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经典读后感1500字(精选三篇)

王明刚老师

  草房子经典读后感1500字1

  或许,就如同这本书的卷首语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行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是主人公桑桑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五彩缤纷。坚守尊严却用错方法,最后以自己的真诚善良赢的大家的尊重的秃鹤,如同名字那么美,身世凄凉却能如同白莲花般倔强勇敢地活着的纸月,为了捍卫回忆,不惜与全村人作对,但最终迸发出人格光辉,换回全村人的尊重和理解的秦大奶奶,还有知恩图报的细马,从富家子弟成长为一个有担当,能够照顾父亲的杜小康……这些是桑桑童年里的主角,他们教会了桑桑坚强,感恩和成长。油麻地中的草房子,那里的人和事都成为了桑桑生命里最美丽的印记,其实,每个人都能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印记。

  我的印记也是在我的家乡,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为就在一座山的脚下,就简单地取名为“山脚村”,和这个这名字一样简单,那里的人们也是那么地淳朴,简单,而这座山自然就成为了全村人最坚实的依靠。全村加起来不过是几十户人家,为了孩子们不用那么小就走那么远的路到小镇去上学,硬是在半山腰山开设了一个只有一二三年级的小学,而我们再也不用那么小就得走那么远的路去上学了,等大了一点了,也就会骑自行车了,也够条件去小镇上小学了,而直到去小镇上学之前,这里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当袅袅炊烟随风飘起,渐渐替代了撩人的春雾,我们便在这时踏着希望的步伐走向学校,早读课上,虽说只有十几个人,但朗朗的读书声却能响彻整个山谷,唤醒了在森林里酣睡的小鸟,还有在小溪中懒睡的小鱼儿们,一天,就在充满希望的读书声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当我们“摇头晃脑”地和先生学完诗词后,算数课便开始了,记得没到最后总有一个口算比赛,而在这一比赛中,滑头小子啊权反应虽最快,但正确率却总也不咋地,所以输的那个人自然永远都是他,也永远是他留下来搞学校的卫生了,虽说如此,但他却从来不“改悔”,永远的执着和倔强。

  中午放学是最快乐的时光了,午后的阳光总是最热烈,仿佛在热烈的欢迎我们回家,我们这是会一边比赛背诵着今天教的诗词,一边聊着村里的三三两两的大事,仿佛一切的喧嚣都与我么无关,有的只是宁静和快乐。下午放学了,懂事的女孩子们便会三五成群进山里捡干柴,先把柴用稍软的树枝捆起来,在选择一根粗一点的木棍把瘦小的柴火挑回来,一路上,留给这座山一个个无比满足而快乐的笑脸。而男孩子们呢,则会到空旷的草原上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扔沙包,倒立,踢球等等,不玩到衣服全是泥土就绝不回家。黄昏,夕阳染红了整个天际,伙伴们趁着这美好的景色便会聚在小溪旁乘凉,抓鱼虾,泼水……溪水溅起了一个个映着笑脸的水花。累了,孩子们便会聚到我家的大庭院里,躺在特制的大竹床上,听着老人们讲故事,妈妈们唱山歌,渴了,头上便有杨桃树,旁边还有葡萄树,石榴树,芒果树等等,应有尽有的水果啊,在加上清洌的井水洗过,那甘甜简直无法形容。屋脊上的燕子回到了鸟巢了,鸽子也飞回了笼子里,我们也困了,倦了,美美的睡着了,而嘴角还挂着甜甜的微笑,大人们也抱着各自家的孩子回家,一天,在笑声中结束了。

  那座坚实的大山,那棵藏着无数人心事大树,还有我的亲人们,六年不见,你们还好吗?

