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童年》有感800字

刘莉莉老师

读了《童年》有感800字1

  《童年》不仅是一部充满着崇高思想的现实主义巨著,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经典之作,它更是19世纪末俄罗斯底层民众生活的缩影。

  童年本应该是快乐的,五彩缤纷的。可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无比黑暗,在本应该受到无数宠爱的时候,他的亲人却离去了,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周围有永不停息的纷争。是的,还好有外祖母,一位爱的化身的使者,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我或许不能体会作者的困境,那种过早就看遍人间丑恶的心灵。但是我能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学到勇敢,勇敢地去爱去恨。懂得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保持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

  正所谓爱与恨是相辅相成的,真正的爱才会产生真正的恨。阿廖沙对于他爱的人,都报以相同的爱,尽管这种爱是孩童似的,不是超越阶级,抹去界限不分彼此的泛爱,他的爱始终饱含感情,发自内心。他把爱献给外祖母,献给大自然美好的风景。他对被十架砸死的小茨冈感到极度悲伤,在街上看到外祖父家的老师傅讨饭吃时,他感到难过,压抑。但是他同样对压迫与剥削感到厌恶。他不会曲意去迎合奉承并不喜欢他的两个舅舅们,甚至于本能的厌恶他们。在接受平生的第一次“棍棒洗礼时”他表现出的是“对外祖父又蹬又踹,就他的红胡子,并在手腕上咬了一口……”因为外祖父打外祖母,他把“外祖父珍藏的圣徒像脑袋剪下来”,以示报复。尤其是当他看见继父在殴打母亲时,它“抓起一把刀子,用尽全力,朝继父的腰部刺去。”对暴虐的外祖父,凶恶的继父,阿廖沙不顾自己还只是个孩子,勇敢的反抗。正是这样敢爱敢恨的性格,才使这个角色如此耐人寻味。而我们新一代的孩子,温室中的花朵正是缺少这种勇敢表现自己情绪的性格,都如此千篇一律,盲目追求的不过是自以为与众不同的愚蠢性格。

  幼年丧父、寄人篱下、母亲改嫁,不久也逝去,这些灾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虽然小阿廖沙也抑郁过,害怕过,但是他没有失去那可爱的童心,仍然保留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也会想去看一看白色桌布在蓝色的染缸里会变成什么颜色,他也会和捡破烂的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应该就是文章的难能可贵之处吧!

  我们难道不应该如此吗?无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始终保持着一颗可爱的童心,敢爱敢恨,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虽然小说的主人公天真、单纯的目光也曾黯淡下来,也曾感到人世的悲凉与荒唐,但我想以他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和敢爱敢恨的性格一定会创造美好的“人间”摆脱阴暗的童年。

读了《童年》有感800字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童年》有感800字3

  暑假里,我读了《童年》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看到高尔基和我们那不一样的童年,又不禁为他的悲惨童年而感到悲伤。

  《童年》讲的是五岁的高尔基失去了父亲,而后又经历了母亲改嫁等一系列的变故。为了上学,他只能去捡废品卖了钱当学费,自己供自己上学。高尔基身上穿的破旧,在身边的富有同学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并不在意,把这一切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思。现在,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优越,不用担心没钱上学,更不用捡垃圾维持生活。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用的也是五花八门,色彩鲜艳的文具,各种样式的书包,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东西,应有尽有。而高尔基呢?他是多么的悲惨啊!别说是文具了,就算是衣服也都破烂不堪,是补丁摞补丁,还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享受着小公主、小皇上之类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对于高尔基来说,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勤奋地学习;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过着幸福生活的人,却是那么的不争气,真是自叹不如呀。如果,我是高尔基,那一定会为自己的贫穷家境而自卑的对学习没有了信心,而他却把嘲笑化为了进步的阶梯,我真是佩服不已啊!

  相比高尔基童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掉进了蜜糖罐一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可是,尽管这样有些人还是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挑这捡那。我也曾经做过一件这样的事。

  那天,我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为了奖励我,做了我最喜欢的馅饼。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突然,一块刺鼻的东西被我吃了进去,我连忙吐了出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一看,不以为然的说:“是姜。”我一听,连忙把馅饼丢到垃圾桶里。要知道,我是最厌烦姜的,那刺鼻的味道让我闻了很不舒服,吃了更是恶心。妈妈见我把馅饼浪费了,十分生气,说:“今天只有这一种带姜的馅饼,你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我听了妈妈的训斥后也耍起了性子,坐在那不理会妈妈。最后,妈妈实在是犟不过我,又给我重新做了馅饼,这才让我如愿以偿。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应该浪费馅饼,姜又不是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何况这馅饼没有了姜也是不好吃的呀!这馅饼如果在高尔基的眼中,那会是怎样珍贵的食物呀!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食物,而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感知到了我们和高尔基不一样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后,我们也要学习高尔基那种不向困难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童年。

读了《童年》有感800字4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题记

  说起来惭愧,从小我就不喜欢看小说,因为小说一般都是篇幅长、内容多,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看完。所以,我从来没有认真读完一整本长篇小说。可是这本《童年》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居然破天荒的看完了整本书。

  这部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巨人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俄罗斯儿童,甚至俄罗斯民族成长的历程。

  小说《童年》最初发表于19,它和《在人间》、《我的大学》从侧面反映了高尔基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画面。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其实,高尔基就是阿廖沙的原型,高尔基用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用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

  比起阿廖沙,我们的生活已经是美好的不能再美好了。我们出生在*的家庭里,有父母疼有姥姥爱有老师教有同学陪。可是有很多人并不知足,他们拼命要满足自己无尽的贪欲,最终却什么也没留住。葛朗台老头所代表的守财奴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生聚敛财富,守护财富。他的人生没有爱,没有情,到头来只剩下金币。他毁掉了女儿的幸福,家庭的和睦。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欲望令他不得平静,而最后一次伸向金子的手则不幸结束了他的一生。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不知满足。

  不知满足,人生可能会错过很多美丽;学会知足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知足者知道在诱惑面前何时喊停,而不知足者在诱惑面前不知停留,他们会一步步走向深渊。到头来,不知足者生命的篮子,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