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通用十四篇))

孙小飞老师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

  最近几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一个个都吸引着我,但我最喜欢“卖身葬父”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读完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卖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年纪幼小时母亲早亡,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湖北),后来父亲也死了,董永为把父亲埋葬,吧自己卖给富农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与槐荫下遇一女子,说她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个月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孝敬父母和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但我们也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报答他们,孝心能感动天地。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2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习,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我们应该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3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4

  《二十四孝》这本书里的二十四个故事,每个都很精彩,每个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个故事——《哭竹生笋》这个故事,它主要是讲了晋朝的孟宗,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有个成就。孟宗十分孝顺。有一年,母亲突然病倒了,难以咽下饭菜,只是很想喝竹笋煮的羹汤之类的东西。可当时是冬天,哪儿有新鲜的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着,他急得扶着竹子大哭。这时,奇迹发生了,他泪水飞洒处,都长出了新鲜的竹笋。孟宗很高兴,挖了几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汤,母亲喝了汤,病也治愈了。

  说是竹笋羹汤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说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会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手足无措。

  但孝心还是感动了天地,使冬天长仙笋。无论这是真的故事还是神话,孟宗的孝心十分难得呀!

  总之,《二十四孝》这本书几乎每个故事都这么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因此,《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精髓,对现在的我们仍具有积极意义。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篇孝道小故事是《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讲的是:从前在一个小镇里,有一户人家那一家人只有那家人里只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和一个老母亲的儿子。老母亲的儿子,便是江革。

  江革在厨房做好饭出来给母亲吃,这时有一个弓箭射向了他们的厨房,江革吓坏了把碗摔破了,这时他的母亲便问:“革儿,你这怎么了?”这时,有一个村民把他们的门推开,便着急地说:“杀过来了,赶快跑吧,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村民便急急忙忙的跑了。老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快跟村民们逃命去吧!”这时江革问:“那你呢母亲?”“我老了,走不动也跑不动了你自己逃命吧!”但江革却说:“那我背您跑。”江革便背着母亲逃命。

  逃到了森林中的时候,有三个强盗从树上跳了下来,要让江革拿江革对他们说:“我们是逃命的,身上没有钱财。”强盗看了看江革,想让他当强盗,但江革却没有答应。抢到问江革为什么不想当江革回答:“我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若我当了强盗那谁又能照顾我的老母亲呢?”抢到看江革如此孝顺,便放过了他。

  江革背着老母亲来到了一个小镇上,他边走边想:我不如到一个富人家去当佣人拿工钱去孝顺母亲。他便把母亲放到了大树旁边,对母亲说:“母亲,我到那边去去就来,你在这里等我。”江革敲了敲富人的门,那富人来开门了。富人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我和我母亲逃难至此,想挣些工钱来孝顺我的母亲。”不然看了看他,便答应了,让他先找一个安定的地方住下来。江革非常的高兴,边找了一间房间,让母亲住了下来。

  江革每天要抬水,每天要砍柴,每天要做饭,虽然很辛苦,但他为了让母亲有好吃的,也没有任何怨言。这个月的月底江革发工钱,他便买了许多好吃的,拿回去孝敬母亲。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也来吃。”江革却说:“母亲我不喜欢吃这个,您吃吧,我去打扫院子了。”母亲让个儿休息。母亲让江革休息一会,但江革拒绝了,江革一人独自在外面吃着腐烂的面包。江革为人非常孝顺,最后被乡亲们推荐成了大官,从此以后,她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最敬佩的人是江革,因为他没忘记了养育他多年的父母。我要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新一代好少年。为报答父母好好学习学会知识好好孝敬他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爸爸妈妈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因为每个父母都曾经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7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追捧和领悟,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领悟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期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我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愉悦的时光。因此,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此刻真是就应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领悟如何孝奉父母,领悟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8

  我从来不曾对外祖母抱有任何好感,准确地说,我讨厌她。

  不知为何,我可以对任何人做出容忍,但唯独她不行。

  我知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看过不少书,“扇枕温食”的故事我也知道。但直到读了《二十四孝故事》,至今才懂得何为孝。

  我爱我的母亲,但我讨厌我的外祖母。为此我和母亲发生过不少的争执。爱在父亲和母亲中间,或许过多地,我会选择母亲。因为儿时,或许母亲陪伴我的时间更多。

  我曾在母亲面前大诉我对外祖母的痛恨之处,母亲并非不为所动,但也无可奈何。我也并非不知道,让她在外祖母和我中间做选择,是很难的。虽然母亲一次次地选择了外祖母。

  又一次,我和外祖母闹翻了。又一次,我让母亲伤心了。

  那一天,我在外祖母家,外祖母不知为何,从哪儿听来了我曾在她背后如何如何讨厌她的话。她又摆出了她那副仁义无辜的样子。我怒火中烧,破门而出,拿起电话,大声对母亲吼道:“妈妈,你快回来,我们马上返回城里!”外祖母也听到了,她默默地走了。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母亲并没有生气,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外祖母,我是你的母亲,她,同时也是我的母亲,你爱你的母亲,我也爱我的母亲。”

  我顿悟,“母亲”一词并非我的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同样,我的外祖母也有。我孝顺母亲,那便要先孝顺母亲的母亲。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和外祖母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孝”的意义何在,我想起了《二十四孝故事》里提起的,孝不仅仅是对于父母,而我们最先考虑的应是他们的父母。

  因为,像我一样,母亲也曾在外祖母的怀抱里牙牙学语。

  像我一样,母亲也曾依偎着外祖母。

  像我一样,母亲也爱着外祖母。

  我顿悟,我明白了,孝是尊重,孝是行动。母亲,我一定会把孝运用到外祖母身上,我会好好爱她,像爱你一样。

  时间悄然煮成一壶沸腾似你的清茶,芬芳依旧,爱依旧,孝依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9

  你看过二十四孝吗?它是一些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孝心故事。其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都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的。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失明的人,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纵惯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着怎么伤害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伤害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的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时,舜不只是教会了我们孝,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残酷,父母平时辛苦的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

  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学习,尤其要向丁巧菊大义劝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当代人物好好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读完这些孝心故事,我觉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做那些激烈的行为,但是我也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恩他们,报答他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0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2

  我们自打开始受教育,就知道“孝”是一种好品德,我们要做到孝。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二十四孝故事》,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孝”之天子的孝行,更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孝”的含义,并深刻的做到孝。

  “孝”有很多种,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达孝,容忍表示孝。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迹出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孝一孝有何难?就算父母对我们不佳,也应孝。这种宽之孝道,定会感动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动天,不是吗?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14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孝’字当头,挺身而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