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莉落老师

  《菜根谭》的读后感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谭》的读后感2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能够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能够节用,病能够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持续一颗冷静的心。

  应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好处上能够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菜根谭》的读后感3

  我最喜欢读《菜根谭》,它是一本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这本书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对我最有启发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就应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先的虚空平静,才能持续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此刻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务必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跟着老前辈们学习评估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和老前辈们一齐解决问题;随后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有所欠缺,在工作闲暇时间多看一些书,即使不能全部透彻,至少也是给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和补充。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更加能沉淀。接触办公室工作后,需要应付的是整个单位内部及对外的行政和业务工作联络,以及上传下达的工作。更需要随时持续思维清晰、条理性、计划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务必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期望工作是简单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好处;有了房子,我们还期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但是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这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议事论事明晓利害"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决定,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和处理的问题的缘由,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此刻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一句句富有哲理名言都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一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好处。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一杯清茶,读上几页《菜根谭》,不强求自己一次读多少,看上几句、写上几笔,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联想一下,脑子豁然开朗;有时工作中遇到瓶颈,回家翻开《菜根谭》,找几页能让自己释放的名言,便能将瓶颈慢慢打开,让自己得以放松和解脱;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或者不解,回去还是翻开《菜根谭》,去读几页,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和平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仅是一本书而已,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

  《菜根谭》的读后感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的读后感5

  最开始了解到《菜根谭》,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鱼能在水里畅游而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当时读到这句话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扑面之感,心想能写出如此句子的人一定是如和煦春风般的大师,隐居山林,一抬手一投足间,在袅袅茶香中笑看世间万物。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586天了,与室友们相识的日子也已经586天了,随机分配的六个人组成了257寝室,这里存着我最初的梦,这里有我最真诚的朋友。不置可否,我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彼此,喜欢游戏的人会带着室友一起“团战”,优秀的人会激励大家一起前进,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好,都希望成长为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人,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推荐了大家《菜根谭》这本书。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的方式给人以启发和警醒。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当时看到书的名字觉得很难理解,又很拗口,大家翻阅资料,互相讨论、借鉴,才明白有俗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把菜味比作世味,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古人有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

  《菜根谭》分为总论卷、修身卷、为学卷、治家卷、为政卷、用人卷、治道卷、处世卷共八卷。总论卷主要以君王的为政之事为主,结合海宇之内的百姓、庙堂之上的良吏和刑法礼法的规矩,讲述“保天下之要道”,培养正气,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坚固元气,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词诽之语。《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修身卷,“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强调君子首先要在品德上谨慎从事,品德才是根本。其中有一句“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令我感触颇深,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反观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不论是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才会活得坦坦荡荡。

  《菜根谭》文字精炼,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仿佛作者是在不经意间写的随笔一般,侃侃而谈,如叙家常,却有着更深刻的见解,短短几个字就能传递出许多人也许要领悟好多年的哲理,文辞优雅,对仗工整,虽经历了几百年,仍难以磨灭其睿智的光采。每次翻开,都仿佛是与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在闲谈,感受着老人经历过诸多风雨,看透世事后的人生感悟,只是寥寥几语,但是细细回味起来,又无一不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大学正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涉世尚浅,正是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容易沾染坏习惯、坏风气的时期,怎样保持善良的本性,始终光明磊落做人正是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的。总会听到有人说,在社会上要“长个心眼儿”,也许会有部分人觉得如果始终光明磊落待人就会被人利用和陷害,成为社会的淘汰者。我觉得,所谓的长个心眼儿并非是想着如何利用别人,如何去趋附不良的社会风气,迷失本性,而是像《菜根谭》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即使知道怎样使用诡计,也只是作为防止被利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嚼得菜根,做得百事。”《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智慧早已令我深深折服,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表达了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及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表现了中国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相结合,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洪应明所借助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有力武器是人的生存意识,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使人们将一切所作所为都放在鬼门关上进行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使人们自觉改变思维定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从个体到集体,最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实在是社会病态的药石。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使淡长。物欲横流的现代,人们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空灵而遗世独立,生活也一定会过的充实且有意义。

  《菜根谭》的读后感6

  《菜根谭》诞生于明万历年间,是一部有益于人们修身正心、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在这部书中,作者洪应明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读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读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毛泽东读《菜根谭》时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读《菜根谭》,感触颇深:“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同志却整日怨天尤人,说没有好爹娘给自己聪明的大脑、没有好老师教会自己治世的学问、没有好领导安排自己施展才华的阵地,等等。但就是忘了照照镜子,看一看自己满脸灰,拍一拍自己浑身泥啊。在我们的邻国缅甸有这么一句俗语: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容颜。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真正能够找到和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很难很难。正因为如此,才要“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内省找到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才是修身养性、壮大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我国有注重内省的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高德友检察长在谈到如何“严以修身”时强调,“内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君子求诸己”,意思就是遇事首先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只有经常内省,才能及时洗去思想上的灰尘污垢,净化思想,提升人格,避免“积小恶为大恶”,认识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省?在我看来,作为检察人员,内省就是要时刻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要见贤思齐,对照英模找差距,对照政绩看问题,对照宗旨看思想,对照要求看纪律。内省还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正确看待和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内省还要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聪明人以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以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

