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读后感(通用五篇)

阿林老师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篇1

  古人曾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历史是什么哪?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又有几分真实?其实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这本书以第三者的角度,对每一件历史趣事娓娓道来,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使得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变成有血有肉、有人性、有真的性情的人组成的故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而是变得有趣、有温度,是暖暖的,鲜活的!

  历史的发展总是偶然中藏着必然。对于处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后来的我们是没有资格站在上帝的视角去评议的,只能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然后以史为鉴。每个灵魂都有其过错和美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所以,当我们少了些自以为是会对事物发展以及人物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认知。思维的广角度决定了我们的认知高度与层次,所谓眼界与见识皆与思维方式脱不了干系,培养自我的多维视角对于我们更好地生活颇有助益。博观而约取,像张伯苓先生提出的南开校训那样: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穿越历史发现奇迹都是有信仰的人创造的。一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台词:“你无法知道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直到它历经考验,正如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直至跋山涉水。”历史从来不仅仅由伟大的人物创造,更多的是由藏在历史大幕之后的平凡而又坚定的人所推动的。作为普罗大众里的平凡一员,依然要有自己的信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何尝不是在推动历史发展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篇2

  《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给我解答了很多的疑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本书为我们讲解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下被忽略的人性的光辉。

  书中为我们讲述的这些伟大人物不再刻板冷傲,作者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迷茫脆弱的一面生动的展现给了后人,这反而让这些历史上的伟人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的有血有肉。他们的奋斗经历启示着后人,他们前进的脚步代表整个时代共同进步的阶梯,他们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难与困境,使读者不禁反思自己的经历是否还值得抱怨。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切实感受着时代的变化,感受潮流的变动,享受科技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一切似乎是必然的,却又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我时常在想,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会不会想到他们的所思所动,能对历史车轮的行进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认真生活、仔细品味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表达。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偶然在爷爷家中看到一本书,就是《历史的温度》。历史的温度记得他是一套书,在新华书店见过,但当时看着有点贵,也是有另一个买书的目标,当时就先没有买,这书是怎么到我手里的呢?几年前妈妈买了之后没看,当时三年级的我就拿起阅读,一发不可收拾,用了一周把书全看完了。因为家里地方很小,所以有些读完的书就先拿到爷爷家去了,昨天去爷爷家看见了这本书,倍感亲切。我的学科里最擅长的应该说是历史,虽然小学暂时不学,无法检验,但至少我对现在自己的历史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很多邻居和妈妈的同事都夸我历史好,还经常问我最喜欢的历史书是什么,如果这么说的话,《历史的温度》首当其冲。

  《历史的温度》使用一个个小故事带我们寻找历史后面的真情。历史书不怕写的文笔不好,最怕的是无法写出客观的事实,让读者在心中留下并不是事实的作者的主观印象,这对于当时的历史人物来说,不公平。每个人都应该以正确的姿态,以当时真实的情况留存在历史长河当中。这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就用第三方的口吻讲述了真实的历史,不仅真实,而且温暖,要不然书名叫《历史的温度》嘛。什么叫温暖,历史书很难写出温暖,因为它是要把几十,几百,上千年前的故事讲述出来,没有人接近那个时候,没有人体验过那个时候,只能靠文献和口口相传的证据讲述,自然会有让人感到冷冰冰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他不能像现在的故事一样详细的讲给你,有时只能用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时间和地点来表示,这样的故事是不好听的。

  这本书在每个故事完结之后会有一个独特的栏目:“馒头说”。在这里作者会把这一个历史概括一下,并用作者少有的第一人称来评价故事里发生的事情。而里面绝对会有让你受益匪浅,陶醉其中的升华,这些句子是公正无私的,完全能将你的世界观造成巨大影响,让你进入安静,正确的自我思考,对这个世界或许有一个新的审视。

  总结一下:这本书叫《历史的.温度》,它用温暖的口吻带我们寻找历史背面的温情与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故事。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篇4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温度。

  摘录几段让人读来动容的文字: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谕”

  抗战时期,一位中国士兵对一位记者表示:“中国肯定会获胜的,肯定会。”记者问:“那时候,你准备做什么?”士兵回答:“那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愿勿忘国耻。愿永世和平。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愿勿忘国耻。愿永世和平。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篇5

  去年暑假至今我陆陆续续读完了《历史的温度1、2、3、4》4本书,近期又多次重看一些篇章。这套书讲了许多历史的事,包括人物、战争、体育等。这套书读着并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还能补充许多历史知识。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土肥原贤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令我气愤,他表面上是个平易近人、言而有信的人,其实背地里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刽子手!一个有一口流利北京话的男人,其实是一个日本特务!不光炸死中国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还造成了“花园口决堤”数十万老百姓被淹死!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1948年12月23日,土肥原贤二被处以绞刑。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抬头感慨:当时的中国有多么弱小,日本的这些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是多么的可恨!

  第二个,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正面和反面。我们熟知的爱迪生——美国的发明大王,以发明电灯而闻名于世,我们经常听到爱迪生的故事,且这些故事都是正面描述。可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并非如此,相反是他一个不择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的人。当爱迪生与尼古拉·特斯拉围绕交流电与直流电的争论,爱迪生是主张直流电,而尼古拉·特斯拉认为交流电才是未来,而后来事实证明特斯拉才是正确的。爱迪生经常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手尼古拉·特斯拉,他也常常把整个实验团队的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

  通过读这套书,让我懂得,历史向我们展露了事实,是无情的、也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背后,有血、有肉、有真的性情。推荐大家来看这套书,并欢迎来和我讨论!