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

阿林老师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1)

  在每个人的青春道路上,都有过矛盾,有过迷惘,有过彷徨……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诠释了一个16岁的少年,青春路上彷徨不安、苦闷孤独的精神世界。

  起初,我翻开书页时,并不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因为没有用心去看……为什么呢?因为每个章节几乎都会爆一些粗口,这一点就令人很不喜了。但随着书页的递进,慢慢的,我被这个愤世嫉俗、苦闷不安的少年感染了,一步一步走向他的世界。

  他虽然不爱读书,不求上进,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等,都是他的坏毛病。但这些,又何尝不是他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消极反抗?那时候的他,有对一切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爱冲动的青春期心理,谁又能说,他是绝对的错?在他身上,有坏孩子的毛病,但也有好孩子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芘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这个少年的名字,叫作霍尔顿。

  他正直、善良,还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放到现在,也叫理想。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懦弱的。他消极被动和不愿接受现实的,所以,霍尔顿失败了。他没有成为理想中的守望者(虽然小说里没有明说,但最后的结局走向应该是他继续他厌恶的成长之路),但他却有一个理想信念,一个不随波逐流(不像他那些老师同学那样,想成为一个买雅迪拉克的人),坚守本心的人。

  比起霍尔顿,我们不是更应该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吗?尽管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落差,但我们不能像霍尔顿那样崩溃逃避,应该去努力地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负青春。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2)

  近来,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处于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刚刚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社会的失落情绪中,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的心底,一直还存有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有些相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理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了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堕入平庸。

  我认为,越是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代,我们越是要坚守自己的理想,集中精神瞄准前方,做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原名为《The Chacter in the Rye》,于1983引入中国,正式译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作家塞林格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的社会状态。

  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叛逆,对身边人和事都极其不满的16岁男孩。他对于身边发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存在感。对于他来说,在他的世界里,善与恶,好与坏,好像总是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支点,使其平衡。因此,他内心极其痛苦,精神以及心灵都饱受摧残。在这种痛苦达到一种饱和状态时,他对自己最信赖的人,他妹妹说出了内心最真实想法:我要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于主人公霍尔顿来说,就是在一片金灿灿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那里有着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奔跑,而麦田的另一头是悬崖,孩子们不停地奔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于是,主人公霍尔顿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就可以在孩子们遇到危险时及时守住孩子,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不论在什么时代,怎样的背景下,我们青少年都会经历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时期。而这部小说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并提出了一个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好的畅想!就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永存一个这样的“守望者”并且努力成为一个“守望者”,成为能真正能净化他人心灵的人吧!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4)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心中有着一股莫名的情绪。还记得小说作家塞林格说的一句话:“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句话似乎写出了他内心的孤寂。

  小说的主人翁霍尔顿是个善良、敏感的少年,虽然有时候他的行为的确有点放纵,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是那么的粗鲁,满口的污言秽语给我的触动很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霍尔顿的行为在常人看来都是下流与不文明的表现,但是在我看来,他这种没有教养的表现的另一面却是不为人所知的。

  他为妹妹买她最喜欢的唱片,呵护妹妹的成长,这足以说明在他心中的仍有着关爱、善良的存在。也许他被潘西学校开除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个学校里充斥的都是虚情假意,人们的表面是一套内心又是一套,他忍无可忍,已经完全腻烦了学校生活,他爱打架,爱说脏话,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善良的。

  霍尔顿的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共特征,他自己也说过:“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他的理想却在现实生活中被无情地击破,这个孤立无援,内心孤独的霍尔顿,就像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但是他心中的良知却告诉他,如何正确地做事。

  霍尔顿的理想指引他不堕落,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更要有像他这样的理想,有理想就是有希望,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把握理想的方向,像霍尔顿一样,去寻找真正的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5)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许多年来影响年轻一代的重要作品,其名字的由来在其书中有这样一段的对话也许可以注解说明:"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望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这话的时候,高中生霍尔顿刚刚因为4门课考试不及格而被潘西中学开除。他漫无目的地在12月的纽约街头游逛,而不愿意他的父母知道,但他还是牵挂着他的菲比妹妹,所以在一天深夜偷偷地潜回了家中,叫醒了睡梦中的菲比,于是有了以上的这段对话。

  在我看来,霍尔顿更像他说的在麦田里迷失方向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在悬崖边的守望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孩子煱括成年人犠钪漳芄辉谛崖边停下脚步,并不一定是因为正好那里有一个守望者在看护,而可能仅仅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守望者存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6)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