  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湮没了古代的风情,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面对着与日俱增的物欲、焦虑、烦躁、戾气,多少人迷失在灯红酒绿之中,丢掉了最真的自己。《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有很多很多,它就像一溪清泉、一缕清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感觉到压力繁重的时候,如能常常读之、思之,定能帮我们涤洗心尘,吹去积烦,还我们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发现最真的自己。

  《菜根谭》的读后感7

  偶然之间,我遇见了洪应明先生写的《菜根谭》,就像沙滩上玩耍的小孩偶拾得一明珠。菜根谭,这样低调的名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谭者,谈也。或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是用菜根喻人生之根本。只有根基稳了,人生才会有价值。

  假期里,在这个像按下了快进键的小城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在互联网上快速的浏览各种信息以获取琐碎的知识,是《菜根谭》让我“慢”下来,走出“一目十行”的快节奏。因为它是文言文体裁,在读时不得不慢下来翻译一遍,在这样逐字逐句反复翻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慢阅读的好处——慢下来才有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再者,洪应明先生写的可谓句句金言。读书其实是获得知识的最快捷径,我在读《菜根谭》中,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着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念着晦涩的文言文……

  《菜根谭》中提到“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意思是做人要超凡脱俗,但是不要有故意违反世俗人情的心思,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做事要顺应时局,不能有一点刻意的趋炎附势的想法。在读到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脱俗”与“应世”是对立的,现在才懂得“脱俗”是指内心高的素质和涵养而不是主观意识的摆脱世俗,它是一种从容;如果刻意标榜自己的清高是比世俗更低级的。真正懂的出世的人更懂得入世。这让我想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利万物而不争。”我想,人最好的德行应该就像水一样养育万物,却没有与万物去争夺。修德是人的根基,人的素质和涵养提高了才能更从容面对生活的苟且。

  洪应明先生又提到“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意思是,古人闲适之时,今人却忙忙碌碌过了一生。古人实受之时,今人又恍恍惚惚虚度一生。总是沉溺于虚空,追逐妄想。看不破自身,认不清时事。闲的是什么?忙的是什么?看破什么?认清什么?这是我初读时的疑问,也是我着迷于此的原因之一——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往往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的更深刻。这句话是洪应明先生对明朝中后期奢靡享乐的社会现象的感叹,同时也适用于现代,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看破虚幻的欲望,认清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享受生命。停下逐妄的脚步,看看自己拥有的,珍惜眼前。毕竟房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但舒适便好;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够用就好。一昧去追求换房换车换名牌就容易忽略父母家庭孩子朋友,有些东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徒留遗憾。

  很多道理是身边的人不能告诉你的,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下,我们需要从大量阅读中获得。“少壮者,事事当用意尔意反轻徒泛泛作水中凫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为辕下驹而已,何以脱缰锁之身?”(翮,鸟羽根也,泛指鸟翅膀)你品,你细品。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当用意而意反轻”的情况。还记得毛主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吗?我们青少年就应当有鸿鹄之志,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有奋斗拼搏的勇气!而不是平静的像吹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为巢于幕上,可怜燕燕之偷安。意思就是说:把自己的鲜血流在了酒杯中,猩猩嗜酒真令人可笑;为贪一时安逸把自己的窝搭在人的帐幔之上,燕子的苟且偷安真是可怜。青少年应当时刻有危机感,大的方面:当今世界仍不和平,发展靠青年,我们自己要发展要拼搏,国家大业才能完成。小的方面:大多数人都有中年危机,这最是要钱的时候,很多人会后悔青年没奋斗或没攒钱,现在我们就要把专业学精,工作后管理好金钱,但学习只是大学的冰山一角,很多人脉关系,口才,修养都是从大学积攒的。

  闲暇之余,我还是会细细读几页《菜根谭》即使重复也不觉乏味,因为不同时期读同一句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求平静心灵,拨开云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看看《菜根谭》得到自己的理解。

  最后,我想将洪应明先生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转变的是思想,改变的是人的修养境界。每个人都有积攒财货的方法,何不把它用于积攒学问,要知道知识是通往财富的重要桥梁。像经商需要营销策略要有金融知识,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考核。让我们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重视阅读。

