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五篇)

孙小飞老师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3

  父一爱一,一生一世的坚守和陪伴,一封封藏有千言万语的家书------题记

  且不提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在妻儿组成的小家里,他也许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父亲。他与任何严父是一样的望子成龙,一样的不苟言笑,我们只能透过他紧皱的眉和沉默的背影,看见差不多贯彻一生的“严”字。

  然而,读罢家书,他的形象逐渐充实丰满了,这次第,非一个“严“字便了得。总以为,严父的严总是可以被宽容与理解了,日后成功的子女亦应感谢,他却对此反省良久,对此过意不去“孩子,我虐一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他检讨得刻骨铭心,为自己不近人情的苛刻。或许,父一爱一不应单单停留在“严”这个层面,然而有些人一生未参悟,空留遗憾。

  中国的传统,是严父慈母,他却一人饰二角,既为严父,也是慈父,刚柔并济。他的慈不同于麻木的慈一爱一、溺一爱一,那是一种理一性一上的慈。它绝不会用甜言蜜语把人沉进蜜罐,那是对异乡游子失败的几行抚一慰,教人倍感一温一暖,“孩子不向母亲诉苦向谁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此言极是,孩子在外闯荡,大多会经受风雨,这时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那些看似了不得的挫折,父母年轻时何尝没有过?作为过来人,他们总能用自己的经验为你驱散迷茫指明方向。傅雷理一性一的慈一爱一便从这里体现了:“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直面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已经不是单纯地用一温一柔动人之语去安慰了,是过来人平静理智的指导,其中的父一爱一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在成功的喜悦中,当他惊喜地发现“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时,还 不忘借此良机为孩子明确目标“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父母对孩子的一爱一永远都会比你想象得多:“若你成功,怕你骄傲;当你失败,怕你气馁。你在家时,担心没照顾好你;你外出了,担心你照顾不好自己。从你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他们就注定了为你担惊受怕。

  现实中少有父母不一爱一自己亲生的孩子,但一爱一护的方式把握到位的又寥寥无几。

  做家长的,这方面的看法和行为五花八门。或整天在外奔波,以赚钱养家为借口疏远亲情,欲以金钱弥补缺失,殊不知亲情并非金钱能够取而代之的,或盲目地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衣食住行,想把孩子可能经受的风雨统统拒之门外,认识不了磨练的重要一性一,最后让孩子溺毙在自己浓的化不开的一爱一里,或只以分数评判孩子,扼杀了他们小小的期盼和无穷的创造力,或一概打骂出气,美其名曰“为你好”……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未来的栋梁,祖国的花朵,这些都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话语,所以伤害孩子,泯灭其天一性一,对孩子不负责任,是做家长的最大的罪过。

  傅雷是一位平凡而不凡的父亲,一封又一封的家书里也无非是父对子的关一爱一,可它又如此不同与感人,原因何在?只因父一爱一永恒。傅雷之子傅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父亲是永恒的。编书的过程,我心情很复杂。一边编一边引发很多回忆,觉得父亲没有死,看他的信,觉得他正站在我面前和我说话。那么真诚,每句话都感人肺腑。他的信,有永恒无穷的威力,相信会一代代传下去。”

  是的,傅雷从未离去,家书只是他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父一爱一很复杂很简单,家书是道不尽的父一爱一,父一爱一是写不完的家书。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4

  终为人师终为父,更乃儿友更乃亲。只愿在书信中徜徉,只愿在情感中迷离,那些为人之事、学习方法、人生哲理也藏匿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那么傅聪有一个好父亲是何其幸啊,灿烂的经历、光辉的一生,若不是父爱的引领,如何能在成功之路愈行愈远?

  歌舞送飞球,金觥碧玉筹。父爱是启迪智慧的无价之宝。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这样的排序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尔·盖茨的父亲很注重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干劲,为的是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和外部世界。诚然,傅雷也是如此,他在信中不断强调的无非就是为人处事。看似平淡无奇的家书,其实内涵深蕴。做好自己,与人和睦,恪守道德与节操,人格上得以提升,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好自己想做的一切。

  是故,在父亲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操心是必然的。若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变成孩子的保障,自然是最好不过。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放下心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父爱是治疗庸愚的苦口良药。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莫扎特的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了启蒙教育,先教会孩子创作短曲,再层层深入,让孩子一点点学习乐理知识。正如傅雷教育孩子,不论是学习弹琴,亦或是学习语言,必须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也是作为父亲所担忧的。

  是啊,学习之路甚远,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唯有不断积累、运用,方能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不在纸醉金迷中迷茫,不在钟鸣鼎食中沉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父爱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曾忆否?梁启超因材施教,独特的教子良方令人敬佩;曾忆否?曾国藩从容镇定,真知良言令人信服;曾忆否?傅雷爱子有度,字里行间的爱意令人赞叹!

  亲似爱,盛一世深情,永难报。封封家书,承载着是父亲的赤子之心。舐犊情深,父爱无疆,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缕缕白云,纯真质朴,更让人回味无穷。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5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的心中总会掀起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情:对“家书”的喜爱,对傅雷先生的缅怀和尊敬。它是唯一一部让我读后淆然泪下的书。读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但在我心中址强烈的情感是—感激,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如何成为真正的“人”,让我理解了一个父亲的心。

  我敬仰傅雷先生,首先敬佩他的学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当代中国还有几个像傅雷先生一样的“学者’?而傅雷先生的学识仅仅用“渊博”二字是无法准确形容的。他精通中、英、法三国文字,音乐、美术、古今文学造诣颇深。对于我而言,“家书”不仅是传递亲情的载体,更像傅敏所说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阅读家书,使人感到这不像是相距千里的父与子之间一味的亲情倾诉,更像是两位学者在热烈讨论。对自己的孩子,傅雷先生心中所想的不是作为父母仅仅关心他的

  生活琐事,而是像朋友、老师一样与孩子探讨学问、修养,时刻在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做向导。我想这就是“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初读《傅雷家书》时,我无意中翻看了傅雷夫妇弃世前的遗书,不禁为他们对人的关爱而感动。傅雷夫妇至死都没有抱怨过任何人,遗书中大半也是为别人而着想。在上百封家书中,傅雷教导子女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世人所敬仰的学者的风范。虽然傅雷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四十个年头,但在许多人的心中,他从未离去,因为他留下T-颗蓄满大爱的心。这颗热情洋溢的心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始终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内心涌动起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当我读到傅雷先生为了儿子忍着伤痛伏案整理书稿直至双眼流泪再也看不清时,因一封信未及时到达而万分焦急时,我似乎看到了他远距千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热切等待的目光。而我的父亲呢?在我为书中的父爱而动情时,我不能忽视我自己的父亲对我的爱!我开始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惊异父亲并不比傅雷先生差。我知道天下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读罢《傅雷家书》,我想说的是:普天下父亲的心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