  童年,如同木棉花里的棉絮,纯洁而美好,却总留不住,或许就像人们所说的,留不住的才是最美的,那才是生命里最美丽的印记。

  草房子经典读后感1500字2

  《草房子》以小孩桑桑的视角来描述,孩子眼里有奶奶、老师、同学和家长,每个人都栩栩如生,每个人都仿佛就在我眼前。

  最牵动我心的是桑桑,他把碗架改成鸽子的家,把蚊帐制成鱼网,大夏天穿着棉袄走圆场。令我想到自己的兄弟姊妹:小时候,小弟把几十颗鸡蛋一次性打了,碗里、锅台上、地上、门口滴水形成的小坑里和门外的灶火坑里都是鸡蛋,唯独锅里没有。他有没有挨打我不记得,只记得美美得吃了一顿炒鸡蛋,都是碗里、锅台上、还有滴水坑里揽起来的。他估计饿坏了,没吃到鸡蛋,就拿了一个袋子,爬上低矮的梨树摘了许多青涩的梨子。当时自家有梨树,也不能好好吃梨,要等刮风掉下来才能吃,他却把希望早早破灭了许多。年关将近,家里准备了馍馍、糕、窝窝,大兄弟去偷吃时忘记盖盖子,猪进去美餐了一顿,他自己拿着一个冻冰馍馍跑了,妈妈还得去追。妹妹洞察力好,吃的不管放哪里,她都能找得到。我是最过分的,姐弟四个挖药材换钱,妹妹换的钱买了上衣,被我各种忽悠骗走,因为买衣服一般都会大好几码。桑桑令我难忘的不是他的调皮,也不是他的教养和品德:他帮纸月、和细马、杜小康做朋友、为蒋老师和白雀姐姐当信差、关心秦大奶奶,这么好的孩子却病了,我以为他要殁了,好难过。难过他再也看不到太阳,难过他再也感受不到温暖。就在我撕心裂肺之际,民间老神医救了他。自己生病期间也曾想过:看不到美好的事物,看不见疼爱的人。所以桑桑的病牵动了我的心。同时也带给我一份坚持:珍惜眼前,不到万不得已,永不放弃。此刻,没有四肢的力克·胡哲在我脑海里回旋,“脱鹤”也闪亮登场。“秃鹤”原名陆鹤,由于没有头发,得一绰号“秃鹤”,孩子大人都喜欢戏弄他,从中取乐,但他还是在各种磨砺中茁壮的成长。身体缺陷不算什么,心灵健全才能带来无限生机。他捍卫尊严的勇气令人钦佩,把丁四的肉狠狠的摔在地上,将连长演的惟妙惟肖,赢得尊严却放声大哭。身边也不乏嘲笑他人的“丁四”,身体缺陷或生活误区没碍着他人,何须咄咄逼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是世界这么大,怎么就容不下纸月的妈妈?妈妈离开,没有爸爸,只剩下外婆。外婆离世,纸月与慧思和尚同时失踪。我臆造了故事情节:纸月与慧思和尚遍访四地为桑桑寻了名医。因为孩子间的情意是最真诚的,即使是青春期对异性那份懵懂的憧憬也如此。当然,每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分量可轻可重,此一时,你也许活在他们心中,彼一时,也许你连饭后谈资都够不着,人性使然,真实生活。

  读本书想到学校的一项任务“控辍保学”。看着杜小康对知识的渴求,心里五味杂陈。确实没钱,怎么上学呢?细马不上学是主观原因,杜小康却是客观条件造成的。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十二年免费教育,可为什么还有不愿上学的孩子呢?哪里出现了问题?就老师来说,孩子来上学,即使成绩不好,又能影响多少呢?所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那怕只是为了长大。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中看到一段微视频,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参与了吸毒。当时感慨“控辍保学”的必要性,十几岁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却自以为已经长大,特别容易受伤害,学校就是一把保护伞。作为家长,要用真心来管理孩子,使尽全力,想方设法,别留下太多遗憾。细马虽没上学,但邱二爷家遇难时,他选择留下,邱妈妈生病时,他扛起家里的重担。高尚的`品行,是孩子原初都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珍爱孩子的善良与纯真,每一次、每一点和每一滴。杜小康离开校园,经历风雨后长大了,珍惜每一次的经历,只要我们还在经历。

