有成为我们的习惯,也没有融入我们的生活,更没有刻进我们的身体。我们像木偶,照章办事,活成了别人的理论,活成了别人的正确,却独独没有自己的思想,也并不坚信自己所学的内容。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可能都会把我们打倒,我们并不牢固,经不起任何推敲和考验。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是摇摆不定的,有时候我们听到不同老师的理论是矛盾的,便自己也陷入了矛盾,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其实这世上并没有完全的正确,更没有完美的老师,如果有绝对正确的、完美的老师,那么他应该就是神了吧!有时候只是我们的意念将专家和老师们神化了,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缺乏对自己的信任,也缺乏独立的思考,总想依赖他人,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观点。
其实,谁也帮不了谁,真正的智慧无法通过语言教习,也无法通过外界的教授获得。我们都是神,每个人都有神性,每个人都有智慧,问题在于你是否全心全意的信任自己,你是否给予内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你是否认真的听内在智慧的声音。我就是整个世界,我拥有整个世界,只有我能给我整个世界。
二、父母控制不了孩子,谁也控制不了谁。
说到亲子关系,我渐渐发现,成人其实都控制不了孩子,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孩子。也许你能决定孩子穿什么衣服,你却控制不了她想什么时候大小便;也许你能决定他睡在怎样的床上,你却控制不了她何时入睡。成人能控制孩子的,只是无关痛痒的那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我们控制不了孩子内在,那里才是他们天马行空的地方。
真正想了解一个孩子、亲近一个孩子,这里才是我们需要去了解和花心思的地方,这些不可以通过控制得到,只能通过爱,无条件的爱。
三、不必在亲子关系里入戏太深,都是考验。
神圣明慧如悉达多,也陷在亲子关系里不能自已,何况我们这些俗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在关系里入戏太深,特别是亲子关系,我们非常容易代(kua)入(da)孩子的痛苦,特别放不下对孩子的担忧,并以爱之名索取。
对很多人来说,要放下是很痛苦的,但是执着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痛苦。放下可能只是我们一个人痛,而执着,可能会连孩子一起毁灭。
在所有的关系里,都不要入戏太深,生而为人,我们只是来历练这一场,感谢所有的遇见和所有的痛苦,他们帮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有的时候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我们在关系里如何自处,会更有助于我们定位自己关系里的角色。
四、人生这一场旅途盛宴,接纳我们所有的遇见。
不与现实对抗。这是很早以前我从一个老师那里学到的一句话,知道但是并没有做到,但幸好我一直带着这句话生活。如今回想起来,似乎现在能比当初做得更好。
有时候,我们可能错过了一段感情,想重遇一位故人却再不能够,不愿接受生活里残忍的真相,对自己的现状有各种不满意…很多无奈,他就这样搁在我们眼前,不能退缩,也不能漠视,要么解决它、战胜它,要么就与他一起纠缠沉沦。
怎样对待他,是暂且搁着还是充满勇气去战胜,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次事件,不管是令我们喜悦期待的还是令我们恐惧痛苦的,我们都安心的接纳他,稳稳地接住她,因为我们知道,这只是我们这一生的又一个功课,早晚我们能够学会,它所要教给给我们的。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小学生感恩父母演讲稿(通用7篇)
我的梦想励志演讲稿范文(通用7篇)
关于护士的一分钟自我介绍范文
没有秘密长不大读后感(通用六篇)
没有秘密长不大读后感(通用六篇)
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读后感
新来的王老师课文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桥下一家人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三篇
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300字
夏洛的网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10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六篇
我是猫读后感900字(通用7篇)
绿野仙踪小学读后感范文650字
课外书读后感200字(通用38篇)
读小城三月有感1200字
绿野仙踪读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