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永恒读后感-读后感

王明刚老师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一直不太懂。后来渐渐明白,这句话就是把书当成一块敲门砖,通过读书去获得金钱和美女。

  上初中时,有一篇课文选的是赵丽宏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文章开篇的一段我最喜欢: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读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打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遥远的世界,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一直在想,书中到底有什么?每天看书,仿佛只是习惯,只为心安。有些书,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看过之后却淡如白水。有些书,看的时候平淡无奇,却常常无意中给我生活中的启示。

  其实,书中没有金钱和美女,有的只是令人惊奇的新鲜世界和通向智慧清明之境的道路。

  在人生走过的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想不明白的事情,都会有纠结难过不知所措的时候。此时,只要选择一本好书,静下来阅读,就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又仿佛在杂草丛生的荒原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与永恒》就是这样一本可以作为教育生涯灯塔的枕边书。

  第一次见李政涛教授是在一次教师培训上,他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从宏大的社会变革到教育本质,再到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最后到面对海量信息的三重境界。我被他深深地吸引着,他身上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他带给我的是一种新奇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这次他的新书发布,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看着深蓝色的封面,就有一种深邃、悠远而宁谧的感觉。

  里面的文字,每一句都值得深思,每一句都带给我新的思考。

  “覆盖,是我们时代的特质。所有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技术、器物,无论思想、观点和方法,无论名人、明星,都随时可能被一波波的后来者覆盖,一层层地被后继者覆盖,被涂抹,直至湮灭消亡。”如此深切的领悟,透彻的剖析,是我们都感觉到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讲出来的。

  关于教育与培训。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跟一位孩子的家长聊到他的成绩,聊到某数学培训机构开办的学校,提到那所学校的孩子被训练得很好。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教育与培训有什么区别?学校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培训又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这位家长一直说培训机构很好,却不会让孩子离开学校只在培训机构学习?

  “教育常常被缩减为培训。培训无非是为了掌握某种技能(如使用电脑、开车等)而进行的训练。教育离不开‘训练’,但不止于、更不等于训练。教育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还要启迪人的智慧,培育人的人格。培训可以速成,且必须速效,‘马上就要用’的召唤如擂鼓般在培训者的耳朵旁反复回响。这种召唤具有‘魔力’,湮没了对人的智慧与人格的呼唤。结果,技能有了,智慧没了,人格丢了。”

  也许所有让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都能隐约感觉到教育与培训的区别,而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加清楚,自己所做的不是培训,而是教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完整人格的培养,更是价值观的.培养。

  空间中的教育。

  空间与能力有关。校长的“空间领导力”,教师的“空间设计力”,学生的“空间领导力和空间设计力”。教师设计教室空间的能力必须在干净、整洁的底色之下,否则,所有的设计都会哑然失色。而教室里,需要师生共同设计和完成空间的装饰,每一处空间,都蕴含着师生的努力,同时也蕴含着感恩与责任。

  对终身教育,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却不知其背后深层的哲学思考。人生有涯,重在过程,每一次的学习与探索都是扩展个人生命深度与广度的过程。而做到终身教育其实不易,如何把终身教育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作者说“终身教育,是以保持原有的活动空间,甚至打开新的生活空间为前提的。”曾经的我对自己窝在房间、被窝的行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还在看书、看视频,也是在学习和进步。可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躺在床上看书究竟是不是完全的、自足的终身学习?没有保障自己柔软膝盖、健壮体魄的终身学习又能坚持多久?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本可以作为教育人枕边书的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咀嚼,书里有一道通往澄澈明净之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