  孩子的世界有时凄凉却不失美好,大人的世界也如此。蒋老师和白雀的故事,开始桑桑很愿意为他们当爱情信使,因为大家都是愉快的。但白爹爹好富嫌贫,最后导致送信变成桑桑的苦差事,因为他们各自都成家有了新的生活。人生会遇到诸多选择,只要目标清晰正确,就该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去抵达。路途也许荆棘丛生,但走过去才会山花烂漫。人生需要坚持。“药寮”主人温幼菊,人如其名,“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她的座右铭是“别怕”,纵然吹落北风中,也曾枝头抱香过。

  桑桑还有忘年之交“秦大奶奶”,奶奶守着她的一亩三分地,更是守着离她而去的老伴,和政府、桑校长斗智斗勇,可爱至极。最后奶奶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油麻地的草房子,永久的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桑桑生病,桑乔知道了人生的重心,面子不值几斤!猎人又怎样?于是身着猎服,手提着枪,带着儿子跳进桑田,狩取两只野鸡换得儿子开怀大笑,何乐而不为呢?桑乔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校长,于是调往县城。桑桑也跟着离开了亲爱的朋友们,将油麻地的草房子深深的藏在了心间。

  草房子经典读后感1500字3

  我最近又读了不少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曹文轩伯伯的《草房子》这本书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纯真无瑕的少男少女、不幸少年与厄运的勇敢拼争、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人生最后一瞬的耀眼光辉……书中描述了许多呼之欲出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杜小康。

  杜小康的家是油麻地首富,他家的标志是那扇让人羡慕的大红门。大红门内是油麻地唯一的杂货店,每天都有人来他家买东西,所以杜小康家一直过着油麻地人望尘莫及的富裕生活。但灾难还是在一天降临了……

  杜小康的爸爸借钱买了一条大船,去城里进了一批好货。可就在回来的途中撞船了,所有的货物都成废品。这件事情对杜小康的爸爸打击太大,他生病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病,站都站不起来。杜小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天带着爸爸出去看病。因为欠下了不少债,所以杜小康无法再继续上学,家里也无法再开商店。最后,杜小康家真正成了一个空壳,没有任何钱再给杜小康的爸爸治病,他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休养。直到第二年春天,杜小康的爸爸才能站立行走。

  杜小康父子俩不甘心命运的磨难,爸爸再次借了钱,买了五百只小鸭,带着杜小康去大麦地放鸭。但好景不长,当这些鸭子即将下蛋时,鸭群钻进了别人的大鱼塘,把人家的鱼苗全吃光了。鸭子被人家扣留了。来年春天,杜小康爷俩回来了,只带回了五只双黄蛋,爸爸又旧病复发了。爸爸为了还钱,不得已把用上等木材做的那扇大红门给了一位债主。曾经带给杜家人无限光彩的红门消失在了夕阳中……杜小康又一次撑起了这个家,他向桑桑借了二十元钱,进了一些货,在学校门口做起了生意,生意非常好。

  经过磨难的杜小康,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他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给予他的那些美丽而残酷的题目。他面对生活的挫折,已经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而是在心中做好了今后生活的种种打算和计划。当他在学校门口泰然地做着生意时,老师们感叹着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在十四岁的杜小康身上,我读懂了“承担”。在一次次不幸的磨难中,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学会了承担,主动担起家庭的重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早早地成长为家里的一根顶梁柱。谁能说,磨难不是另外一种人生的财富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不必经受这样那样的磨难。对我们来说,“承担”这个词的内涵也就有了改变。我们能够“承担”的就是完成做为学生的职责,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活,让他们不为我们操劳;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我们要学会承担,积极面对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

  最近,我发现妈妈头上的白发又增加了很多。我知道上了六年级就要面对小升初的煎熬,妈妈和我一样有压力。妈妈,您别担心,我会认真努力地去学习的!该我承担的,我一定能做好!您就放手让我帮您多承担一些家务,让您得到充分的休息,少长一些白发,让我的老妈永远年轻!

  放手让我承担,是爸爸妈妈爱我另一种方式,能让我更快地成长,能让我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