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李盛老师

  《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篇1

  老公给我买了一系列易中天的作品,读过《品三国》后,我又拿起了《闲话中国人》阅读,我想知道,做为厦门大学教授的易中天,是如何品读中国人的。

  我以为,易中天会写一本官样文章的正书,从学术角度把中国人抽象化,理论化,然而,读着读着,却让我沉迷其中而不舍放手,他用闲话般的语言,唠家常的方式,风趣幽默地解读了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等等这些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轻松中切中要害,不让人感到沉重,让我读后感到现实就是那么回事,谁也回避不了,谁都明知故犯,都有从众的心理。

  比如,今年国庆长假,不少新人结婚,亲朋好友自然要奉上礼金,而远在外地的亲朋,有的因囊中羞涩,不能亲自到场,就发明了给新人充话费作为礼金的方式,既省了钱又保全了面子。平时,我们中国人爱请客吃饭,爱送礼办事,爱讲排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又有些麻木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易中天认为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我细细品来,也觉得很有道理。

  我常常看到一些作家,发表一些评论中国人和外国人文化差异的文章,也常常听到国内一些人说我们中国人在国外怎样怎样,其中有抱怨,有感叹,有批评,甚至怒其不争。是啊,我们中国那么大,人又那么多,地域文化的不同,人的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使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也会表现出个别人的丑陋,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风雨洗礼,大浪淘沙,沉淀的一定是被我们传承下来的精华。事实可以证明,远的不说,就从近两年来国家发生的大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值得歌颂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难以想象的凝聚力。从去年的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今年的.祖国六十年大庆,我们中国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不知哪个名人说过,中国人表面看似一盘散沙,把他们装进盘子里,就抱团了,就有凝聚力了,而这个精美的盘子就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篇2

  在杂乱的书桌上,随手拿到一本书——《闲话中国人》,我收藏过易中天老师的书,文墨挺风趣的。翻开《闲话中国人》,本以为是吐槽中国人的,后来在闲余中读完了,便也不是这么一回事。

  易中天老师您将复杂的中国人写的通透,您用中国浩瀚历史变成闲话篇章,您把练达至情挥舞成中国社会的特性。轻轻抚摸你,任凭书香溢满我整间屋子,细细品味你,任凭你在我心底荡起千丈浪花,畅游于你的世界,感受行行简朴的文字在我血液里流淌,感受到灵魂的触动给我心灵的震撼。

  感谢《闲话中国人》,感谢你的淡雅而不华丽。

  淡淡几笔,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在纸上腾跃而现。辗转间,饮食文化俨然在历史长河中演变成了“利益性”饮食,就似治国如烹小鲜般,饮食总能与政治挂钩。古人之饮食,规规矩矩,或许除旧改得太多,眼看着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将在闲话中逝去。我们总该做些什么了,那边一颗纯朴的心对待每一次饮食,莫将它作秀,以规矩的姿势饮食,以文明的方式饮食,同时也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尊敬罢。

  感谢《闲话中国人》,感谢你的直爽而又有力。

  问你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寒冷吗,能看见你对面人脸上的面具吗,又能摸到自己面皮的厚度吗?你当然不能,戴着面具的人,总是相看两不厌,越看越“友爱”。中国人的面子很值钱,当然也只限于在中国,有了面子做啥事都倍有精神,脸上神采奕奕的,但面子是只讲“面”不讲“里”的,你给我面子,我便给你面子,互不相欠。至于哪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脸皮厚得不行了,那就回家在镜子数数自己的面子了。听多了议论别人戴面具的话,自己何妨不是这面具下的人呢?有时有的人戴了面具才会懂得人情世故,才会明白做人的学问,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感谢《闲话中国人》,感谢你的不闲的闲话。

  所谓说闲话的人,他得有闲的时间,无聊时说说闲话,倒也是挺轻松的,但营养少的闲话不说为妙。这闲话有时还能当武器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军心涣散,人心惶惶,不可否认这是个好计策,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看来,闲话在某些时刻还能恰到好处呢。

  一本好书就是一座沧桑古城。品读你,是一种超脱,是一次精神的洗涤,感谢阅读,让我遇见《闲话中国人》,感谢《闲话中国人》,让我不急不慢地细读中国人,慢慢咀嚼,至今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