  《菜根谭》的读后感8

  疫情期间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在家隔离不给大家添麻烦不外出串门。在家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多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便从老公众多书籍里面来寻;虽然书籍众多但是想读的却难寻几本,突然《菜根谭》跳入眼前,初读此书多次想放弃,因为书里许多繁体字使我望而却步;尽管有许多文字已经有拼音注解,但是还是众多的文字不认识。但是想来不可轻言放弃,就去找来新华字典,一边看一边翻看字典查找,坚持几天之后,发现此书虽不如小说那般易懂,但却自有其风采和韵味。慢慢地便爱上此书,放在枕边每天翻看,细细品味,轻声慢读。

  读“无过是功,无怨是德——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使我明白人生在世,无愧于心,乐于助人,不求感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教育和帮助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读“修德忘名,读书深心——学者要收拾一精一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使我懂得求取学问拂除杂念;在追求道德修养上,别把功名利禄放在上面;阅读书籍时,应该多多注重心得体会。

  读“忘功念过,忘怨念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使我想到帮助别人不必记在心上,若有过错时刻反思自己。对于别人的帮助应时刻牢记,对于别人的过错要懂得放下。

  读“多病未羞,无病是忧——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使我反思到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说及时改正了,作为教师教育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误时,及时提醒他们改正并引领走向正确的方向。

  书未读完,但感受已经颇深,放在枕边慢慢咀嚼,伴书香。悟心神,努力前行。

  《菜根谭》的读后感9

  读菜根谭,就像走过了一遭人生似的,读完顿时觉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顿都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经读过一遍《菜根谭》,那时年幼很多道理还不明朗,甚至觉得不对,时隔几年再读,突然能够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这本书真的是智慧的结晶啊。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作,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四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又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一时有感而发,变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化大俗为大雅,化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这本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菜根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解箴言书;又因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本书能够流传于海内外,经久不衰。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本后,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随意翻阅本书,就会被其中精彩绝伦的美妙语言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值得我们赠送亲朋好友的真正的好书。

  《菜根谭》的读后感10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菜根谭》的读后感11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谭》的书。这本书很奇特,它不仅有许多古文,还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借故事来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谓是: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今天,他的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其实我认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进退有方”,还真是相当的困难的!书中有篇《多喜养福,去杀远祸》中所写道: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说:人间幸福不可勉强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础;人间祸害实在难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头,就是远离祸害的法宝。但是要如何平横和缓减那些压力呢?我想这恰恰写出了我的心声!幸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可以自产自余的!

  只有通过主观的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菜根谭》的读后感12

  这是一部类似《论语》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也是历代文人士子竞相把玩的一部应世奇书。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处事智慧,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从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寂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文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但核心主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

  人说,如果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那么一部《菜根谭》即可润物一生。《菜根谭》需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菜根才会越嚼越香,心智才能越来越高。它的外表一点也不显眼,看似平淡的话语,细读之下却能让人回味无穷,顿生无限感慨。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由此可知,万事万物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我曾抱怨过很多,但现在我会静心做好该做的,希望能成为生于秽而成于洁的蝉。

  “偏激之人,难建功业。躁性者大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者固执,如死水腐木,生机已死;俱难建功立业而延福祉。”看到这一点,心里不禁一颤,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想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而如今终于知道该如何完善自己,我会努力去改变,有激情地做事,有热情地待人,在大学里完成应修的课业。

  “云止水中,动静适宜。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鸳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我曾是一个很好动的女孩,我也一度是一个很封闭的女孩,有时太动,却觉茫然;有时太静,却觉抑郁。我一直希望能找到解开的办法。现在才知道,在沉寂的水中也有跃动的鱼,以这种心态来观察万事万物,这样才能找到心灵的平衡。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谈山林之乐者,未必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佛祖曾在西天拈花无语,众弟子中惟迦叶拈指微笑。真正懂的人,什么都不用说,一个微笑足矣。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经历万千头发斑白之时,真正有了感悟,却望着画船外的雨丝,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一条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也教会了我如何辨人。

  《菜根谭》的每一条读来都能让人感慨颇多,但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作者基本上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讲述入世,采用佛、道的思想讲述出世。我是一个俗人,有着人们所说的那么一点进取心,故而对书中“省事为适,无能全真”不敢苟同。多才不如平凡,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真实本性,但我一直希望自己多才多艺,不愿做一个平凡无才的人。我认为多才多艺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本性。也许在这一点上我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作者是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来看的吧!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能流传至今,受到各种各样的人的追捧与细心研读,的确是有道理的。如果有人问我,青少年必读的书目有哪些,我一定会强烈地推荐这本书。它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地品味一番。泡上一杯香茗,在窗明几净的室内,静心品读,相信你和我一样,定能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